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法國心理印象主義*小說家、歷史學家。埃德蒙中學畢業后在財政部工作。因酷愛文學而離職。1850年兄弟二人協心搞文學創作,寫了輕歌舞劇《無題》和小說《在一八七七年》,但不成功。不久投身報界,研究法國18世紀歷史與藝術史,提供了一些鮮為人知的文獻資料。1860年以后二人全力進行小說創作。主要小說有《夏爾·德馬依》(1860)、《修女菲洛梅娜》(1861)、《勒內·莫普蘭》(1864)、《翟米尼·拉賽特》(1865)、《瑪耐特·薩洛蒙》(1867),劇作《昂利埃特·馬雷莎爾》(1865)、《祖國在危難中》(1873),于本世紀50年代始出齊的22卷本《日記》。茹爾逝世后,埃德蒙寫有小說《少女艾爾莎》(1877)、《親愛的》(1884)等。
龔古爾兄弟寫小說注重調查研究,如臨床病例一般去表現人物,他們是“文獻小說”的創始人。從這一意義上說,他們的小說是本世紀60年代新新聞主義小說的最早的胎動。他們在描寫人物時,十分強調病理和生理因素的特殊意義,突出人物的心理感覺和低級本能,他們的小說充分表現了心理印象主義的創作特征。
埃德蒙逝世前,為早逝的弟弟寫有一分遺囑,遺囑中決定以遺產為基金成立“龔古爾文學獎評選委員會”,指定好友10人為院士,獎勵那些有獨創性貢獻的小說與散文家。每年開獎一次。此獎為法國文學的最高獎,一直延續至今。
上一篇:龍膽寺雄作品分析
下一篇:專家講解:回文詩與回文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