無度肯定不是大丈夫
無度不是無毒
寬容與大度,人生必備的優點
少了度,則可能毒
“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作為流行民間的一句俗語,大概意思是:一個人想要做成大事,成為君子,度量必須要大;而要做頂天立地的大丈夫,又必須有歹毒的心腸。如果心腸不毒,手段不狠,就不是大丈夫,也成不了大事。其實,這個俗語的下半句“無毒不丈夫”,是一句被人誤讀了的話。“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兩句句意明顯歧異對立,無疑不該放在一起。原句應為“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不知哪朝哪代被人將“度”誤讀為“毒”了,以致不倫不類地流傳至今。只不過,在小說《封神演義》中,又有一首可作補證的詩:“青竹蛇兒口,黃蜂尾上針;二者皆不毒,最毒婦人心。”何其怨毒乃爾!所以,倘若將“最毒婦人心”與“無毒不丈夫”對照,倒也相映成趣,對立統一。
稍有所謂國學知識的人大多知道,俗文化是傳統農耕文化的分支,其作者大抵是下層知識分子,如落魄書生、不第秀才之流。《封神演義》的文筆大遜于《三國演義》《西游記》,其作者地位應低于羅貫中、吳承恩等。這些下層知識分子往往不事生產,僅讀“圣賢之書”;手無縛雞之力,身無養家之技;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如果科舉失利,其境遇無疑是很慘的。如再遇著家有悍妻如河東獅,外有惡岳如胡屠戶,那范進只要不中舉,其生活的困窘也就可想而知。況且,中舉前的范進還是秀才,在一個縣范圍看,至少算得上具有“初級職稱”,如果再是皓首老童生,難免不被家人所棄。因此,作“最毒婦人心”之怨毒語者,情實可嘆可憫。
“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講的是作為大丈夫的男子漢凡事應當大量一些。佛家人最推崇這一點。塑個彌勒佛稱之為“大肚之人”;周圍之對聯頗多,多以“度量”為核心。最典型的有兩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大肚乃容,容天容地,與人何所不容;慈顏常笑,笑古笑今,凡事付諸一笑。”佛教傳入中國之后日益世俗化,日益具有教化之功能。為國人之喜愛者首推觀世音菩薩,次即彌勒佛。拜觀音是求其辦事,或送子,或辟邪,或保佑平安;拜彌勒佛則是愿像他那樣大肚能容,笑口常開。
將“度”視為或誤解為“毒”,不利于世界的和諧、自身的健康。以自然界而言,山川、河流、動植物相生相伴,不知已經歷多少億年,如非和諧相處,早已難以共存;地球至今尚未爆炸,可見大體和諧,萬物相互能容。從幾百萬年之人類史、幾千年之人類文明史而言,其間雖爭奪無休止,但最終還得尋找或者說不得不接受平衡、和諧的原則,坐下來談判。太毒了,太無度量,何以共存共榮?值此熱核時代,若非有容人之量,地球和人類的毀滅豈不是“指日可待”?
從個人來講,當然也不能處處以“毒”示人,還是應寬容大度,“宰相肚里能撐船”。雨果有言:“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廣闊的是人的心靈。”中外哲人均以寬容大度為做人的根本,為事業成功的根本,可謂“英雄所見略同”。
做寬容大度的大丈夫還需學會大度“讀”人。有的人在陽光明媚的日子里樂于借傘給你,下大雨的時候他卻獨自打傘而去;有的人在你有權有錢時圍著你團團轉,諂媚阿諛之詞不絕于耳,而當你離職或失勢時卻對你不屑一顧;有的人在你辛勤耕耘時袖手旁觀,不肯灑一滴汗水,而當你收獲時他卻毫無愧色地以各種理由來“摘桃子”……對這些人這些事,這種社會上林林總總、司空見慣的現象怎么辦?很簡單,換位思考,大度容之。那些不愿借傘的,千萬別埋怨他,他是因為自己不愿被淋濕;況且傘是他的,主權在彼,還是自己常備一把傘吧。對那些在你失勢時避之唯恐不及的人,千萬要理解他,因為你過去對他有用,他恭維你也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理解;現在沒有那種動力了,也就沒有必要再來和你“套近乎”了。你也可以自此圖個耳根清凈。對于急著來摘桃子、來分享你成果的人,千萬別反感他,因為有人要來分享你的甜蜜,正說明你成功的偉大和吸引力,你應該為之自豪。甘霖普降,普濟眾生,那也是佛家的最高境界。
總之,以換位思考之角度,多站在別人的立場想問題,還有什么疙瘩解不開,還有什么事想不通呢?
上一篇:《教會徒弟增大飯碗》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朋友多了路好走》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