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個性”與“共性”
最近,思雅狀態不太好。
思雅是我們公司新聘的員工,形象氣質給她增加了不少分,所以在聘用的時候我挑中了她。
剛進公司的時候,她挺合群,能力雖談不上多好,但人挺虛心,有問題就請教,挺受男女同事的喜歡,追求者也不少。
最近怎么了?
當我想這個問題的時候,她遞給我一份辭呈。
身為領導,她請我吃了飯,對于她的所想,她總是三緘其口,嘆氣三聲,想想又算了。
我想,這種情況莫過于同事間的小摩擦。大學時,我們習慣了寢室的小世界,摩擦張口破罵后又一起胳膊挽著胳膊去了食堂,畢業了,公司這種三緘其口的“大”世界,有些話變得不說憋屈,說了矯情,感覺拉開了兩個人的距離。
當這種問題出現在兩個人之間還好,一杯咖啡可能能解決,但一群人,一人一杯咖啡總顯得高調,無所表示又讓自己處于尷尬的地位。
至于到底發生了什么,我依然不知,但我扣下了那份辭呈,并臨時給她安排了一份工作,一份她并不太熟悉,而且需要多人協助的工作。
我知道她的工作沒有太多進展,但我還是每天追問著,她有些不耐煩,一心就想著辭職,我有些憤怒了,“職業操守,你懂嗎?不懂就不要工作了,回家結婚生孩子,什么時候把工作干完了,我什么時候給你簽字。”
她帶著哭腔跑了出去,看著材料發呆。
因為公司的一個項目告捷,公司決定去慶祝一下,所有人都很開心,只有她不太樂意,所以我特意強調了,“人人都必須到,這也是工作任務之一。”
自助餐上,三五人一群侃侃而談,而她在角落心不在焉看著這一切。
舉杯共慶時,我讓老員工對思雅多加照顧,思雅很聰明,拿起酒瓶一一斟酒,然后共同舉杯,一飲而盡,千言萬語一杯酒。
散場后,思雅找到我,我們迎著月光小聊了幾句,我跟她說了我剛入職的笨拙,剛入職的不懂規矩,剛入職的格格不入,我們都生在一個講究“個性”的年代,但公司、社會會將這種“個性”磨滅,因為“共性”才能讓公司的利益最大化,這種“共性”我們通俗地稱為“團結合作”。
社交圈就是為了滋生“共性”的地方,為團結合作奠定了基石。
思雅聽得如癡如醉,又聽得若有所思,她以羨慕的眼光看著我,我何嘗不是以羨慕的眼光看著她,羨慕她的“年少不知”,我有點忘卻曾經的自己了。
好與不好,難以說清,為了生活,很多事情都不宜去追求好或是不好。
思雅開始漸漸融入社交圈中,一起用餐,三五個女生探討著商場大減價,一起合作完成公司項目——保質保量。
所謂煩惱不過是決定于一個心態,心態決定了對事物的態度,人總是要融入這個社會,而不是社會將就某個人存在著,一種是有能力超脫現實,但會因為超脫現實而孤單,有一種是沒有能力超脫而超脫了,但那將會是一種悲哀。
職場,能力很重要,但社交圈同樣重要,一個公司不會因為一個人的能力而忽略其他員工的感覺,公司可以求同存異,但別忘了“同”才是企業的基石。
上一篇:屬于你的,總會歸來
下一篇:年少時,誰不是一本正經地浪費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