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維特之煩惱》
約翰·沃爾夫岡·歌德(德國)
約翰·沃爾夫岡·歌德(1749—1832),德國偉大的詩人、作家,出生于法蘭克福一個富裕市民家庭。1765年遵父命到萊比錫大學攻讀法律,1768年因病輟學。1770年入斯特拉斯堡大學繼續讀書,1771年,獲得法學博士學位,回家鄉做了一名律師。1773年發表《鐵手騎士葛茲·伯利欣根》,轟動了德國,成為“狂飆突進”運動的主將。代表作有《少年維特之煩惱》與《浮士德》等。
《少年維特之煩惱》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文學名著。正如恩格斯說:“他建立了一個最偉大的批判的功績。”小說出版不久,就風靡歐洲各國,掀起了一陣陣“維特熱”。
富有的市民兒子維特,多才多藝。春天來了,他為了擺脫生活的煩惱,恢復內心的平靜,便離開家庭和朋友,到城郊一個風景迷人的地方去度假。
野外的風光使他獲得了極大的愉快。他結識了很多朋友,他們一起聊天、跳舞,十分快樂。特別是那些天真純潔的孩子們最使他高興。這些與他厭惡丑惡世俗的心理正好合拍。
一次,當地青年男女在村中舉行舞會,維特在赴會的路途中認識了美麗大方的綠蒂姑娘。綠蒂是一位法官的大女兒,由于母親過早去世,她擔負著照顧父親和8個弟妹的重任。一路上,維特與綠蒂開心投入地說笑,簡直把一起來的兩個姑娘都忘記了,惹得她們一次次地嗤笑他。
到了舞場,他們約定一起跳舞。綠蒂跳得嫻熟而輕柔,維特感到整個世界都是他們兩個人的。雖然綠蒂已經訂婚,但對維特非常傾心。舞會結束后,綠蒂含著淚花深情地望著維特,維特更是沉入感情的急流中,動情地吻著她的手。
從此以后,不管白天還是黑夜。在維特心中,只有綠蒂的身影。
綠蒂的未婚夫阿爾伯特是一個冷靜、理智的人,與維特的性格正好相反。他也很愛綠蒂。但他愛她勤勉,愛她母性般的溫善。他對維特很好,與他一起散步,一起用友愛的口氣談論綠蒂。但他們總爭論。在一次關于手槍的討論中,阿爾伯特借題發揮,說任何“自殺”都是“愚蠢”的行為。維特卻冷冷地說,就知道簡單地說,這是愚蠢,那是聰明;這是惡,那是善,而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卻不去追究。要是你真弄清原因,恐怕就不會那么認為了。他們總是誰也說服不了誰。最后,只得不歡而散。
如今,維特對自然所產生的輕松愉悅心情沒有了,那綠色的山麓,蜿蜒的峽谷,悠然的河流,還有那映在水中美麗的云朵,都使維特感到自身的渺小,感到不自由,沒有力量。晚上,他常常夢見自己與綠蒂坐在一起。早上醒來,床上卻只有他孤零零的一個人。他嘆息自己命運是多么的不幸。掙扎在感情的漩渦中,維特感到心力交瘁,經過一番內心的激烈斗爭,并在朋友威廉來信的勸告下,他決定離開綠蒂。
維特回到城市,按照母親的意愿,來到一個公使館當了辦事員。他希望工作能讓自己解脫。維特對這個環境非常討厭,他發現同僚們都非常熱衷于地位,對他人心存戒備。公使是個非常迂腐的人,維特經常受到無端的挑剔與指責。這年冬天,阿爾伯特與綠蒂沒有通知維特便悄悄地結婚了。這使得維特倍感屈辱,受到深深的打擊。第二年春天,維特去伯爵家吃飯,正好趕上當地的貴族男女到伯爵家聚會。在他們這些人看來,維特是沒有資格與他們在一起進餐的,因而對他倍加奚落,并且還將此事鬧得滿城風雨。維特忍無可忍,憤而辭去了公使館的工作,到另一位侯爵的莊園去做客。
侯爵對他很好。他想從軍,可是侯爵反對,就只好作罷。很快維特就發現,他與這位侯爵之間其實并沒有多少共同語言,這樣,僅僅住了八天,維特就離開了。
維特在生活中處處碰壁,他感到越來越孤獨,感到自己根本忘不了綠蒂,于是,一年之后,維特重新來到了原來的小山村。
他沿著曾經與綠蒂一起去參加舞會的大路,追憶著當年的一幕幕往事。可到了小山村才發現,一切都已變得物是人非。他遇到綠蒂父親的秘書,這位秘書因為對綠蒂情有獨鐘,丟了飯碗,最后發了瘋。而綠蒂已經是阿爾伯特的妻子。
維特的心被震撼了,他猛地醒悟過來:周圍一切原來是如此黑暗,如此絕望,如此沒有安慰……愛情的挫折,世態的炎涼,官場的腐敗,所有的這一切都使維特感到窒息。他無限感傷,悲嘆只有告別塵世才能獲得真正的解脫。此時的綠蒂順從丈夫,已經漸漸疏遠了維特,她甚至告訴維特,讓他圣誕節以前不要再來找她。綠蒂的冷淡使維特對生活徹底絕望了。
圣誕佳節前夕,維特違約來到綠蒂的住所,向她朗誦奧希安的詩歌。誦讀到動情傷感之處,他禁不住熱烈擁抱、親吻了綠蒂。這天晚上雨雪交加,維特登上懸崖,渾身濕透地回到家里,他煩惱到了極點。兩天后,維特說要外出旅行,向阿爾伯特借了一把手槍,然后用全部的感情給綠蒂寫了一封感人至深、催人淚下的遺書。午夜時分,維特面對著空洞的世界用這把手槍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上一篇:《《封神演義》》主要內容介紹,《《封神演義》》讀后感
下一篇:《《巴黎圣母院》》主要內容介紹,《《巴黎圣母院》》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