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文藝美學要略·論著·《意大利文學史》
意大利十九世紀文學批評家德·桑克梯斯著。在這部文學史中,他提出了許多有見地的觀點,克羅齊稱他對西方文藝批評的方法有最卓越的貢獻。
桑克梯斯認為,藝術具有自發性和自主性的特點,這乃是藝術之所以偉大的主要條件,是感情、道德、科學、概念所形成的知識與哲學相區別的主要標志。這種自發性和自主性來源于靈感。靈感或藝術的自在流行和理論批評的深思熟慮,兩者之間存在著不可避免的斗爭。他認為,如抽象的概念代替了藝術的具體性,便窒息了藝術創造,在評價但丁時他說:但丁“糾纏在抽象的概念里,把它們砌筑在一起……把整個現實拉過來作為這些概念的外象”,所以在他的作品里生動活潑的現實消失在空泛的哲理之中,作品變成蒙著故事情節面紗的道德和政治教本,但丁本人也成了一個博學而道貌岸然的詩人,所以藝術并非概念的表現,而是“個體和個性的賦予”。
他否認作家的世界觀與創作有任何因果的聯系,把作家創作意圖和作品實際、作家的主觀思想和作品客觀效果之間的矛盾絕對化,“一位真正的藝術家寫起詩來,矛盾就會爆發,所出現的不是他意圖的世界而是藝術的世界”。認為但丁“做的是一回事,而他的意圖是另一回事”。認為藝術家只知道自己要創作什么,但意識不到怎樣去創作, “大作家隨著靈感,往往可以勝利地解脫自身的束縛”,而小作家卻不同,越是小作家,越能明確地表現出他藝術中的世界,因為在他的作品里,一切都簡單明了,有條理,現實變成了一個空虛的外象。
他認為藝術的真實和事物或歷史的真實不同。他在評價意大利詩人馬佐尼時說他把藝術的真實和事物或歷史的真實混在一起,在他的理想世界中,是一個與現實事物相脫離的充滿宗教和道德的世界。在桑克梯斯看來,大自然和歷史都是有缺陷的,這樣應該由藝術來改變現實世界,產生理想的真實。大的作家只要獲得了靈感, “事物的真實就不成為他達到藝術的真實的障礙;在藝術的這種更深刻,更豐富的真實里,他不知不覺地走進了他所追求的孤立在現實之外或現實之上的理想世界”。所以,他認為藝術的真實在實際上高于事物或歷史的真實。
上一篇:外國文藝美學要略·論著·《異教諸神譜系》
下一篇:中國文藝美學要略·論著·《易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