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取決于一次次正確的選擇,與埋頭盲目努力關系并不大。我國古代圣賢都懂得“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的道理,這句話用在這里也很恰當,盲目努力的人大多是社會的追隨者,而懂得用心選擇的人則大多是社會的領航者。
著名成功學大師卡耐基曾經說過,“成功不是做你感興趣做的事,而是做你應該去做的事。”一個人的綜合素質再好,能力再超群,如果選錯了發展平臺,也無法發揮出他的潛能。在民間流行著一句俗語,“男怕選錯行,女怕選錯郎。”言外之意,再好的男人一旦選錯行業,即使再努力也不可能有大的成就;再好的女人,一旦選錯丈夫,即使再努力也不可能有幸福的生活??梢?,選擇是多么的重要。
一個選擇,決定一個人的生活;一種生活,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做對了選擇,在很多事情上就可以省心省力,得到滿意的結果;做錯了選擇,不僅會多走彎路,還可能讓過去的努力全都打了水漂。今天正確的選擇可以讓明天少些遺憾,今天錯誤的選擇會讓明天后悔不已,而今天的選擇則直接決定了明天的生活。正如一位哲學家所說的那樣:“命運不是取決于機遇,而是取決于選擇。”
馬友友是一位杰出的大提琴演奏家。1976年,他獲得哈佛大學人類學學士學位,1991年哈佛授予他榮譽博士學位。
音樂世家出身的馬友友從小就非常熱愛音樂,并立志做一名出色的大提琴演奏家。他3歲開始練琴,5歲登臺,7歲移民美國,定居美國后不久,便進入朱莉婭音樂學院專業學習音樂,師從著名大提琴家倫納德•羅斯,并且成績一直非常優秀。然而,在讀了7年之后他突然跟家人宣布要從茱莉亞音樂學院退學,前往哈佛大學學習與大提琴“沒一點關系”的人類學。此時,他已經小有名氣。家里人和外界對他的這個決定感到非常意外和不解。
在與外界質疑者的對峙中,他始終堅信自己的選擇,相信自己的決定。他如是說:“我突然感覺到要真正理解和表現音樂,我需要掌握些別的……”1976年,他獲得哈佛大學人類學學士學位,時年20歲。畢業后,他沒有像外界認為的一樣轉行從事人類學工作,而是重新拿起大提琴,致力于音樂的創新和發展。由于對人類學有著很深的了解,馬友友對音樂的理解更加深入了,幾年之后他成了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提琴演奏大師。
馬友友對自己的人生有一個長遠而清晰的規劃,這種大局觀和長遠眼光使得他做出了正確的選擇。馬友友深信文史哲、自然科學等學術與藝術之間是相通的,而只有了解了這些知識,才能更加完美地詮釋音樂。事實證明,馬友友的選擇是正確的。假如馬友友沒有選擇從茱莉亞音樂學院退學,進入哈佛大學學習人類學,那么可能他后來也不會對音樂有如此深刻的理解,更不會獲得如今的巨大成就。
像馬友友一樣熱愛音樂的人不在少數,努力研習大提琴的人也非常多,為什么只有馬友友成功了呢?這就是選擇的力量。馬友友選擇了通過學習更多的科學、人文知識來幫助自己理解音樂,所以他成為了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提琴演奏大師。不管是在藝術方面也好,在其他方面也好,努力學習、工作固然重要,但是選擇更加重要。選擇對了,才能夠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潛能,才能事半功倍,早日走向成功。
比爾蓋茨•蓋茨選擇從哈佛大學退學,將精力全部投入到微軟公司,所以他才會一度成為世界首富;史蒂夫•鮑爾默選擇離開保潔公司,不去做他感興趣的橄欖球教練,所以他才有機會成為微軟的首席執行官,才會成為身價150億美元的富豪;巴菲特選擇進入自己感興趣的資本市場,所以他才會成為世界聞名的“股神”,才會擁有富可敵國的財力……他們之所以成功都是因為在關鍵時刻做對了選擇。
生活中,有些人希望自己工作快樂、順利,但卻總是選擇自己不感興趣的工作,即使很努力工作也始終表現平庸,這就是錯誤的選擇。其實,他們完全可以換一份自己喜歡且又能夠勝任的工作,而只有選對了工作,愿意投入到工作中,享受工作帶來的樂趣,才能夠有所成就。
有些人希望自己愛情甜蜜、婚姻美滿,但卻由于各種原因選擇了自己不愛的人,即使他在這份感情里付出很多,也體會不到相愛的感覺,這也是錯誤的選擇。其實,他完全可以選擇一個與自己相愛的人,而只有選對了愛人,才能夠擁有美滿幸福的愛情和婚姻。
有些人希望自己身體健康,但是卻總是找各種理由抽煙、喝酒,做有損健康的事,這就是他們錯誤的選擇。健康并不是整日嚷嚷就能夠得來的,也不是花錢買保健品就能夠擁有的。俗話說得好,“騰不出時間休息的人總會騰出時間生病的。”要想保持健康,就要選擇對的生活方式。
總之,無論做任何事情,只有不斷做出正確的選擇,才能得到理想的結果。選擇可以決定事情的成敗。選擇對了,可以事半功倍;選擇錯了,就可能前功盡棄。所以說,每個人在做事之前都應該謹慎選擇。
上一篇:盲目努力,不如選對目標和方向
下一篇:果斷選擇,才能讓努力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