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610—1695
【介紹】:
明清之際思想家、史學家、詩人。字太沖,號南雷,世稱梨洲先生。余杭(今浙江省余姚縣)人。其父黃尊素為東林黨名士,因反對權奸魏忠賢,死于獄中。崇禎初,進京為父訟冤,錐斃魏閹爪牙數人。曾領導復社,同宦官權貴進行堅決斗爭。清兵南下,在家鄉召募義兵,組織“世忠營”抵抗。明亡后,隱居不仕,潛心著述。
他學識淵博,對天文、算術、樂律、經史、釋道之書無不研討。與孫奇逢、李颙并稱為“三大儒”。精于治史,開浙東學派之先。工詩文,重“性情”,反對明七子摹擬剽竊之風。主要著作有《明夷待訪錄》、《明儒學案》、《宋元學案》、《南雷文集》等。所寫散文作品,以《明夷待訪錄》中一些重要篇章的成就最高,文筆恣肆,宏渾遒勁,深刻批判了封建專制的腐朽,具有鮮明的民主思想傾向。其詩歌多抒寫故國之思和懷舊之情,樸實深厚,不尚雕琢。梨洲賦多為詠物之作,《海市賦》以自己的親身觀察,對有關海市幻象的傳統說法提出大膽懷疑,其中描繪“窮奇極變”的海市景觀,頗有耳目一新之感,令人神往。具有自傳性的《避地賦》是其賦作的杰出代表。雖以自己的數十年輾轉流離的苦難遭遇為主要線索,但社會的動蕩,歷史的巨變,無不蘊含其中,流溢著一種清新俊爽之氣,不愧為明清之際的賦作名篇。
上一篇:鸞鳳的故事
下一篇:黃庭堅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