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風·周南·桃夭
無名氏
【原文】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1]。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2]。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3]。
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4]。
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注釋】
[1]夭夭:花朵怒放的樣子。灼灼:花朵色彩鮮艷的樣子。華:同“花”。
[2]之子:這位姑娘。于歸:姑娘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歸宿,故稱“歸”。于:去,往。宜:和順,親善。室家:指夫婦。下文的“家室”“家人”同此意。
[3]蕡(fén):肥大。形容草木結實很多的樣子。實:果實。
[4]蓁(zhēn)蓁:草木繁密的樣子,這里形容桃葉茂盛。
【作者】
同《周南·關雎》篇。
【賞析】
《桃夭》,《詩經·周南》第六篇,為先秦時代華夏族民歌,是一首祝賀年輕姑娘出嫁的詩。全詩三章,每章四句。第一章以鮮艷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輕嬌媚,第二章表示對婚后的祝愿,第三章以桃葉的茂盛祝愿新娘家庭的興旺發達。此詩以桃花起興,為新娘唱了一首贊歌。
全詩語言優美精煉,不僅巧妙地將“室家”變化為各種倒文和同義詞,而且反覆用一“宜”字,不僅揭示了新嫁娘與家人和睦相處的美好品德,也寫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給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鮮的血液,帶來和諧歡樂的氣氛。
詩人在歌詠桃花之后,更以當時的口語,道出賀辭。第一章云:“之子于歸,宜其室家?!币簿褪钦f這位姑娘要出嫁,和和美美成個家。第二、三章因為押韻關系,改為“家室”和“家人”,其實含義很少區別。古禮男以女為室,女以男為家,男女結合才組成家庭。女子出嫁,是組成家庭的開始。朱熹《詩集傳》釋云:“宜者,和順之意。室謂夫婦所居,家謂一門之內?!睂嶋H上是說新婚夫婦的小家為室,而與父母等共處為家。今以現代語釋為家庭,更易為一般讀者所了解。
這首簡單樸實的歌,唱出了女子出嫁之時對婚姻生活的希望與憧憬。清代學者姚際恒在《詩經通論》中指出:“桃花色最艷,故以取喻女子,開千古詞賦詠美人之祖?!?/p>
上一篇:《國風·周南·關雎》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垓下歌》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