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滿才是人生
季先生語錄:
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所以我說,不完滿才是人生。
季先生認為,不完滿才是人生,這種說法適用于一切人,舊社會的皇帝老子也包括在里面。事實亦如此,對于任何人來說,人生都是有一點遺憾的。所謂功德圓滿、死而無憾,可能是因知足而有的達觀,亦可能只是一種理想和期望。
漫漫人生路上,就算我們再努力、再用心,也有到達不了的彼岸。跌跌撞撞,風風雨雨才是人生的常態。一路走來,有失敗,有遺憾,有打擊,有痛苦,還有成功和快樂。所謂的“一帆風順”,幾乎是不可能的。試看,從古至今,有哪一個最后取得卓越成就、獲得成功的人沒有經歷過一番挫折?有誰的人生只有成功沒有失敗?又有誰,一生的成功能面面俱到,沒有任何缺憾?
事實上,是沒有的。人來到這個世界上,總是要受點磨礪的,也總是要帶著些許遺憾而去的。這才是真正的人生。就拿季先生來說,他的一生,正所謂“風雨雷鳴”,無所不有。如今,他是眾所周知、廣為稱頌的大作家,大思想家、大學者,但是季先生的一生,是非常坎坷,更是有缺憾的。
季先生常提到母親,他說自己是一個缺少母愛的人。這未免不是人生的一種缺憾。而一向愛賭的父親,對季先生付出的愛,也是極少的。對于任何一個人來說,這都是人生的一種缺憾。
如此看來,缺憾應當有主觀與客觀之分。像季先生小時候缺少父愛母愛這樣的缺憾,屬于客觀的缺憾。而所謂客觀的缺憾,是既定的事實,是自己無法彌補的缺憾。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缺憾,所以,人的一生,難以圓滿,甚至無法完滿。就連皇帝老子也逃不過這一定律。生來富貴的帝王將相,一生享盡榮華,但是一生當中,也有眾多的煩惱。拿皇帝來說,縱然他們君臨天下,舉天之下,沒有人敢違逆他們的意思,但是他們卻無時無刻不在擔心,江山被別人掠奪而去,皇權不保。自古宮廷斗爭慘不忍睹,如此,他們人生中的缺憾可見一斑——一生幾乎毫無寧日。而面對生死這樣的大問題的時候,他們更是難逃一劫,不論是功績顯赫的李世民,還是暴戾恣睢的商紂王,終究不能長生不老。
而主觀缺憾主要來自個人的某個錯誤的選擇或是決定。這樣的缺憾,一想起來可能讓人捶胸頓足,人們常說的“把腸子都悔青了”的情況也是有的。當然,抱著“往事隨風”的心態一笑而過的情況也不少見。歷史上,項羽沒有在鴻門宴上殺劉邦,導致最后自己失去了江山,就屬于其人生中的主觀遺憾。在我們自身的生活中,也不乏這樣的缺憾,比如由于學生時代沒有認真對待學習而導致錯失了最佳的學習機會,這也是因為主觀原因而讓人生產生的一種缺憾。
總而言之,真正的人生是難以圓滿的。正如蘇軾所言:“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這是一個我們必須了解的道理。對于這一點,季先生說:“這是一個‘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意義,對己對人都有好處。對己,可以不煩不躁;對人,可以互相諒解。這會大大地有利于整個社會的安定團結。”
的確如此,人生旅途中,我們若是真正懂得這個道理,那么對很多客觀上的遺憾,也就不會那么耿耿于懷了,相反,會轉而把心思和精力放在眼下所擁有的事物或者是人身上,幸福、快樂、認真地去生活。而對于因主觀原因而產生的缺憾,我們也不會活在后悔和自責中,而會尋找彌補缺憾的機會。如此一來,人生,反而會因為缺憾而更完滿。
事實上,很多時候,反而是缺憾成就了我們。換句話說,人生會因為這樣那樣的缺憾而改變。比如,作家史鐵生,當他殘疾之后,曾幾度喪失繼續生活下去的勇氣,經受了一番又一番心靈的磨折之后,他反而悟出了一個要活下去的理由——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殘疾是他的缺憾,但是,正是在這樣的缺憾的磨礪中,他用筆桿子寫出了鐵錚錚的生命氣質,也為自己的人生寫出了新的一片天。
對于季先生來說,這樣的缺憾,更是數不勝數。從他的《牛棚雜憶》中我們能略知一二。在那十年中,季先生被人打得鮮血直流,苦不堪言,一度想過要了斷自己。但是,有一天,當他又被人打得在地上打滾、血流不止的時候,他決定,還是活下去吧,活下去才有希望。后來,季先生自己坦言,正是因為人生當中有這樣一段不平凡的經歷,才成就了他后來受用一生的好性格。
可見,缺憾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東西,而人生也會因缺憾而更美。因此,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要明白,不完滿才是真正的人生。對于缺憾,我們要有正視的勇氣,還要有彌補的決心和行動。這樣一來,我們才能如季先生一樣在不完滿中不斷地完滿自己的人生。
上一篇:不因世態炎涼而傷腦筋
下一篇:不要虛度此生,凡事要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