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建初四年(79),由漢章帝主持,于白虎觀舉行的一次全國性經學討論會,稱為自虎觀會議。西漢末年,出現讖緯之學。讖是偽托神預言,常附有圖,故稱圖讖。緯是與經相對得名,假托神意解經之書。光武帝中元元年(公元56年),于全國宣布圖讖,圖讖成為法定經典。漢章帝為使讖緯和經學進一步結合,使經學符合于宗教神學的思想體系,舉行這次會議。召集群儒,講議五經異同。漢章帝親自稱制臨決。會議記錄,由班固整理,編輯成書,是為《白虎通議》(也稱《白虎通德論》、《白虎通》)。它系統地吸收陰陽五行和讖緯之學,形成今文經派的主要觀點。大部分復述董仲舒基本觀點和學說,把自然界和封建社會秩序結合更緊密。《白虎通議》出現,是董仲舒以來,儒學神秘主義哲學的發展。這次會議后,緯書也提到合法地位,同經學具有同等神圣崇高地位,緯書開始法典化。進一步了解可參閱任繼愈編《中國哲學史》二冊。
上一篇:白蓮教起義
下一篇:百日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