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學·新小說派
又稱“反小說派”。20世紀50年代興起于法國,60年代成為法、英、美等國的文學流派之一。因為反對有人物、有故事情節、有社會意義的巴爾扎克式的小說,拒絕一切小說傳統,要求創造新的小說形式而得名。法國作家阿蘭·羅伯一格里耶是新小說派的創始人。他的論文《未來小說的道路》 和《自然、人道主義、悲劇》是新小說派的理論宣言。1958年法國文學雜志《觀點》第7—8期上首次正式介紹這一派的作家及其共同觀點。到1978年,讓·里卡爾杜的專著《新小說派》 的發表,系統地介紹了這一流派發展的過程及其代表作家的主要觀點。新小說派的代表作家作品有阿蘭·羅伯一格里耶的《橡皮》(1953)、《窺視者》(1955)、《妒忌》 (1957); 納塔麗·薩羅特的《無名氏的肖像》(1948)、《行星儀》(1959)、《金色的果實》(1963); 米歇爾 · 布托爾的 《途經米蘭》(1954)、《時間的使用》(1956)、《變化》 (1957); 克勞德 · 西蒙的 《風》 (1957)、《草》 (1958)、《佛蘭德公路》(1960) 等。
新小說派在思想上受弗洛伊德心理學、柏格森直覺主義和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影響,它是現代西方語言學、符號學、心理分析學、人類學以及其他科學技術的發展在小說創作領域中引起的反應。它在文學上繼承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一度流行的超現實主義的一些觀點,采用了30年代興起的意識流小說的某些表現手法。從現代小說發展史的角度看,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繼存在主義文學而起的又一個重要的文學流派。同樣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資本主義社會普遍的、深刻的精神危機在小說領域反映的產物。總的說來,新小說派主要特點如下:
1.提倡新的小說觀念,反對現實主義文學的傳統。在新小說派的作家看來,傳統現實主義作家通過人物的塑造、故事情節的安排、心理的分析、情景的描述、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等創作手段,誘導讀者進人作者事先安排好的虛構境界,結果讀者只能通過作者所塑造的人物的眼睛去看客觀事物,這樣,實際上無異是使讀者忘記自己所面臨的現實,不能認識自己的處境,看不到外在世界的“真實”,因而對自己的生活失去主動性和創造力,因此,當代讀者不再信任那些虛構的人物,也不再相信作者,必須拋棄傳統的小說觀念,建立與新時代相適應的新小說體系。法國克勞德·西蒙主張; 小說作家的任務,不是在作品中解釋世界,而是描寫世界“本身”,是把“目前是怎樣的”“翻譯”為語言和文字。因此,新小說派的作品中往往以反對傳統現實主義小說描寫“人物在其間活動并生存的故事”為主要任務,反對以人物為小說的核心,認為這種觀點是出于傳統的人道主義的影響,把人作為世界的中心,一切從人物出發,使客觀事物從屬于人,由人賦予客觀事物以意義,使客觀世界的一切都染上人的主觀感情色彩,結果混淆了人與物的界限,抹煞了物的地位,忽視了物對人的作用和影響,因而不能達到認識客觀世界的“真實”面貌。在新小說的奠基者羅伯—格里耶看來。世界是獨立于人之外的物質所構成的,而現代人是處于物質的包圍之中,人只能通過視覺看到事物的外表,不能憑主觀感情賦于它任何意義 (故有人稱這一派為“視覺派”)。所以在新小說派的作品中,往往是以 一個無個性的人物,即所謂“反中心人物”為媒介,羅列一系列細節描寫,表現“人類的一般歷史”。他們反對作品有政治傾向,要求作品表現出“他自己的實際”,“自己的痛苦”。
2.強調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對物質世界作機械的外表描寫,薩洛特認為,寫小說的目的,在于探索前人尚未發現的一個領域——人們日常的活動和平凡的語言中掩蓋著的潛意識下的內心活動,小說應引導讀者“把自己的全部注意力和好奇心集中在寫心理因素上,這種心理因素實際上已經擺脫了對物的依賴而獨立存在”; 應致力于探索推動人物行動的潛在力量,透過生活表象發現本能和欲望,從人物偶然流露出來的片言只語或眼神面色摸出其內心的隱秘活動。布托爾也認為小說家的任務在于從平凡的日常活動中發掘出生活奧秘所在,并從現代人復雜、混亂、多變的生活中清理出一個有條不紊的精神境域以填補其空虛。在新小說派的作品中,為了讓讀者能注意人物的內心因素,小說的故事往往晦澀難懂,人物也往往模糊不清。同時,小說把人與物區別開來,著重描寫物質世界的外形。樣式,不賦予它任何思想意義。
3.尋求奇異的格式和新穎的技巧,破除傳統小說格式。新小說派作品的核心是回憶。羅伯一格里耶認為:“在現代小說中已經沒有時間了。所以,回憶變得特別重要,因為回憶是沒有時間性的”。人物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這是新小說派作者的創作共同性。如克勞德·西蒙喜歡通過人物的內心獨白和意識流的記錄來表現戰爭、死亡、空間、時間,這位畫家出身的小說家企圖以繪畫的空間性來充實小說的時間性。在作品的結構上,新小說派主張描寫“一瞬間”,抓住關健的“一瞬間”進行詳細的客觀的記述。如克勞德·西蒙和布托爾往往運用長達一兩頁沒有標點符號的句子,寫出同時發生或相互交錯的場面。在寫作技巧上,新小說派往往把過去、現在、將來的次序任意顛倒或相互交錯,不大注意故事情節發生的時間順序和因果關系。在情節安排上,新小說派常常把回憶、現實、夢境、潛意識、幻覺、想象等彼此交織、重疊在一起,或者采用環形情節結構。
上一篇:西方文學·瓦萊里
下一篇:西方文學·葉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