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文淑慧任光
列·托爾斯泰
別氣餒,縱使目前冰封大地,春天仍將到來,一切都會解凍、融化。而那束縛著我們手腳,仿佛凝滯不動的生活秩序也一樣。乍看起來,似乎不可動搖,但我發現,它外強中干,沒有什么可怕。而太陽的光輝,以及能鮮明地反映出這些光輝的我們每一個人,都不應當氣餒。我,更多的是喜悅,而不是氣餒,但愿你也跟我一樣。
(薛菲 譯)
這是一篇洋溢著樂觀主義情緒的散文詩。作者以形象而樸實的比喻,引導人們透過現象,去看事物發展的本質,鼓勵大家滿懷著勇氣和信心去迎接新生活的到來。
作者列·托爾斯泰,是享譽世界的,俄羅斯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憤恨沙皇俄國的專制統治,可又反對用革命暴力改變這種不合理的現實。但當1905年革命到來之際,卻并未使他惶惑不安,他反而感到歡欣鼓舞。他在一封給斯塔索夫的信里說:“事件正以不平常的速度和正確性在完成著。如果有人不滿意正發生的事情,那正象一個人不滿意秋天和冬天,而不去想一想它們使我們一天比一天更接近了春天?!彼嘈胚@次革命“將給人類帶來比法國大革命更有意義,更高尚的結果。”
革命遭到了鎮壓,托爾斯泰面對許多革命者被沙皇政府處死的殘酷事實,寫了《我不能沉默!》的論文,表示憤怒的抗議。革命雖然失敗了,正如托爾斯泰所預言的那樣,春天更臨近了。他去世后的第七個年頭,十月革命取得了偉大的勝利,為他所深切關心、同情的廣大勞動群眾開辟了新的生活。
《我,更多的是喜悅》,雖然表現了作者對現實的嚴厲的譴責和極端的不滿,但對未來卻充滿了信心和更多的喜悅?!澳郎粍拥纳钪刃颉庇腥纭氨獯蟮亍?,沉重、冷酷,讓人窒息。這是沙皇專制統治下俄國現實生活的形象寫照。這樣的現實,是夠令人氣餒的了。然而,作者并未停留在對苦難生活的訴說上,他站在時代的高處,以哲人的睿智洞悉歷史的趨向,透視到冰封大地的深層的春意,明察到舊的生活秩序的外強中干。所以他的喜悅,他的對人們“別氣餒”的鼓勵,都有著充分的根據。散文詩就是在這種形象的比喻和哲人的推理過程中,表達了對新生活必然到來的信念,抒發了對新生活的呼喚、歡迎和熱愛的激情。
上一篇:《我穿走在紅土上》鑒賞
下一篇:《戰斗》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