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33】中浦講壇?2006
(中國浦東干部學院教務部編,2007年1月)
△1—10講。自主創新、國家安全、科技發展、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和諧社會與法治、宗教等。徐匡迪、金一南、萬鋼、許嘉璐、徐顯明、葉小文等。
○解放初中國只有10%的人住在城市里。1992-1995年,每年增加1.5個百分點;1995-2003年,每年增加1.5個百分點。愛琿——騰沖線。在這條線以東,面積不到全國國土面積的40%,但人口占全國84.3%。
○建設創新國家16字方針: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
○利益也是動態的,隨著國家的發展,利益也在變化。
○“中國要真正成為強國,必須具備三個東西,一是雄心,二是能力,三是有關國家提供的機會?!?/p>
○在利益、目標之后,就是力量。沒有力量是任何利益都保不住的。
○“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在比較中認識事物。
○農耕社會輕遷徙重穩定。
○我們重現實,同時重繼承,重精神的傳播。
○要了解現實,對正在做的事情有個全面的、深刻的了解;要研究問題,尤其要聯系實際重新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
○宗教政策:全面正確地執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堅持獨立自主的自辦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國語?鄭語》:“夫和實生物,同則不繼。聲一無聽,色一無文,味一無果,物一不講”。即:要知道和諧確實能產生新物,一味求同就不能夠持續發展。聲音只有一個就沒有辦法聽,事物單一就沒有辦法多姿多彩。食物只有一類就沒辦法吃飽。物類只有一類就沒有辦法比較。
○國家安全。三大意識:①大局意識和長遠意識;②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③責任意識和使命意識。
○“先謀于局,后謀于略,略從局出”。姜太公:“先謀后事者昌,先事后謀者亡”。
○五百年五個國家: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美國。
上一篇:中國經濟新方位:如何走出增長困境
下一篇:主題與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