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人共度,共渡有緣人
談到緣,南懷瑾先生說:“我們學佛的人都曉得人生不外一個緣字,這個緣字就學佛的意義來說非常的大……因此我們就由人生的緣開始,稍微縮小一點,談談男女夫婦的因緣,透過這個觀念來了解佛法的問題。”
為了讓大家體會很難說清楚的三世因果、六道輪回,南先生把因緣的范圍縮小,從大家最親切的體驗,即男女間、夫妻間的問題談起。
大家都知道,夫妻之間關系的好壞以及親密與否,直接關系到家庭的美滿、和睦與溫馨。在一個完整的家庭中,若是夫妻之間的關系很和睦,相敬如賓,那么,整個家庭是非常溫馨與幸福的;相反,假如夫妻之間兩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總沒有一個安寧的日子,凡事商量不到一塊兒,遇事彼此都不退讓,這樣彌漫著硝煙的家庭,要想過平靜和諧的生活,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可見,兩個人若想結為夫妻,組建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婚前就需要慎重考慮。從一定程度上考慮,要講求緣分。談到男女夫妻之間的因緣,南先生常常提到杭州城隍山城隍廟門口的一副對聯。這副對聯的上聯為:夫婦本是前緣,善緣、惡緣,無緣不合。下聯為:兒女原是宿債,欠債、還債,有債方來。
對于這副對聯的理解,用南先生的話來說,是夫妻不一定是好姻緣,有的吵鬧一輩子,痛苦一輩子;有債務關系,才有父母兒女。所以,人生由男女感情結為夫妻,然后生兒育女,美其名曰天倫之樂,其實從人生深層次的體會來看,沒有樂,只有苦,不過人都是苦中作樂罷了。城隍廟的這副對聯,將整個人生因緣道理,差不多都概括在內了。
這樣的解說,未免有些悲觀,但是,仔細想來,事實亦如此。假如人間有轉世輪回,那么能結為夫妻的人是再續前緣,也可能是因善緣,抑或是因惡緣而結合,總之,是有一定的緣分在牽引著。在人群中,可能遇到千千萬萬個人,但是,只有那么一個人最后和你一起組成一個家庭,這就需要緣分。緣分不到,遇到一百次,哪怕是天天在一起,一輩子也可能沒有交集。
如南先生所記錄的那副對聯所說,夫婦本是前緣,善緣、惡緣,無緣不合。而為了避免南先生從人生深層次的體會而得到的“人生只有苦,沒有樂,不過都是苦中作樂罷了”這樣的結論,我們在尋找自己另一半的時候,就應該仔細、謹慎。
愛情到底是什么?究竟什么是真正的愛情?這是讓南先生頭痛的問題,有時候,被學生追問得緊了,南先生就老實回答說:“愛情的哲學基本就是自私,人類的我執。不管愛情描寫怎樣美好,愛情基本是我愛你!愛與不愛,都由我出發,不論是男是女,我愛你,是我在愛你;我不愛你就不愛你。一切都是為了我,全從自私觀念出發。”
在愛情里,究竟對方是愛你的身心,能包容一切,愿意與你攜手一生,也會始終不離不棄,還是一時的情緒波動,對你有所謀求,以滿足自我的欲念與需求?這是需要我們用理智和清醒的頭腦去仔細甄別的。這樣,才能盡可能地避免惡緣。
若是遇上了惡緣,生活本身已經“只有苦,沒有樂”的時候,我們又該怎么辦呢?對此,南先生舉了清朝女詩人馮小青的例子來加以說明。
馮小青是個才女,同時也是個美女,但是她遇人不淑,婚后方知自己所嫁非人,對方早已有了太太,因此這位美麗的才女便痛苦一生,并郁郁而終。
生前馮小青在痛苦之中尋求了一種解脫的方式,那就是天天拜佛,拜觀音菩薩白衣大士。她在白衣大士前發了個愿,并將它寫成一首詩:稽首慈云大士前,不升凈土不升天,愿為一滴楊枝水,灑到人間并蒂蓮。從這首詩中來看,馮小青拜佛、拜觀音,是在懇請佛祖、觀音菩薩讓自己能化作菩薩凈瓶中的一滴甘露水,灑向人間,滌除人間夫妻之間的痛苦,好讓將來世界上的夫妻永遠幸福美滿。
南先生講馮小青的故事,是為了教會我們如何對待和處理不幸遇上的惡緣。假如真的遭遇了惡緣,我們應像馮小青那樣,以“灑到人間并蒂蓮”的慈悲灑脫對待,而不是陷在痛苦之中無法自拔。
當然,這并不是說,遇到惡緣了,就放任自流,或者是一味地忍氣吞聲。對此,南先生講了這么一個小故事:據南先生自己回憶,小時候他家有個廟,這個廟是從宋朝傳下來的,已有幾百年歷史了,廟里曾出過很多高僧。南先生的父親告訴他,其中有位高僧對弟子們特別仁厚:得一日糧齋,且過一日;有幾天緣分,便住幾天。他的意思是說要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和尚去了廟子空的灑脫境界。聯系到因緣問題,南先生說,人生有如此灑脫的心境,那么對自己一輩子的因緣際遇便能處理得非常美滿了。
不論如何,男女之間若能結為夫妻,必定是有特殊的緣分的。沒有真正結為夫妻之前,我們要慎重選擇,要盡力“共渡有緣人”。而當真正結為夫妻,最終走在一起,準備攜手共度一生的時候,那就要堅信“有緣人共度”,要珍惜,要知足。
這樣一來,我們就會發現,其實生活中,夫妻之間很多問題都不是問題,只是各自拘泥在為自己著想,從自己出發的狹隘里罷了。若是能看得開,彼此灑脫、豁達一些,相互包容、謙讓一些,那么夫妻之間必定是和睦的。如此一來,家庭能不溫馨嗎?人生哪里又會有那許多的看不穿悟不透的痛與苦呢?
上一篇:讓縱橫捭闔四兩撥千斤
下一篇:立腳點一主浮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