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哲學著作《周易》
《周易》是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相傳系周人所作。內容極其豐富,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
那還是在遠古的時候,人們對天上為什么會下雨下雪、打雷打閃,地上為什么會刮大風、起大霧不清楚是怎么回事。
帝王伏羲通過長期對天地宇宙萬物的觀察和思考后發(fā)現(xiàn),宇宙萬物之間有一個規(guī)律。那時人類沒有文字,為了表達這個規(guī)律,聰明的伏羲便用符號“-”表示。
“-”是太極,是道,是天地未分時物質性的混沌元氣。伏羲認為世間的一切都是由元氣這個整體衍生出來的。元氣動而生陽,陽就是陽爻,用“—”表示,陽為單數(shù);元氣靜而生陰,陰就是陰爻,用“--”表示,陰為雙數(shù)。一陰一陽就是兩儀。伏羲認為陰陽是構成宇宙萬事萬物最基本的元素。
然而宇宙萬物之間的陰陽到底是怎么轉換的呢?轉換的規(guī)律是什么呢?伏羲想來想去,怎么也想不出個頭緒來。
有一天,伏羲在河邊捕魚,逮住一個白色的龜。這只龜龜形近圓,龜爪像龍,周身潔白,玲瓏剔透。龜身上的紋理錯落有致:中央有五塊,周圍有八塊,龜蓋外圍有24塊,腹底12塊。
伏羲認為這只白龜是個神物,所以就沒有把白龜吃掉,而是挖了個池子,把白龜放養(yǎng)在里邊。伏羲每次逮些小魚蝦去喂白龜時,白龜都會鳧到伏羲跟前,趴在坑邊不動彈。伏羲沒事兒就坐在坑沿兒,邊看白龜邊思考宇宙萬物之間的規(guī)律。
有一天,伏羲折一根草稈兒,在地上比著白龜蓋上的花紋畫。畫著畫著,竟畫出了四象,即少陽、老陽、少陰、老陰。然后,他在四象的基礎上,用一通道兒當陽,一斷道兒當陰,一陽二陰,一陰二陽,來回搭配,畫來畫去,竟產生8種新的符號,也就是八卦圖,即先天八卦。
八卦圖畫出來后,伏羲把象征金、木、水、火、土的“五行”按照龜蓋中央的五塊紋理的秩序排列出來;把象征八卦的“乾、艮、震、巽、坎、離、坤、兌”按龜身周圍八塊的紋理秩序排列出來;把象征二十四節(jié)氣的符號按照龜蓋外圍24塊的紋理秩序排列出來;把象征十二地支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按照龜腹底12塊紋理的秩序排列出來。
那時,人們靠打魚、狩獵過日子。一個人出去打魚、狩獵最怕的是半路上碰到激烈的天氣變化,來不及逃生。所以,很多人出門打魚、狩獵時,便去問首領伏羲天氣如何。
在一次又一次的精確預測出天氣后,人們對伏羲越來越信賴,問天氣的人越來越多,伏羲來不及應付,就說:從明天開始,我在村口的大樹上掛了一個圖像,你們一看圖像就知道明天是什么天氣。
從此以后,村民每次出門時,只要去村口看一眼八卦畫,就知道出門后會不會遇到惡劣天氣了。
從此以后,每天伏羲都會用八卦圖分別把代表八種最基本的自然現(xiàn)象掛在村口。即“乾、坤、震、巽、坎、離、艮、兌”,這八卦現(xiàn)象稱為八經(jīng)。
乾代表天。天以三個陽爻留有一定的空間壘疊而成為“乾卦”,三是個概數(shù),以此表示不知天有多高,即天有看不見的上空。
坤代表地。地字以三個陰爻壘疊而成為“坤卦”。意思是,不知地有多深。地上也有溝壑、山川、河流、湖泊、崖石山洞等。
震代表雷。當時人們最敬畏雷,所以,以二個陰爻覆蓋著1個陽爻表示。意味著雷聲震耳、電光閃閃,能撕破天的形象。
巽代表風。當時人們認為風在天下流動,所以,以二個陽爻覆蓋在一個陰爻之上表示。因為人們最清楚洞穴里有風,山川里有風,山頭上有風,廣闊的平地上也有風。
坎代表水。坎卦中間一個陽爻,上面一個陰爻,下面一個陰爻。中間的陽爻象征河道,上、下面的陰爻就象征是流淌著的水。
離代表火。離卦中間一個陰爻,上面1個陽爻和下面一個陽爻。離卦意會為燧人氏的鉆木取火,兩個陽爻是為兩條樹木,陰爻是從中鉆出來的火苗。當時人們看到山火的肆虐,火山的爆發(fā),以及木棍上火苗的飄動,普遍認為火是流動的。所以,用二個陽爻夾著一個陰爻表示。
艮代表山。艮卦是一個陽爻在上,二個陰爻在下面,突出的是天底下的山,地上的山。艮卦不僅可以理解為“山在天底下、天底下的山”還可以理解為“山上面是天,地上面是山”等等概念。
兌代表澤。兌卦是一個陰爻在上面,二個陽爻在下面。這兩個陽爻,可以理解是盛水的地方或器皿。當時人們認為水是從天上落下來的,水是流動的、無孔不入的,所以,一般薄的器皿盛不住它,會漏,需要用兩個陽爻來代表盛水的木制、陶制器皿或厚實的澤地或湖庫。
八卦圖雖然能代表世間萬物的八種基本性質,但世間具體的事物則是無窮無盡的,不可能只有八種,漸漸地,用于反映天道規(guī)律的伏羲先天八卦不能準確反映越來越復雜的人類社會規(guī)律了。
商末的時候,國君商紂王昏庸無道,西部諸侯長姬昌廣施仁德,禮賢下士,發(fā)展生產,深得人民的擁戴。由此引起商紂王的猜忌和不滿,商紂王聽信讒言,將姬昌囚禁于當時的國家監(jiān)獄羑里城。
姬昌最初入獄的那些天,因氣憤難息而在這所高出地面五米的臺形監(jiān)獄里不停地踱步。最后,他鎮(zhèn)靜下來,明白不管心中多么不滿和氣恨,他也必須接受眼下的現(xiàn)實:暫時無法走出這座監(jiān)獄。
既然如此,那就找點事做吧,要不然,怎么度過漫長的白天和夜晚?可在監(jiān)獄里有武士在監(jiān)督著,能做成什么事呢?這時,他想起了伏羲的八卦,想起了八卦中的乾、坤、震、巽、坎、離、艮、兌,于是他依此琢磨,開始了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
姬昌被關了整整七年時間。在這漫長的日子里,姬昌用監(jiān)獄地上長的蓍草作為工具,從自然界選取了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八種自然物,作為萬物生成的根源;然后把世上千變萬化紛紜復雜的事物,抽象為陰陽兩個基本范疇;他把剛柔相對、變在其中,作為自己對世事和人生的基本看法。
最后,姬昌將八卦兩兩相疊,構成六十四個不同的六劃組合體,即“六十四卦”,每卦中的兩個“八卦”符號,居下者稱為“下卦”,也稱“內卦”,居上者稱為“上卦”,也稱“外卦”。
“六十四卦”每卦共有六條線條,稱為“爻”。“爻”的原意也就是陰陽之交變。因此“--”稱為“陰爻”,以“六”表示;“—”稱為“陽爻”,以“九”表示。六爻的位置稱為“爻位”,自下而上分別為“初”、“二”、“三”、“四”、“五”、“上”。
另外,周文王還在每一卦卦形符號下面寫上文辭,即卦爻辭,其中卦辭每卦一則,總括全卦大意,爻辭每爻一則,分指各爻旨趣。六十四卦共有三百八十四爻,因而相應的也有六十四則卦辭和三百八十四則爻辭。
通過這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周文王把自己如何立志,如何心懷天下,如何為人處事,如何交友,如何走出逆境,如何治理國事,如何居安思危,如何對待婚姻、家事。姬昌時而借喻,時而象征,時而真發(fā)感嘆,時而暗指影射,把自己所欲表達的東西寓寄在卦辭和爻辭上。
如果說“卦辭”是每一卦即每一種情況的總述的話,那么“爻辭”就是每一卦即每一種情況的具體變化。總述加上六種情態(tài)的分述,便是卦辭和六個爻辭。六十四卦,計有六十四條卦辭和三百八十四條爻辭,總計四百四十八條。
周文王在這部著述就是被稱為“群經(jīng)之首,大道之源”的《周易》,將人生哲理、世間情態(tài),盡收其中。
上一篇:最早的歷史文獻《尚書》
下一篇: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