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
國人大多重“開頭”
“開頭”不過就是開了個頭
不要只在乎或太在乎“開頭”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本是一句由西方流傳過來的話。由于這句話很符合古人口語講的諸如“萬事開頭難”,書面語寫的“靡不有初,鮮克有終”等一類理念,久而久之,也就“西風東漸”,在官場、民間都“扎”下了根。于是,重“開頭”,將“開頭”搞得轟轟烈烈、熱熱鬧鬧,也就成了辦很多事情都固有的模式。
開頭真的很難,竟要“占成功的一半”嗎?其實,只需粗看一下許多事情的開頭,大都能發現:在時下許多地方,要做個什么事,開頭都比較簡單。但在實踐中,又不得不承認,有的時候,有的情況下,那“開頭”何止才占一半,占“完了”的也是信手可拈。報載,某地搞的某一項“大討論”話動,那“開頭”搞不了幾天,也不需要多少天,那“典型”事例便發生了,那“模范”人物也登場了,那經驗、體會也就出來了。當然,那洋洋萬言的總結報告也就形成了。那報告中描繪的“活動前”狀況,多是“糟得很”;“活動中”的創新舉措,一般是“多得很”;“活動后”的結果,肯定是“好得很”。比如要講成績,論收效,由小處看,可具體到通過某一草民思想認識上發生的變化,聯想到將會帶動整個民族素質的提升;從大處析,則完全可能給一方一域帶來滄桑巨變并進而惠及數代子孫,以時髦語表述,多半叫“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世上萬事,難有好的開頭是實。為何國人特好開頭?俗云,“雞公屙屎頭截硬”。這句話說明,國人在重開頭的時候,也并非毫無警覺。許多舞文弄墨,喜寫文章的人愛講,文章要寫成虎頭、豬肚、豹尾。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開頭、中間、結尾,哪樣都重要,“一個也不能少”。這種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沒有富過“五車”的學,沒有高過“八斗”的才,輕易是做不到的。于是,對多數國人而言,在做某件事時,就只能在“三”中擇其“一”或頂多“二”了。在此情況下,正經八百的搞個“好的開頭”,再給周圍不會“看門道”,只會“看熱鬧”的人吹噓一番,說此舉已為“成功的一半”,豈不妙哉?所以,時下有些地方,只要有某個具備資格的人站出來提出一個新的口號,那個地方想辦的許多大事情一般也就“八九不離十”了。辦不成怎么辦?那是留給“后來人”的事。中國人多多,走了“我一個”有什么要緊,“后來人”會更讓人放心。所以,不能以什么“大話、假話、空話”一類的話,來斥責這個好的開頭。所以,持“好的開頭不僅占了一半,而且已經圓滿成功”觀點的,在國人中一向不少。
好的開頭占不了成功的一半。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也許有助于借助一開始凝聚起來的士氣。古人早就有“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說法。但問題在于,開頭做的,往往都是初步初級的。很多問題和困難是開頭想象不到的。西方人的馬拉松賽跑,很體現西方民族的終極精神,應引起更多人的深思。所以,輕言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不足以克服后期的困難,容易犯冒進的錯誤。陳涉、吳廣的開頭都比較好,洪秀全的開頭也很好,但為何最終都以失敗告終?而孫中山從事革命活動,并無好的開頭,但辛亥革命卻成功了。辛亥革命之所以成功,還在于孫先生的百折不撓。
上一篇:《好漢少提當年勇》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妻子一定勝妾》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