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045—1105
【介紹】:
字魯直,號山谷道人,又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自幼好學,博覽經史百家。英宗治平四年(1067)登進士第。初為葉縣尉。熙寧初,任國子監(jiān)教授。元豐三年(1080)改知太和縣。政令清簡平易。哲宗元祐初,舊黨得勢,召為校書郎、《神宗實錄》檢討官,遷著作佐郎,國史編修官。紹圣元年(1094)新黨再度執(zhí)政,以修《神宗實錄》不實,貶為涪州別駕。后又一再遭貶,卒于宜州任所。
黃庭堅政治上雖不大贊成王安石變法,但關心國事,同情人民,為人有抱負,有識見,講操守。身臨逆境卻能安貧樂賤,泰然自處。他是蘇門四學士之首,善書畫,工詩能詞。詩與蘇軾齊名,時號“蘇黃”。創(chuàng)作上繼承歐陽修、梅堯臣等人的革新精神,竭力反對因襲前人,主張自出己意,另辟蹊徑。他注意到詩歌應有內容,但認為不當有“訕謗侵陵”之語,因此其詩多寫個人日常生活,很少涉及社會現(xiàn)實。早年詩作,大多宣傳儒家思想和進行禪學說教;晚年歷經滄桑,于仕途坎坷之中,不無真實感受,故能寫出一些富有真情實感,清新勁峭的優(yōu)秀作品,如《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二首》、《新喻道中寄元明》、《寄黃幾復》等。黃庭堅本主張學習杜詩韓文,力圖擺脫江西詩派影響,但由于他生活面狹窄,加之未能汲取前人經驗,終于不免走上一條閉門讀書、追求形式的道路,形成新奇、冷僻、生硬、晦澀的藝術風格,而為當時一些空談哲理的文人所推崇。他們競相仿效,風靡一時,成為一個很有氣勢的流派,即江西詩派。黃庭堅被奉為開山祖師。
黃庭堅的詞不像寫詩那樣謹嚴用力。早年多寫艷情,風格近柳永,與其詩絕少寫戀情大異其趣;晚歲富有感慨,詞風近蘇軾,以疏宕灑脫見長,時有豪邁氣象。如《念奴嬌·斷虹霽雨》、《水調歌頭·瑤草一何碧》等。
黃庭堅的賦今存10篇,辭7篇,又《毀璧》及《跛奚移文》亦為賦。由于他精于詩藝,想象奇突,所以有的賦頗有言外之意。如《別友賦送李次翁》、《煎茶賦》、《苦筍賦》都可見此特色。他的賦中最有情思的是《毀璧》。此篇寫婦女受封建禮教的殘害,雖怨而不怒,但直抒其情,而自然引起人們的同情。
上一篇:黃宗羲的故事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