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斯道·靜德齋箴有序》原文注釋與譯文
顧侯仲淵以“靜德”名齋①,殆有得于靜歟②?夫汩于動固無所以養③,倚于靜亦失所以養④,舉非得其中,故為之箴。箴曰:
人生而靜,本然之性⑤。靜而有得,乃由乎正。貨利闖于內,聲色交于前,動而弗靜,情隨物遷。猶彼馬也,縶之廄⑥,思夫逵之驟⑦;猶彼鷹也,系之鞲⑧,思夫空之游。勿逐逐可牽而復⑨,勿營營可止而澄⑩。勿外形而寂寂,勿自拘而戚戚(11)。履道坦坦(12),如春熙熙(13)。雖動而靜,至理得之。
【注釋】
①侯:古時士大夫間的尊稱。
②殆(dai):大概,恐怕。
③汩(gu):沉浸。
④倚:依賴,依仗。
⑤本然:本來。
⑥縶(zhi):用繩索絆住馬足。廄(jiu):馬房。
⑦逵:四通八達的大路。驟:馬奔馳。
⑧鞲(gou):臂套,用以束衣袖以便動作。
⑨逐逐:必欲得之之貌。《易·頤》:“虎視眈眈,其欲逐逐。”可牽而復:可復回原位。《易·小畜》:“牽復,吉。”原指牽連反復,后指復原、復位。
⑩營營:困擾,忙碌。澄:澄清。這里指使心情清靜。
(11)戚戚:憂懼貌。《論語·述而》:“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12)履道:遵行正道。坦坦:寬平貌。《易·履》:“履道坦坦。”
(13)熙熙:溫和歡樂貌。
【譯文】
顧仲淵先生以“靜德”命名他的書齋,大概對“靜”有什么心得吧?沉浸于“動”固然沒有用來養生的東西,依賴于“靜”也沒有用來養生的東西,全不能得到中和,所以為他寫箴。箴說:
人生來就是靜的,這是它的本性。靜中有所得,乃因為行事端正。財物一類念頭闖入內心,音樂、美女交互出現在面前,那就是動,而不能靜,感情隨著外物的變動而變動。就像那馬,拴在馬圈里,卻想在大道上奔馳;就像那鷹,系在臂套上,卻想在天空飛翔。不要追逐私欲,可使心復回原位;不要忙碌于私利,可使心緒靜止下來,使心情得到清靜。不要在外形上表現寂寞,不要自己拘束自己而表現出一片悲哀的樣子。遵循著平坦的大道走,像在春天一片溫和歡樂一樣。這樣,即使是動,也是靜,就得到至理了。
上一篇:《黃帝·金人銘》原文注釋與譯文
下一篇:《元好問·默庵銘為劉司正光甫作》原文注釋與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