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生日吃壽面的習俗
【點睛之筆】
我國民間慶壽時吃壽面的習俗由來已久,這一習俗自產生以來,在我國的南北各地均甚為流行。在祝壽的時候,人們將壽面的含義解釋為長壽,吃長壽面表達出人們對壽星的一種祝福。
【經典解讀】
關于吃壽面習俗的起源,可以追溯至西漢時期。傳說,在西漢武帝在位時期,一天,武帝坐朝無事,同大臣閑談。當提到相書上講人的“人中”長度和人的壽命有關時,朝上一位名叫東方朔的大臣聞言暗笑,這正巧被值殿的監察御史大夫看見,于是,他當即向武帝奏說:“皇上和臣等說話,東方朔卻在旁暗笑,實為對皇上的大不敬,按律應治罪。”東方朔聽后,急忙解釋說:“臣知暗笑有犯天威,但是剛才聽到皇上說,相書上稱人中長一寸壽命就有一百歲,臣忽然想到彭祖活了八百歲,如果照這樣的解釋,那么彭祖的人中應該有八寸長;如果加上他的眼睛、嘴、鼻子,那么,彭祖的臉應該很長了。這樣算來,彭祖應該是很高了,真無法想象,他會住多大的房子?想到這里,臣才忍不住發笑。”眾人聽了東方朔的解釋后,也都不禁笑了起來。此后,“面(臉)長則壽長”的說法被朝中百官傳說,并逐漸演變為“長壽面”,于是這種風氣流行開來,全國都形成了吃壽面的習俗,并流傳至今。
上一篇:國學《贖刑——花錢贖罪》賞析
下一篇:國學《通押一韻——律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