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文藝美學要略·論著·《拉辛與莎士比亞》
法國十九世紀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司湯達所作。《拉辛與莎士比亞》是作者在二十年代為參加浪漫主義反對古典主義的論戰(zhàn)所寫的一部重要著作,但其內(nèi)容卻反映出作者的現(xiàn)實主義文藝思想,因為它為歐洲文學指出現(xiàn)實主義的方向,所以被看作是歐洲現(xiàn)實主義文學運動的第一部理論文獻。
《拉辛與莎士比亞》發(fā)表于1822年,當時英國一個劇團到巴黎演出莎士比亞的悲劇遭到冷遇,司湯達由于不滿于對莎士比亞的冷遇而寫出了這篇論文。這篇論文的副標題是《為創(chuàng)作能使1822年觀眾感興趣的悲劇,應該走拉辛的道路,還是走莎士比亞的道路》。現(xiàn)在讀者看到《拉辛與莎士比亞》包括了以后發(fā)表的《笑》和《浪漫主義》三章,內(nèi)容是直接對復辟時期舊制度舊思想的官方代表、法蘭西學院院士奧瑞攻擊浪漫主義的反駁。
司湯達認為,浪漫主義是為人民提供文學作品的藝術。這種文學作品表現(xiàn)人民的習慣和信仰的現(xiàn)實狀況,因此它們可能給人民以最大的愉快;古典主義恰好相反,它提供的文學只是給他們的視覺以最大的愉快。實際上,他是把適應時代和人民的要求、反映現(xiàn)實、表達人民思想感情的文學看成為“浪漫主義”,把模仿古人的作品稱為古典主義。他認為,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美學理想,適應時代發(fā)展的浪漫主義文學不能離開現(xiàn)實去對古人進行模仿,不能固守古典主義的“三一律”。他認為:浪漫主義的喜劇首先不讓我們看見它的人物穿上繡花衣服;劇本結(jié)尾也并不都是和情人結(jié)婚;人物也并不一律要在第五幕改變性格;人們有時看到戲里寫了愛情,但并不是一律都以美滿婚姻告終。他認為,要做浪漫主義者就必須要勇敢,因為這是必須冒險的,浪漫主義者并不勸人去直接摹仿莎士比亞的戲劇。他認為但丁是出類撥萃的浪漫主義詩人,因為但丁雖然崇拜維吉爾,但卻創(chuàng)作了與維吉爾的《伊尼特》最不相同的作品;他認為莎士比亞是浪漫主義者,因為莎士比亞首先給1590年的英國人表現(xiàn)了內(nèi)戰(zhàn)所帶來的流血災難,莎士比亞大量地描繪了人的心靈的激蕩和熱情的最細膩的千變?nèi)f化。司湯達所用的“浪漫主義”在當時的法國還沒有出現(xiàn),他是從意大利語和英語借用過來的。
盡管司湯達對“浪漫主義”的分析含有現(xiàn)實主義的因素,或者認為他說的“浪漫主義”實際指的就是“現(xiàn)實主義”,但也不能否認他在《拉辛與莎士比亞》中宣傳了浪漫主義精神。例如他對古典主義法則的反駁,他對勇敢精神的提倡,他對激情和熱情的肯定,顯然是浪漫主義的思想,與當時的浪漫主義運動的方向是一致的。當然,他的論述也有不科學和片面之處,例如把拉辛說成是浪漫主義就是一例。
上一篇:外國文藝美學要略·論著·《拉奧孔》
下一篇:中國文藝美學要略·論著·《舊文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