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泰國,我只是在電視風光片中有點印象:金碧輝煌的寺廟,金光閃閃的大佛、游走化緣的僧人、成群結隊的大象,尤其是人類生存的環境,綠植遍地,空氣清新,花開四季,瓜果飄香……
早晨從濟南登機,途經重慶,六個多小時的空中穿越,當天下午三點十分到達泰國的北部城市——清邁。
一下飛機,頓覺一股清新撲面,我們被陌生的熱帶綠植包圍,生機盎然的東南亞風光把我們帶到了夏季。印象與現實的吻合,讓大家歡呼雀躍,感慨這盛夏美景,感恩讓自己享此待遇的公司及部門領導。
入住的酒店是當地有名的富康酒店。酒店生意不錯,排隊退房的、等待入住的客人絡繹不絕。導游說這是淡季,如果在旅游旺季,要提前半月預訂才行。放下行李,稍作休整,早有大巴車在酒店外等候。
清邁導游
清邁導游馬孝發是一位五十歲左右的中年男子,祖籍云南。二戰期間,祖父逃難到此,到了馬孝發這輩,對中國的印象也是在祖父的念念不忘中才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祖父在世時,總想回國看看,但未能如愿。后來隨著國家對外政策的開放,回家看看的念頭越來越強烈,由于自家經濟條件的窘迫又沒能如愿。如今經濟條件允許了,祖父已不在。“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讓馬孝發放棄為歐美人做導游的高薪收入,專門為中國人做導游,盡管待遇低、工資少,但接一批中國游客就多一次與家人團聚的機會,他欣慰!
好的導游就是一部百科全書。從馬孝發那里,我們了解了清邁的歷史與宗教信仰。
清邁位居泰國北部,是泰國第二大城市。作為曾經的首都,歷史悠久,佛教文化濃厚,也是泰國北部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其發達程度僅次于首都曼谷。清邁平均海拔300米,也是泰國的高原城市。因天然環境優美,氣候涼爽,又是著名的避暑勝地。著名歌星鄧麗君在世時每年都來清邁度假。
幾年前的清邁對中國游客來說只是泰國北部的一個普通城市,是一部電影《泰囧》讓大陸人知道了清邁,好奇的國人爭先恐后要去拍攝地感受電影中那碧空如洗、山青水綠的美景,因此清邁成了游泰國的首選。據統計,這里光中國游客的數量,就從四五年前的每年幾萬增加到如今的每年三四百萬,給泰國旅游業帶來的收入可想而知。
清邁高層建筑少,目之所及是蔥郁的綠樹、飛鳥、藍天、白云。清邁的鳥很多,一棵樹上聚集的鳥兒能組成一個合唱團,沒人捕獵,也正是這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讓清邁生態平衡、鳥語花香。
在清邁的幾天里,每天早晨,我都會被鳥兒叫醒,然后隨著聲音的牽引,到樹下,看鳥兒飛上飛下,聽鳥兒嘰嘰喳喳,享受第一縷陽光與新鮮空氣。清邁人愛自然,更愛自己生活的環境,從廢棄的破瓦罐、椰子殼都被栽上花、種上草做成工藝品就能窺見一斑。
晚餐是大排檔自助燒烤。四人一桌,每桌配有冰水、啤酒、果汁等。男士喝啤酒,女士喝果汁,當地人都喝冰水。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常年的高溫讓他們的腸胃適應冷飲。
在清邁,幾乎每個餐廳都有駐唱者。一位吉他歌手在自彈自唱流行歌曲,歌聲深情婉轉,嗓音富有磁性,專注又專業。據說許多成名歌手開始都是在餐廳駐唱,后來慢慢成名的。人最容易受氣氛感染,語言不通,音樂相通。從溫柔纏綿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到火辣勁爆的《瀟灑走一回》,氣氛也隨著調動起來。用歌聲去表白是浪漫,用行動去兌現是真誠,人生因有了浪漫與真誠才有情調。
手工制品
也許是現代化批量生產的商品少了人的溫度與感情,手工制品成了人們對獨特與個性的追崇。泰國手工制造業很興盛,這也許是其保持環境不被污染、破壞的原因之一。
人靠衣裝,佛靠金裝,商品靠包裝。在一家手工店,各種造型的香薰皂小禮盒吸引著大家視線。精致的圓形包裝盒子上鑲嵌著一圈銀色金屬花邊,提升著商品的檔次。盒內是各種顏色、各種花型的香薰小皂,既可用又可做飾品,擺在屋子起到調節空氣的作用。店員操著一口流利的中文將自己的商品說得比鮮花還香,比天然還純,其專業程度就像是她親手制作一般,讓人對產品的質量毋庸置疑。店員的敬業精神感染著我們,大家紛紛挑選自己喜歡的香型與造型,結賬、收銀、打包,麻利快捷。商家缽滿,顧客包滿。正如思想家朱熹所言:敬業者,專心致志以事其業也。敬業還要精業,在清邁店員身上得到了最好的體現。
雙龍寺
雙龍寺又叫素貼寺,是清邁著名的佛教圣地,因位于海拔三千多英尺的素貼山上,又是佛教避暑勝地。傳說當時有位錫蘭高僧,攜帶了幾顆佛舍利到泰國,高僧為防不法之人搶奪,便將舍利放在一頭白象身上,希望由白象來選測一處可建寺供奉舍利的福祉。白象四處游走最后停留在雙龍寺的現址,于是在此建了舍利塔。并由兩條金龍守護在山路兩旁,雙龍寺以此得名。
舍利子本是高僧坐化涅槃后的遺骨,價值連城,是佛門至寶。人們千里迢迢跑來,為的就是一抒心中的敬仰之情,表達對神明的心儀與真誠。同來的潘殿鵬夫婦,合掌跪拜,虔誠祈福,那滿臉的敬慕,那從心底里傳遞出來的真誠,令人感動。佛無國界,心誠則靈。
中國胃·泰國餐
也許不習慣泰式餐的酸甜辣咸混雜,一到飯時,面對各種泰式自助美味,習慣中國味的胃抵觸著不肯遷就,尤其一聞到那種甜膩咖喱味就反胃。同事們紛紛拿出各自的餅干、泡面、榨菜等,想必都是為預防水土不服做的準備,如今卻成了我的“救濟糧”,感恩再次充盈心間,似清邁的天氣,一塵不染,清新自然!這些在國內不愿吃的零食快餐,在泰國吃起來味道竟如此鮮美。這也許正應了“餓了吃糠甜如蜜,飽了吃蜜蜜不甜”俗語。
香酥的印度飛餅
賓館附近有家印度飛餅店,每次去總會有一大列排隊等待的人。飛餅是最接近中餐的食物了。先不說好吃,單看印度師傅做飛餅的過程就是一種享受:用鮮奶和出來的面,柔軟細膩。然后分成雞蛋大小數團,一團面就像一個飛去來器,被他反復拋出、收回,直到飛成了薄餅片,然后捏成荷包樣,灌進生雞蛋后再捏嚴,在抹上油的平底鍋一反一正烙著,隨著香氣溢出,亮黃、溢著淡淡奶香的飛餅成熟了,咬一口香酥可口。在清邁的幾天,每天早晨我都會早起到飛餅店排隊。
古城·大佛塔
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老建筑就是一座城市不可復制、獨一無二的標志,加上與之緊密相關的歷史傳說和故事,讓清邁具有了濃厚的人文氛圍和歷史底蘊。
古城是清邁重要的文化遺產之一,美麗清幽,遺跡眾多,始建于1296年。古城呈四方形,外圍以城墻和護城河保護著,是清邁蘭納泰王朝古國的王室宮殿遺址。清邁古城原有兩道城墻,外城是一道土墻,內城則為磚墻,如今只保留了內城四角的磚墻及五座城門,護城河仍清楚地將古城區的范圍劃出。
契迪龍寺(又稱大佛塔寺)在古城內,是清邁市內六大寺廟中最為著名也是最大的寺廟。大佛塔是寺內最古老的建筑,塔身高達90米。塔身有六座象頭雕塑,古佛塔只有一面修有臺階,其他三面皆為斜坡,游客不能登塔。佛塔始建于1411年。1545年,清邁發生過一次大地震和大風災,佛塔的尖頂一夜之間塌毀,露出塔內的金身佛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日本政府曾出資重建佛塔,終究無法完成,所以現在所見的是平頂的佛塔。親近遠古,秘境探幽,驅動著我們好奇的腳步。千年的歷史讓佛塔外墻生了大片的霉斑,布滿滄桑,只有塔頂佛龕內金身佛像依舊慈眉善目,光彩照人間。
金枕頭榴蓮
泰國水果有名,因光照充足,果實自然成熟,甜度夠,香味足。從古城出來,離天黑尚早,導游帶我們來到水果市場。到泰國旅游必定要品嘗當地水果。名為“金枕頭”的榴蓮,肉質細膩,油亮呈金黃色,讓人一看就垂涎欲滴。聞著臭吃著香,會上癮。同來的學術專員對榴蓮情有獨鐘,水果攤上沒吃夠,臨走還捎上一個,說是要吃個夠。她忘了賓館的規定,不得將山竹與榴蓮帶入賓館,怕引入大黃蟻。既然賓館有規定就要遵守,最后還是導游號召,眾人相幫一起作戰,大枕頭一樣的榴蓮眨眼工夫被消滅掉,真是人多力量大。
泰國大象
從清邁到清萊一百八十多公里的路程。途經大象營、長頸族部落。大象是安定、吉祥、和諧、友好的象征,泰國人將大象視為吉祥物,常常將其作為最貴重的禮物饋贈友國。
大象是動物中體積最大、食量最大的動物,每天能進食五百多斤食物。在這龐然大物面前,人顯得那么渺小。盡管如此,大象最終還是被萬能的人類馴得服服帖帖,不僅會表演簡單的文明禮貌動作,還能繪畫。可見再笨的動物,經過長期培訓也會“成才”。時間與堅持是成功的基礎。
盡管大象背上的座椅安全、結實,可坐上去還是免不了害怕。看看騎在象脖子上的馴象師吹著口哨悠閑自得,受他感染,我們的心情也由開始的緊張逐漸放松下來。大象是良好的交通工具,跋山涉水如履平地。馴象小伙健談,一路甜言蜜語的奉承,夸中國大、強,夸中國人美、富、白,目的就是讓我們為他付小費。
長頸族
長頸族原是緬甸山區的少數民族,因遭遇戰爭逃難到泰國北部。至于為何脖子上套緊箍咒一樣的銅項圈,版本不一樣。有的說,古時候,這個部落男人外出狩獵,怕婦女兒童遭受老虎侵襲,在脖子上套上金項圈用來護住頸部,隨著年齡增大,項圈不斷增加,慢慢地就形成現在的長脖子。也有的說,這是貴族用來裝飾的飾品,后來平民百姓也跟著效仿并流行起來。
長頸族以手工制作為生。在手工織物攤前,一個九歲的長頸族小女孩在織圍脖,只見她腳蹬手織,動作嫻熟。見我們到來,便停下手中的梭子,讓我們買她的織品。她不僅能聽我們問話,也會說。她兩天能織一條圍脖,一周能織一條線毯。如果國內,這個年齡的孩子還在媽媽懷里撒嬌,在學堂里求學,享受上學放學車接車送的待遇,而眼前的女孩卻擔負起養家糊口的重擔,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古城夜市
再回到清邁已是第四天傍晚,晚餐后逛古城夜市。白天的莊嚴、神圣完全被夜晚的喧囂熱鬧替代。夜晚的古城夜市上人潮如涌,琳瑯滿目的泰式商品讓你目不暇接,叫賣聲伴著瞎子藝人的彈唱讓夜市沸騰。夜市上不見來回巡邏的保安,更沒聽說誰的東西被搶、誰的包被偷,也許這也是不治自安的原因。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對信仰的虔誠也是社會安定和諧的因素之一。
逛累了,你可以去路邊小店吃冷飲,喝咖啡,也可以到美食小廣場品各國小吃。小廣場上擺有公用桌椅,沒有人搶位子、占凳子,更沒有吆五喝六的咄咄逼人。每桌的食客吃完后都會自覺地把桌子收拾干凈,把垃圾提走,不影響后來的客人使用。良好的文明習慣無處不在!
出國旅游,總會買點當地特產作為紀念。泰國的珠寶有名,盛產紅、藍、綠寶石和紫水晶,是世界上珠寶及其飾物加工數一數二的國家。原因是這里有大量熟練的專業性的能工巧匠和首飾設計高手,再加上勞工和管理的成本較低,以及泰國對珠寶原料免收進出口稅,因而大量名貴的珠寶原料從世界各地送入泰國來加工。
逛珠寶商場,在每家玉器店,都能看到正在打磨玉器的工匠在專心致志地精雕細刻著。一串串玉石手鏈做工精細,顆顆珠璣,圓潤晶瑩,一時間成了搶手貨。小同事為婆婆選了一串價值三千泰銖的玉手鏈,說是自己出來玩,婆婆在家給她看孩子,出國一趟應該給老人帶點紀念品。我們為她的孝心所感動,老人不在乎東西價值多少,做兒女的想著就好。
世博園
最后一站是游清邁世博園。每個國家都有世博園,世博園內坐落著各國代表性的建筑物。建筑是人類創造力的表現,不管是中式還是歐式,從民居到宮殿,從傳統到現代,都以獨特的色彩與風情,展示著各自國家的建筑文化與民族特色。站在形狀各異、色彩不一的建筑物面前,靜思,遐想,我們無不為各國建筑文化藝術的博大精深而贊嘆。
到泰國,就要觀泰國館,泰國的建筑類似宮殿或者廟宇,四周園林交融,館前一排氣勢宏偉的建筑,給人以深刻印象。館內有一個巨大的球形建筑,四周的佛像和動物栩栩如生,整個泰國館成為了清邁世博園最大的亮點。
外面的風景再好,也只是風景,我們也只是這風景中匆匆過客。家永遠存在,不管貧窮還是富饒,不管晴朗還是霧霾,不管走出多遠,離開多久,永遠根植在心靈深處,讓回歸的步履匆匆。旅程結束,我們踏上了回家的路。
上一篇:姜皓雪《桐花落》
下一篇:鐘翔《溫暖的毛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