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怕狼,后要怕虎
懂得怕不是壞事
怕是一種正常的心理
欲為非作歹者,更應“怕”字當頭
中華民族勤勞、智慧、勇敢,以“不怕”著稱于世。比如不怕死、不怕鬼、不怕天、不怕地。這些話,倘從文人口中說出來,就叫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在小民百姓口中,就叫“腦袋掉了,不過碗口粗一個疤”,“天不怕、地不怕,風雪雷電何懼它”。反之,倘某人表現出害怕,則多為人恥笑。前怕狼,后怕虎的人,多被喻為瞻前顧后,一生難成大事的人;倘某人怕死,則更是以“鬼”論之。
國人倡導的這種什么都“不怕”的精神,曾令我們民族戰勝困難,增添了無窮的精神力量。特別是使歷史上的許多異族入侵者膽寒。到了近代,當中國面臨“國破山河碎”的時候,更顯威力,使國家終未為列強滅亡,民族得以生存。最典型的事例是:當兇惡的八國聯軍已經攻下北京時,在面對千千萬萬相信“刀槍不入”的義和團勇士時,其總司令瓦德西也不得不承認,中華民族并非“一盤散沙”,“四萬萬生靈尚含無限蓬勃之生機,故瓜分一事,實為下策”。
但凡事當一分為二論之。這種什么都不怕的思想,也不能說完全沒有問題。在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更給整個民族帶來了許多思考,有識之士須思之。
先說不怕死。誰都知道,生命是寶貴的,生命對人來說只有一次。正因為生命寶貴,所以人們不會去白白送死。死不只是“碗口大一個疤”的事情,許多英雄豪杰,仁人志士,那是幾十、幾百、幾千年才能出一個的。所以,二十年后,不一定會又有一條“好漢”重生。再進一步說,死,其實是容易的,心一橫,眼一閉,方式手段多多。而生卻需要更大的勇氣、更多的智慧以及付出更昂貴的代價?,F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各種困難,面對各種壓力,有時更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在這個時候,選擇“生”、“活”下去的,應當說是更勇敢的、更堅強的人們。而那些受不得一時之氣,經不起一點挫折的人只能叫弱者。
再說不怕天不怕地。這里的天地,可以從多方面去理解。以古人之觀念,天是中央的統治者,皇帝是天子;地是地方的統治者。當天子是個像漢高祖、唐太宗那樣的“好皇帝”之時,還是應當擁戴之;當地方官是像徐九經、海瑞那樣的人時,則也應安居樂業。不要動不動就像黑旋風李逵那樣,要“殺”到東京去奪了趙皇帝的“鳥位”,之后大碗吃肉大碗喝酒。倘以天地喻自然界,人們在自然中生活,就應當同自然和諧相處。戰天斗地,作為一種精神,可以提倡,作為一種行為,則不必過分褒揚。從古至今,有幾個把天地斗贏了的?,F代科學雖已發展到今天,但對大多數的農民來講,還得要靠“天”才能吃上飯。偶爾搞點人工降雨什么的,也得要天公起些烏云來“作美”才行。
除了死亡、天地這些大的“項目”需要也應該“怕”以外,一個人一生要怕的東西還很多。比如怕真理、怕原則、怕正義、怕正氣、怕道德、怕傳統,等等。對生活在周圍的人來講,除了要怕強者外,更應當怕的是弱者,要知道“兔子被逼急了也會咬人”。國人中不少人有個怪毛病,好欺軟。阿Q敢欺負小尼姑,怕老婆之所以被大多數“大男人”譏諷、恥笑,說到底,還不是因為有個哲人說了句“弱者啊,你的名字叫女人”。此外,一個人無論為官為民,求財求學,都應當有點怕的思想。對為官者而言,怕,表現了敬畏和憂患,折射了能力和素質,體現了自律和慎獨。對經商者而言,怕,說明對資金運作風險的估量很深很透,對變幻莫測的市場的了解把握很精很細。對學者而言,有怕的心理,才不會輕率地從理論上去證明,只要深耕細作,糧食的畝產量就可三萬、五萬乃至八萬斤地往上增加……
倘全民都從骨子里有了“怕”字,社會興許將更加和諧,民生將更加好轉。
上一篇:《出門找友不靠友》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可疑天下父母心》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