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藝美學要略·人物·許地山
,名贊堃,地山是字,筆名落華生。原籍福建,生于臺灣。進步的學者與作家。一生從事教學和寫作,積極參加新文化運動,是文學研究會的創辦者之一。曾留學英、美,到過印度、緬甸。對宗教和印度文化很有研究,著有《印度文學》、 《中國道教史》(上)、 《扶箕迷信底研究》以及論文集《國粹與國學》等。
“五四”時期受當時美學思潮的影響,也寫過少許的美學文章。但他的文藝美學思想,主要通過創作實踐表現出來。文學創作方面有散文集《空山靈雨》,短篇小說集《綴網勞蛛》、 《危巢墜簡》以及戲劇、詩歌等。他的文學作品,大都是對黑暗的舊社會、腐敗的現實的揭露與詛咒,肯定知識分子對封建禮教的叛逆與反抗,歌頌勞動者的勤勞與質樸,表現了他的愛國主義和民主主義的思想傾向。這與他在學術文化領域對中國封建主義舊傳統的批判精神是完全一致的。在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憂國憂民的苦悶與慨嘆,這正是他不滿現實,要求革新,卻又看不到出路的矛盾心情的反映。許地山既有淵博的學識,又有很高的表現才能。他的作品,意境優美,情節具有傳奇性,人物刻畫細膩入微,栩栩如生,很有感染力量,具有很高的藝術性。有的作品思想傾向比較消極。
他對宗教很有研究,也很受它的影響,明顯地表現在他的作品中。例如,在他的幾部代表性的作品中,主人公對來自舊禮教的迫害、世俗的誹謗和親人的叛賣等,都不作積極的反抗、爭辯,不主張“以牙還牙”,而是忍讓,以德報怨,其結局或以自殺肉身求得精神解脫,或經過苦行、磨難而終于使邪惡感化從善,這一切之所以可能,都是來自宗教信仰的力量。由此可以看到,許地山的美學理想不是建立在現實基礎上的社會真實,而是建立在宗教觀念基礎上的空幻的東西??谷諔馉幤陂g他居住香港,對現實有了較清醒的認識,積極從事抗日救亡運動,在文化界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上一篇:中國文藝美學要略·學說與流派·言意之辯
下一篇:外國文藝美學要略·人物·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