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天塹通途變化多 書信往來只為詩
——毛澤東與袁水拍
袁水拍:1916—1982年,江蘇吳縣人,原名袁克楣,筆名馬凡陀。詩人。抗戰中開始寫詩,有詩集《人們》、《向日葵》、《馬凡陀的山歌》,曾任人民日報社文學藝術和副刊部主任、中宣部文藝處處長等職。
1.做客家中談古今
1957年1月9日,臧克家等人曾就毛澤東的詩在《詩刊》上發表一事給毛澤東去信,毛澤東于1月12日給臧克家等同志寫了回信。回信的第三天,毛澤東召見了袁水拍和臧克家,談話的主要內容就是中國詩的發展。毛澤東對他們二人說:“從《詩經》的四言,后來發展到五言、七言,到現在的民歌,大都是七個字,四拍子,這是時代的需要。”“一種新形式經過試驗、發展,直到定型,是長期的,有條件的。譬如律詩,從梁代沈約搞出四聲,后又從四聲化為平仄,經過初唐詩人們的實驗,到盛唐才定型。”他們談詩的演變,談新詩,談唐代三李,大家非常盡興。
2.袁水拍幽默作《搖頭》 毛澤東盛贊寫得好
1957年4月20日,毛澤東給袁水拍寫了一封信:
水拍同志:
你的《搖頭》寫得好(陳毅的六言詩也好),你應該多寫些。我感到你做編輯不如出外旅行。可以請人代理你的職務,出外跑幾個月回來,做幾個月編輯再出去。是否可行,請加斟酌,并和領導同志商量……
毛澤東所提到的《搖頭》詩如下:
搖,搖,搖,
我們這位同志
老愛把頭搖。
“這個
我看不好。
那個
我看也不妙。
“什么!
這個也在爭論?
那個也在討論?
不好,不好?
“滿臺家務事,
滿紙兒女情。
不行,不行!
還有什么雜文、雜感、雜種、調整,
誹謗和小品文……
嘿,查查看,
是哪一個‘俱樂部’發來的兵!”
“不過,親愛的同志,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呢?
大概你也學習過,
這是我們黨的方針。”
“方針么,
方針是好,
好,好,好!
一百個好,
好得不得了。
可真也有點……不得了!”
說著又把頭搖。
醫生摸清了病情,
大喝一聲:
“同志,
你犯的是教條主義病,
而且還有流行性。”
毛澤東給袁水拍的信手跡
這首詩發表在1957年4月18日《人民日報》上,同時發表的還有陳毅的六言詩《游玉泉山紀實》。毛澤東在報上看到了他們二人的詩篇后,于4月20日就給袁水拍寫了上邊那封信,對袁水拍和陳毅的詩給予了贊揚,并對袁水拍提出了懇切的建議。
毛澤東對中國當代詩詞的發展動向是非常關心的,對詩人也是關懷備至的。從這封信中我們就可以略見一斑了。
3.標點符號巧移動 抑揚頓挫不相同
1956年6月,毛澤東到武漢視察工作,并暢游了長江,痛快至極,乃填寫一闋新詞:
水調歌頭
游泳
一九五六年六月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今日得寬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這首詞發表之后,毛澤東先后贈給蒙哥馬利、黃炎培、周世釗等。但是在收入《毛澤東詩詞十九首》和1963年版的《毛主席詩詞》時,毛澤東聽取了他人的意見,將“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一句重新斷句,改為“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這樣改在意義上并沒有什么變化,但是使后半句讀起來缺乏韻律美,還有些拗口,抑揚頓挫明顯不如原來的斷句。1966年4月,毛澤東采納了袁水拍的建議,恢復了原來的斷句。雖然只是一個標點符號的位置,但是位置不同卻直接影響了全詩的韻律、美感。一個小小的符號卻歷經十年,幾易其位,毛澤東對詩詞創作一絲不茍的精神,嚴謹的作風多么值得我們學習啊!也無怪乎毛澤東說:“詩難,不易學,經歷者如魚飲水,冷暖自知,不足為外人道也。”
上一篇:《口占對聯話前途·揮毫潑墨寫詩詞——毛澤東酬答于立群》毛澤東詩詞故事
下一篇:《吟詠《蜀道難》·認識杜鵬程——毛澤東與杜鵬程談蜀道》毛澤東詩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