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押一韻——律詩
【點睛之筆】
律詩是中國近體詩的一種,發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格律的規定非常嚴格,最基本的格律包括字數、句數平仄、用韻和對仗四個方面。
【經典解讀】
律詩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一,按字數可分為為五言、六言、七言句,簡稱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較少見,此外還有排律。通常的律詩規定每首八句。如果僅六句,則稱為小律或三韻律詩;如果在律詩定格基礎上加以鋪排延續到十句以上,則稱排律或長律。
通常以八句完篇的律詩,每兩句成一聯,共四聯,習慣上稱第一聯為破題(首聯),第二聯為頷聯、第三聯為頸聯、第四聯為結句(尾聯)。除首末兩聯外,上下句都需對仗,也有隔句相對的,稱為“扇對”。排律除首尾兩聯不對外,中間各聯必須上下句對偶。小律對偶要求較寬。律詩要求全首通押一韻,限平聲韻;押韻的位置是固定的,即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詩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間。上下句中的平仄聲的排列也有嚴格規定,有“仄起”與“平起”兩式。另外,律詩的格律要求也適用于絕句。
上一篇:國學《過生日吃壽面的習俗》賞析
下一篇:國學《道教的始祖——老子》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