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一定勝妾
妻子和妾沒有可比性
舊時的妻子大多勝過妾
妻妾時代早已成為歷史
“妻不如妾”,這是一句舊時許多男人都說過或“最愛說”的俗話。在這句話之后,似乎還有“妾不如妓”,“妓不如偷”,“偷又不如偷不到”,如此等等。妻、妾、妓、偷,這些原本沒有多大“可比性”的東西,在某些喜歡把“風馬牛”拉在一起的國人眼里,仿佛成了不可不搞清楚的話題。以至使今之不少人,念起這句俗話來,更是興奮無比,激動之情溢于言表。今之社會上,雖還有不少尚存納妾“賊心”“賊膽”的“成功男士”,一些地方也還暗藏個別“妻妾并存”現象,但“歷史車輪”畢竟不可逆轉,“妾”已無“合法”的地位。有感于此,略作一番解析。
先說“妻不如妾”這句話的出處。稍微動一下腦筋,一個有一般“智商”的人,都應當能想象得到,這句話顯然是男人們說出來的。在只許男人“放火”,不準女人“點燈”的舊時代,對擁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的皇帝自不必說了,那些個官僚、富商以及“土豪劣紳”也不多論,就是稍微能干一點的“成功男士”,都可能在對“三妻四妾”或至少“一妻一妾”的體驗中,作出一個這樣的比較并得出這個結論。而在女人這個群體中,除了武則天興許還會感覺到那個叫張什么的“面首”在某一方面可能的確比唐高宗好外,大多數的女人因只能“從一而終”地“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當然也肯定就很難總結出什么“丈夫都是別人的好”的名言警句式的結論來。
再略析一下“妻”何以會不如“妾”。在舊時代,婚姻多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無論男女,都沒選擇,當然也就沒有愛情基礎。先結婚后戀愛雖然并非特殊,但真正要愛他個“天翻地覆,糊里糊涂”還是不容易的。道理很簡單,因為“世界上絕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夫愛妻哪一點?是特別漂亮、特別溫柔、特別能干(理財、持家)還是特別會生兒育女?興許哪一條都可成為理由,但人世間能占據“特別”位置的,大多也是很“特別”的,即一般的人很難撈上的。還有,人世間還有物極必反的現象,“度”如何把握?“特別”過了頭,說不定又招致“恨”也不是沒有可能。還有,舊時代的妻子,一旦進了夫君家,最難處的就是“人際關系”。一個不諳世事的小姑娘到了一個新“家”,面對的是新環境、生面孔,光是要處理好和丈夫的關系,沒有個三年五載的“磨合”,也是不夠的,又怎知道怎樣做才叫做“孝敬公婆”,不怎樣做才叫做“善待姑嫂妯娌”?稍有不慎,進得夫君家門不過一年半載,周圍人也就都成了“敵人”。如遇到有一兩個喜歡嚼舌頭根子的,到夫君面前如此這般耳語一番,其地位不說立刻動搖,至少也會大打折扣。
相形之下,再看妾占據的“口岸”及其優勢。首先,妾多出現在“成功男士”的家庭和男士們“成熟”的年代。古人云,“飽暖思淫欲,饑寒起盜心”,那“思淫欲”的男士,多半是“倉廩實,衣食足”者,某日閑著無事,忽然看上了家中某個年輕貌美、服務周到、態度熱情且善解人意的“下人”(如《紅樓夢》中賈璉之對尤二姐),抑或是鄰里哪個貧家小戶的“千金”,即以多少多少銀兩娶回來,雖不說據此就有了“愛情”的種子,但至少在“兩廂”中,已經有了“一廂”是情愿的。其次,妾大多年輕,“青春無丑女”,妾和妻的比較,即一個已經有“一把年紀”,如四五十歲的“黃臉婆”,一個亭亭玉立,如“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的村姑,二者根本就是不在“一條起跑線”上。還有第三、第四,“妾”進男士家們后,不必承擔如相夫教子、持家理財等一系列由妻子一直承擔著的責任義務;“妾”進夫君家門“為人婦”時,興許公婆早已過世,大、小姑子又已出嫁,加上此時的男子,已經真正“長大成人”,不像當初做“大孩子”時那么調皮搗蛋,那么動輒動粗動怒,“人際關系”自然“好處”得多。再深究下去,當然還有,此時的男子早已有權、有錢進而有勢,在外慣看了受人巴結的面孔,回家時那妾偶爾撒一下嬌,甚至哪怕被妾罵上一兩句,也就不僅不為怪,還恰認為“罵是愛”。僅舉這幾點,夠了!其他還需多說?由此可見,那妻哪一樣、哪一般會“如”妾?
也許正因為這些,當社會已前進發展到今天,公然也還有許多男子仍然對“妻不如妾”這個話題還那么津津樂道,情有獨鐘。但是,人生是不可選擇的,許多“假如”實際上是不存在的。在“時代已經不同了”的新社會,奉勸有這種“賊心”的男子們,一定要記住并懂得這樣一個理:今天面對的女性,已不是舊時代的小女子、弱女子了,也是不好惹的!如果老不識相,老不識“時務”,還非要抱這個“殘”,守這個“缺”不可,必將為時代所不許,為國家、為社會也會為千千萬萬的民眾(當然既包括男士也包括女士)所唾棄。
上一篇:《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娃兒并非只有自己的好》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