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中葉爆發的一次大規模人民反清武裝起義。白蓮教是混合有佛教、明教、彌勒教等內容的秘密宗教組織。起源于宋代,到元代逐漸流行,元、明時期多次成為農民組織武裝斗爭的工具。清代白蓮教分有清水教、八卦教、天理教等名目。十八世紀末,清王朝的封建統治日益腐朽,社會矛盾急劇尖銳,以白蓮教為組織形式的人民反清斗爭迅速發展。乾隆五十九年(1794),清王朝在湖北、四川、陜西、河南、安徽、甘肅等省瘋狂搜捕、屠殺白蓮教首領和成員,各地人民群眾也備遭逼勒侵擾。于是,白蓮教在“官逼民反”的口號下,于嘉慶元年(1796)以川、楚、陜交界地區為中心在各地大舉起義。各地義軍相互呼應、靈活機動,兵鋒波及四川、湖北、陜西、河南、甘肅五省。涌現出劉之協、徐天德、王聰兒、姚之富等一大批起義領袖。起義歷時十年之久,嚴重打擊了清王朝的腐朽統治。最后,由于分散保守等弱點,被清朝軍隊勾結地主武裝殘酷鎮壓。這次起義成為清王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其事可見魏源《圣武記》卷九,戴逸主編《簡明清史》第二冊有比較全面的敘述。馮佐哲有《嘉慶年間五省白蓮教大起義》(《清史論叢》2輯)可資研究參考。
上一篇:白毛女(1945)
下一篇:白虎觀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