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張云清崔承樞李耘
【原詩】:
驛外斷橋邊(1),寂寞開無主(2)。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3)。 無意苦爭春(4),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原詩作者】:陸游
【導讀入境】:
陸游一生屢受排擠,遭遇坎坷。本詞既是詠梅,也是自頌。用梅花比擬潔身自愛、不同流俗、志高氣潔的情懷。
在荒郊曠野的驛站外面,一座斷橋旁邊,有一株梅花頑強地盛開著。它孑然一身,沒有人關注它,賞識它。時已黃昏,環顧四野,一片茫然。這株堅強的野梅,面對這滿天暮色,面對周圍的冷落與蕭瑟,真也有點發愁了。而且時有風雨襲來,它承受著,抗爭著……。
這品質高潔的梅花,它迎春,報春,卻不爭春,從不與百花爭奇斗艷。聽任百花的讒言與妒嫉。它冷漠置之,它孤芳自賞。即使是凋謝了,飄落在泥土地上被碾成粉末,化作泥土,它那沁人心脾的芳香卻依然如故。
【賞析】:
這首詞以梅花堅貞高潔的氣質,象征詞人自己高風亮節、矢志不渝的情懷以及不與投降派同流合污的品格。
這是一首沒有一個“梅”字的詠梅詞。
詞的上片重在鋪敘典型環境。“驛外”、“斷橋”、“黃昏”、“風雨”,荒涼蕭疏,暮色蒼茫,冷落孤寂,風雨交加,而梅花卻傲然開放。以物喻人,梅的環境遭遇正是詩人宦海浮沉的寫照。
詞的下片則重在刻劃典型性格。先是描繪了梅花傲霜斗雪而不去爭春斗艷的錚錚鐵骨和高貴品格。結尾二句把梅花的性格寫到了頂峰:它縱然落在地上,被人踐踏,碾作塵土,但它那徹骨清香卻依然如故。詩人如此明志:無論遭遇多么險惡的命運,直至粉身碎骨,自己忠貞愛國的情懷都不會有絲毫的改變。前人評述說:“末句想見勁節”。就是這種“勁節”,增強了全詞的感染力、震憾力!
【思考題】:
1.作者還有一首題為《言懷》的詩:“蘭碎作香塵,竹裂成直紋。炎出熾昆岡,美玉不受焚”。結合本詞,體會一下此詩的含義。
2.附:毛主席詠梅詞
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上一篇:中學生《別董大》古詩詞鑒賞
下一篇:中學生《泊秦淮》古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