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應(yīng)當不古
人心不古不是壞事
人心不可能總是古
人心多思今
“人心不古”,是許多人在指責現(xiàn)時人的心地沒有傳說或文字記載中的古人那么淳厚的用語。在今天的一些人眼中,“古”是一個含褒義的字,古代的東西大多是好的,特別是所謂的“人心”。“不古”,則是“壞”的,而其對社會的危害程度,更是難以言表。倘若哪朝哪代哪位君王及身邊那些“在其位,謀其政”的臣子,在遇到此類情形時,還不管理不過問,不引起高度的重視,也許,離“國將不國”的日子也就不遠了。
覓上下幾千年諸史籍,感嘆世風淺薄,不滿于“人心不古”并一生傾心致力復(fù)古的,當以老子為最。他老先生在那段著名的精彩論斷中,不僅表達了想要“復(fù)”到小國寡民時代,“復(fù)”到“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的遠古,“復(fù)”到“結(jié)繩而記之”的遠古的愿望,還幻想在那里享受“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的美滿生活。今人在評判時大多認為,道家學說雖然在哲學方面有其杰出的貢獻,但其“小國寡民”的政治思想?yún)s無論怎么看也是違反歷史規(guī)律,逆歷史潮流的,無論在其以后的哪個時代宣揚貫徹,都是不合時宜的。
但不知為何,當社會前進發(fā)展的車輪已滾至今天,成天將“人心不古”一詞掛在嘴邊的人還是不少。從遠一點看,近世之好提“人心不古”者,多為熟諳傳統(tǒng)文化者,或為好提“當年勇”者,或為好提“當年闊”者。其中名人甚多,但不便輕易指名道姓。最好拿出來舉例的,是魯迅先生筆下幾個“子虛烏有”的人物,其中最為大家熟悉的一位是“九斤老太”。這個老太太生下來時有九斤,看到自己的后代不斷地從九斤往八斤、七斤、六斤呈下降“態(tài)勢”,老太太深為憂慮,悲嘆何以會“一代不如一代”。小說所折射出的不少國人心目中固有的“今不如昔”觀,早已被讀過該文的人熟知。另一位不可不提的人物,當然是阿Q了。這老兄在魯迅先生筆下的知名度、影響力,從某種程度上看,甚至還超過“九斤老太”。在小說中,這廝因常遭趙太爺欺侮,故在趙太爺面前,他甚至連自己本姓“趙”這一事實也不敢提及。在對趙太爺又怕又恨的心理驅(qū)使下,阿Q每每想到自己當年其實比趙老太爺更“闊”時,總是憤憤不平。對這類人物,魯迅先生在《集外集·烽話五則》中,將其批判得淋漓盡致,可謂入木三分:“伶俐人嘆‘人心不古’時,大抵是他們的巧計失敗了;但老太爺嘆‘人心不古’時,則無非因為受了兒子或姨太太的氣。”其余亦可類推。
嘆息“人心不古”的大多有其合理或貌似合理的內(nèi)核,但開出的藥方往往不切實際。今之有不少人懷念那“共同貧困”的年代的情結(jié)。如謂那時無娼、無賭,民風淳樸,甚少盜賊;如謂那時幾個人同喝一碗湯,同分一個地瓜。好則好,樸也樸,但如真的能讓“時光倒流”,又有幾人愿意如老子般心甘情愿地回歸到“小國寡民”時代呢?又有幾人還愿意去過那種購物均需票,民有菜色臉的日子呢?所以,順應(yīng)歷史潮流,直面已經(jīng)變化了而且隨時都還在變化著的“時勢”,多想想解決某些時弊的方法,恐怕才是當今之有識之士思考此類問題的關(guān)鍵或“重中之重”。
嘆息“人心不古”的人太多不一定是好事。社會潮流滾滾向前,物質(zhì)文明和精神文明飛速發(fā)展,日益豐富。人類是從大森林中走出來的,如老想著要回到大森林里去“與狼共舞”,既無必要也無可能。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定比一代強。有哲人言:人類在最近幾百年尤其是最近幾十年獲得的物質(zhì)財富,早已遠遠超越了以往的任何一個時代,或者叫比以往的任何一個時代都“還要多、還要大”。存在決定意識,物質(zhì)決定精神,既然如此,這整個人類的心,何以“古”得起來?但偏有某些人,食古不化,面對早已“不古”的經(jīng)濟文化,面對一點“不古”的人心,反去倡導什么國學,讓那“倒懂事不懂事”,還只能將世間看得“模模糊糊”的孩子,拿著幾本幾百、幾千年前殘留下來的這樣經(jīng)、那樣經(jīng)胡念亂念一通,又有何用?縱然是國中的傳統(tǒng)文化自有其亙古不易之精華,但搞些虛假的、花里胡哨的儀式,倡導什么全民誦經(jīng),實屬愚不可及之笑談。這不是“反彈琵琶”,蓋因剔除糟粕、繼承精華并非易事,讓專家學者和好之者為之,較之提倡“全民誦經(jīng)”功效各異而已。
查世界文明史,看今天之歐美發(fā)達國家,那人心少“古”的,今天多發(fā)達,經(jīng)濟文化多走在前。大洋彼岸的美國,一兩百年歷史,倒有近百年之輝煌。一個國家的財富,占了世界多大的比例?聽說那里的人心“古”的就很少。那個多民族的移民國家,善于汲取各民族傳統(tǒng)文化之精華,注重現(xiàn)實而不受傳統(tǒng)之束縛,各民族文化在沖撞、競爭中得到融合和發(fā)展,少了泥古不化之痼疾,多的是創(chuàng)新文化之潮流,這恐怕是他們成功的訣竅之一。也難怪,倘若心太古,會有比爾·蓋茨一類人成長起來么?
怎么辦?順應(yīng)歷史潮流,倡導新觀念,與時俱進,創(chuàng)新理論,創(chuàng)新制度,創(chuàng)新體制,創(chuàng)新科學。總之,走創(chuàng)新型國家之路,才是唯一選擇。世界正在飛速發(fā)展,人類正在迅速進步,“人心不古”決非大逆不道,而是歷史發(fā)展之必然;新觀念、新理論、新制度、新體制、新科學并非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源于傳統(tǒng)而又高于傳統(tǒng)才是新之所新。創(chuàng)新型國家是對舊的、古的之繼承和揚棄,著重點當然是一個“新”字。只有走創(chuàng)新型國家之路,國家才有希望;只有走創(chuàng)新型國家之路,民眾才有前途。
上一篇:《人往多處走》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僅一日為師,何稱終身為父》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