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4】再造中國:領導型國家的文明擔當
(王義桅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8萬字,2017年6月第1版,52元)
△共四輯:①中國模式:源于中國而屬于世界;②中國故事:基于歷史而引領未來;③中國外交:影響自己而改變世界;④中國崛起:始于華夏而惠及四海。作者認為,構建中國話語體系,最亟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再造中國”,將中國從西方話語體系的泥淖中解放出來,自己表達自己,這樣才不會被別人胡亂表達,從而提升國際影響力,增強國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中國夢將不僅僅是實現“傳統中國”、“現代中國”“全球中國”身份的三位一體,也同樣是對內建設“和諧社會”,對外追求“和平發展”與“和諧世界”理想的三位一體。
中國夢的歷史使命就是再造中國。
社會主義夢、東方文明復興夢、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夢、新興大國夢。
○物質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
中國力量,改變五百年來大國崛起發生在西方內部的循環歷程,推動非西方國家產出超過西方國家。
中國道路,西方自由民主制度不再是人類唯一的選擇和歷史的終結,多元制度文明新時代將開啟。
中國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修身、齊家、治國向平天下層面邁進。打破普世價值神話,還原世界多樣性。
○“世界是平的”,其實“世界是通的”。要轉變世界觀。
○中國經濟發展、國家治理、文明復興模式。還原世界多樣性、啟迪西方模式、激勵發展中國家模式。
○文化有差異,文明無差別。
○美國政治學家李普塞特在《美國例外論》一文中指出:美國是世界唯一的建立在“信念”上的國家,這包括自由、平等、個人主義、平民主義和市場經濟等一整套美國價值觀。因此“成為一個美國人”不是出生的問題,而是對理念的承諾。
○講好中國故事是時代命題。兩個關鍵詞:中國、故事。三位一體:他塑、自塑、共塑。四部曲:望、聞、問、切。五大理念:發展是中國故事最動人樂章。
○道、理、法、術。“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話語體系形成面臨的困境:①五千年來未有之情勢。歷史上,中國從未領導世界,天下體系只是東亞國際體系。②五百年來未有之大變局。現代知識體系是價值附加的西方話語體系。③五十年未有之困境。現今,中國強調的是“不爭論”、“摸著石頭過河”,改革開放基本上還是按照以西方游戲規則為主導的全球化邏輯展開的,故長期以來會產生一種路徑依賴。為應對上述三重困境,中國應實施三“大”:大復興、大和解、大包容。
○法國歷史學家托克維爾:“小國的目標是國民自由、富足、幸福地生活,而大國則命定要創造偉大和永恒,同時承擔責任與痛苦”。
○中國夢的時代意義:就是讓中國百姓從國家崛起中普遍受益,讓中國崛起有了精神支柱,讓世界明了中國的追求。
○公共外交的三層次:外交層次、戰略層次、文明層次。
○全球化成就了中國崛起,中國崛起又在反哺全球化,成就全球化。
○全球治理的中國邏輯:天下為公。可以預見,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中國主張、中國倡議、中國印記會越來越多。
○中國的確定性來源于體制、政策、領袖。
○英國著名哲學家羅素說過:“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心,這三種簡單而又強烈的感情支配了我的一生。”
○嚴復《論世變之亟》:“中國最重三綱,而西人首明平等;中國親親,而西人尚賢;中國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
(2017年10月15日下午閱畢)
上一篇:共享經濟沒有告訴你的事
下一篇:冰鑒(全鑒)(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