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弓上
【題解】
本篇是孔門弟子所作,開篇記錄了一個名叫檀弓的人的故事。檀弓,魯國人,精通禮,所以作為篇名以表彰之。篇中較多記錄了喪事的禮節,對天子諸侯的有關禮制也作了一些考證,但篇中也有些不切實的傳聞和記述不盡不實之處。本篇的中心內容雖然是討論喪葬之禮,但多是就事論事,顯得結構零散。其中個別章節義理文采俱佳,為后人傳誦不絕,“苛政猛于虎”等章即其例。和《曲禮》一樣,由于本篇簡策繁重,自鄭玄作注時就分為上下兩篇。
【原文】
公儀仲子之喪,檀弓免[1]焉。仲子舍其孫而立其子,檀弓曰:“何居[2]?我未之前聞也?!壁叾妥臃佑陂T右,曰:“仲子舍其孫而立其子,何也?”伯子曰:“仲子亦猶行古之道也。昔者文王舍伯邑考而立武王,微子舍其孫腯而立衍也;夫仲子亦猶行古之道也?!弊佑螁栔T孔子,孔子曰:“否!立孫?!?/p>
【注釋】
[1]免:鄭玄認為是免去吊喪之禮,孫希旦認為“免”是一種頭纏布匹的扮相;此處從孫說。
[2]居:齊魯方言中的語氣助詞,無實義。
【譯文】
公儀仲子的嫡子死了,他不立嫡孫為繼承人,卻立他的庶子為繼承人。為了表示對這種作法的諷刺,檀弓故意頭纏布匹去吊喪,并且說:“究竟是怎么回事?。课铱蓮膩頉]聽說過這樣的作法。”他快步走到門右邊去問子服伯子,說:“仲子舍其嫡孫而立其庶子,道理何在?”伯子為仲子打掩護說:“仲子也不過是沿襲古人的成例而已。過去,周文王舍棄嫡子伯邑考而立武王,宋微子不立嫡孫腯而立其弟衍,所以說仲子也不過是沿襲古人的成例而已?!焙髞恚鬃拥牡茏幼佑尉痛耸抡埥炭鬃?,孔子回答說:“公儀仲子的作法是不對的,應當立嫡孫為后?!?/p>
【原文】
事親有隱而無犯[3],左右就養無方[4],服勤至死,致喪[5]三年。事君有犯而無隱,左右就養有方,服勤至死,方[6]喪三年。事師無犯無隱,左右就養無方,服勤至死,心喪三年。季武子成寢,杜氏之葬在西階之下,請合葬焉,許之。入宮[7]而不敢哭。武子曰:“合葬非古也,自周公以來,未之有改也。吾許其大而不許其細,何居?”命之哭。
【注釋】
[3]隱:不指明過失;犯:犯顏直諫。
[4]就養:就近奉養;方:法則,方法;無方:無固定法則。
[5]致:極。致喪:極其哀傷。
[6]方:比照,比較。
[7]宮:宅。指陵寢墓地。
【譯文】
侍奉雙親,對其過失不可稱揚,不可直言冒犯,或左或右地精心侍候,任勞任怨,直至雙親下世,極其哀痛地守喪三年。侍奉國君,對其過失要直言不諱地加以規勸,如果再有人問起國事,也不妨直言其得失。精心侍候,恪盡職守,任勞任怨,直到國君下世,就比照喪父的禮節守喪三年。侍奉老師,對其過失不可直言冒犯,但也不可總是緘默,像對待雙親那樣地精心侍候,直至老師去世,雖不披麻戴孝,但三年之中心中的悲哀猶如喪親一般。季武子建成一座住宅,其宅地原是杜氏墓地,杜家有人就葬在西階之下。杜家新死了人,請求季武子允許合葬,季武子同意了。杜氏后人進入季武子的宅院不敢哭泣。季武子說:“合葬不是古制。自周公以來才有合葬,后來再沒改變。我既然允許杜家人合葬,而不允許杜家人哭泣,是何道理?”于是讓他們盡情哭泣。
【原文】
子上之母死而不喪。門人問諸子思曰:“昔者子之先君子喪出母乎?”曰:“然?!薄白又皇拱滓矄手?。何也?”子思曰:“昔者吾先君子無所失道[8];道隆[9]則從而隆,道污[10]則從而污。伋則安能?為伋也妻者,是為白也母;不為伋也妻者,是不為白也母?!惫士资现粏食瞿?,自子思始也。
【注釋】
[8]道:禮節,禮制。
[9]隆:提高。
[10]污:地位低下。
【譯文】
子上的庶母死了,但子上沒有為她穿孝服。子思的門人感到迷惑不解,就請教子思說:“從前您的父親為庶母帶不帶孝?”子思回答說:“帶孝。”門人又問:“那么您不讓您的兒子子上為庶母掛孝,是何道理?”子思回答說:“從前我父親的作法并不失禮。依禮,該提高規格時就提高,該降低規格時就降低。我孔伋怎么敢和先父相比呢?我的原則是:只要是我孔伋的妻子,自然也就是阿白的母親;只要不是我孔伋的妻子,自然也就不是阿白的母親?!彼?,孔家的人不為庶母掛孝,是從子思開始的。
【原文】
孔子曰:“拜而后稽顙[11],頹[12]乎其順也;稽顙而后拜,頎[13]乎其至也。三年之喪,吾從其至者?!笨鬃蛹鹊煤显嵊诜溃唬骸拔崧勚汗乓材苟粔?;今丘也,東西南北人[14]也,不可以弗識[15]也。”于是封之,崇四尺??鬃酉确?,門人后,雨甚;至,孔子問焉曰:“爾來何遲也?”曰:“防墓崩?!笨鬃硬粦H?,孔子泫然流涕曰:“吾聞之:古不修墓?!?/p>
【注釋】
[11]稽顙:叩頭。屈膝下跪,以額觸地,表示極度的虔誠。
[12]頹:恭順,安詳。
[13]頎:哀痛之至。
[14]東西南北人:意即四處流浪、居無定所之人。
[15]識:通“志”,做標記。
【譯文】
孔子說:“三年之喪,孝子有兩種拜法。一種是先拜而后叩頭,這種拜法突出了對賓的恭敬,于禮為順。一種是先叩頭而后拜,這種拜法突出了孝子的哀思,于情為至。三年之喪,應強調的是哀戚之心,所以我贊成后一種拜法?!笨鬃咏K于把父母合葬于防之后,說:“我聽說,古時的墓地上是不積土為墳的。現在我是個四處奔波的人,不可不做個標志。”于是就在墓上積土,高四尺??鬃酉葟哪沟鼗丶?,弟子們還在墓地照料,一陣大雨之后,弟子們才來到家??鬃訂査麄儯f:“你們怎么回來的這么遲?”弟子們答道:“防地的墓因雨而坍塌了,我們在那里修墓。”孔子沒有作聲。弟子們以為孔子沒有聽見,連說了三遍。這時,孔子才傷心地流下眼淚,說:“我聽說過,古人是不在墓上積土的。”
【原文】
孔子哭子路于中庭。有人吊者,而夫子拜之。既哭,進使者而問故[16]。使者曰:“醢[17]之矣。”遂命覆醢。曾子曰:“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弊铀荚唬骸皢嗜斩鴼洠哺接谏碚?,必誠必信,勿之有悔焉耳矣。三月而葬,凡附于棺者,必誠必信,勿之有悔焉耳矣。喪三年以為極,亡則弗之忘矣。故君子有終身之憂,而無一朝之患。故忌日不樂?!笨鬃由俟?,不知其墓。殯于五父之衢。人之見之者,皆以為葬也。其慎也,蓋殯也。問于郰曼父之母,然后得合葬于防。鄰有喪,舂不相[18];里有殯,不巷歌。喪冠不緌。
【注釋】
[16]故:死亡,此處是指子路死時的樣子。
[17]醢:原指肉醬,此為名詞動作,剁成肉醬。
[18]相:配合舂米的節奏而歌唱。
【譯文】
孔子在正室前的庭里哭子路。有人來慰問,孔子就以喪主的身份回拜。哭過以后,孔子召見從衛國來報信的使者,問子路死的情況。使者說:“已經砍成肉醬了?!笨鬃勇犃?,就叫人把正要吃的肉醬倒掉,不忍吃它。曾子說:“朋友的墓上有了隔年的草,就不該再哭了?!弊铀颊f:“人死了三天而行殯禮,這時,凡是隨尸體入殮的物品,一定要考慮周密,一絲不茍,合乎禮制,不妄增減,以免日后有所遺憾。三個月以后下葬,這時,凡是隨棺入壙的物品,一定要考慮周密,一絲不茍,合乎禮制,不妄增減,以免日后有所遺憾。雖然服喪以三年為極限,但除喪以后也不應忘掉雙親。所以君子一輩子都在懷念雙親,但任何時候都不能因思親過度而有損身體。因此,只在忌日才不做叫人快樂的事。”孔子很小就死了父親,所以不知道其父之墓是淺殯在五父之衢的。長大后,母親又去世了。孔子欲將母親與父親合葬,但弄不清楚父墓是殯是葬。問了一些見到的人,都以為是葬。孔子不知如何辦才好。最后問到郰曼父的母親,才知道是殯。然后才能夠將母親和父親合葬于防。鄰居有喪事,即使在舂米時也不可喊號子。鄰里有停殯待葬的,就不要在街巷中唱歌。戴喪冠不應使冠纓打好結后還有下垂部分。
【原文】
有虞氏瓦棺[19],夏后氏塈周[20],殷人棺槨,周人墻置翣。周人以殷人之棺槨葬長殤,以夏后氏之墍周葬中殤、下殤,以有虞氏之瓦棺葬無服之殤。夏后氏尚黑;大事斂用昬,戎事乘驪,牲用玄。殷人尚白;大事斂用日中,戎事乘翰,牲用白。周人尚赤;大事斂用日出,戎事乘騵,牲用骍。穆公之母卒,使人問于曾子曰:“如之何?”對曰:“申也聞諸申之父曰:‘哭泣之哀,齊、斬之情,饘粥之食,自天子達。布幕,衛也;縿幕,魯也。’”
【注釋】
[19]有虞氏:帝舜的姓。瓦棺:以瓦為棺。
[20]塈:涂飾。周:周邊。
【譯文】
虞舜時開始用瓦棺,但尚無槨。夏代則瓦棺之外,又加塈周為槨。殷人開始用木材做內棺和外槨。周人則除木制棺槨以外,又加上兩樣遮擋靈柩的裝飾物:墻和翣。真是越到后代越講究啊。周人用殷代的棺槨來葬十六歲至十九歲的夭殤者,用夏代的塈周制度葬十二歲至十五歲的夭殤者,用舜時的瓦棺葬八歲以下的夭殤者。夏代崇尚黑色,辦喪事入殮都在黃昏,戰車駕以黑馬,祭祀用黑色的犧牲。殷人崇尚白色,辦喪事入殮都在正午,戰車駕以白馬,祭祀用白色的犧牲。周人崇尚赤色,辦喪事入殮都在日出,戰車駕以赤馬,祭祀用赤色的犧牲。魯穆公的母親去世了,派人去向曾子討教說:“喪事該如何辦?”曾子回答說:“我聽我的父親講過:通過哭泣來抒發悲哀,通過披麻戴孝來表示紀念父母對自己的無限恩情,通過喝粥度日來表示孝子的食不甘味,所有這些,上自天子,下至庶人,不分貴賤,都是一樣的。用布來做殯時所用的棺罩,這是衛國的習俗;用帛來做殯時所用的棺罩,這是魯國的習俗。此屬小節,不必盡同?!?/p>
【原文】
晉獻公將殺其世子申生,公子重耳謂之曰:“子蓋[21]言子之志于公乎?”世子曰:“不可,君安驪姬,是我傷公之心也?!痹唬骸叭粍t蓋行[22]乎?”世子曰:“不可,君謂我欲弒君也,天下豈有無父之國哉!吾何行如之?”使人辭于狐突曰:“申生有罪,不念伯氏之言也,以至于死,申生不敢愛其死;雖然,吾君老矣,子少,國家多難,伯氏不出而圖[23]吾君,伯氏茍出而圖吾君,申生受賜[24]而死。”再拜稽首,乃卒。是以為“恭世子”也。
【注釋】
[21]蓋:同“盍”,何不。
[22]行:逃亡。
[23]圖:出謀劃策。
[24]賜:恩惠。
【譯文】
晉獻公將要殺害他的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對申生說:“您怎么不把受誣陷的情況向父親講明白呢?”太子說:“不可。父親他老人家不可一天沒有驪姬,我如果把事情講明,驪姬必然有罪,這樣一來,豈不是傷了他老人家的心嗎?”重耳說:“那么為什么不逃往他國呢?”太子說:“不可。他老人家給我加上的罪名是謀害君父。試想,普天之下哪里有接納謀害君父之人的國家呢,我能逃到哪里去呢?”申生派人向狐突訣別說:“我申生有罪,沒有聽從您的勸告,以至于陷于死地。我個人并不覺得自己死得可惜。盡管如此,想到國君年紀已老,繼承人年齡又小,國家正處于多事之秋,您又不出山為我們的國君出謀劃策。這使我放心不下。如果您肯出山為我們的國君出謀劃策,申生將懷著對您的感激而死?!鄙晟羞^再拜稽首之禮,就自殺了。由于申生一味敬順事上,所以謚為“恭世子”。
【原文】
魯人有朝祥而莫[25]歌者,子路笑之。夫子曰:“由,爾責于人,終無已夫?三年之喪,亦已久矣夫?!弊勇烦?,夫子曰:“又多乎哉!踰[26]月則其善也?!濒斍f公及宋人戰于乘丘。縣賁父御,卜國為右。馬驚,敗績,公隊[27]。佐車授綏。公曰:“末之卜也?!笨h賁父曰:“他日不敗績,而今敗績,是無勇也?!彼焖乐?。圉人浴馬,有流矢在白肉[28]。公曰:“非其罪也。”遂誄[29]之。士之有誄,自此始也。
【注釋】
[25]莫:同“暮”,晚上。
[26]踰:同“逾”,超過。
[27]隊:同“墜”,墜落。
[28]白肉:大腿內側的肉。
[29]誄:追述死者功德的悼念文章。這里做動詞,寫文章追念。
【譯文】
魯國有個人,早上行過大祥除服之祭,晚上就唱起歌來了。子路聽見了,就譏笑此人為樂過速??鬃觿t說:“由!你責備別人就沒個頭了嗎!三年之喪,時間也夠長了,很多人連這一點還做不到呢。”子路出去以后,孔子又說:“按說嘛,離可以唱歌的日子也沒有多久了,如果他過一個月再唱歌,那就無可挑剔了?!濒斍f公領兵與宋國軍隊戰于乘丘。魯莊公所乘的戰車上,縣賁父負責駕車,卜國負責保衛。駕車的馬忽然受驚亂跑,把莊公從車上摔了下來。幸虧副車上的人遞給莊公登車的引繩,把他拉上了副車。莊公說:“馬驚失列,是駕車者的責任。我沒有事先占卜一下駕車者的人選,所以事情才會這樣?!笨h賁父說:“平常駕車,馬不亂跑;今天駕車倒亂跑起來,這說明我還缺乏勇氣?!庇谑歉皵扯?。后來,馬夫洗馬,才發現有一支箭射到了馬大腿內側的肉里。莊公說:“原來如此。是我錯怪縣賁父了?!庇谑蔷蛯懥艘黄碚盟勒吖Φ碌恼C文。士這一階層也能有誄,就是從這件事開始的。
【原文】
曾子寢疾,病[30]。樂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執燭。童子曰:“華而睆[31],大夫之簀與?”子春曰:“止!”曾子聞之,瞿然[32]曰:“呼!”曰:“華而睆,大夫之簀與?”曾子曰:“然,斯季孫之賜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簀?!痹唬骸胺蜃又「颷33]矣,不可以變。幸而至于旦,請敬易之?!痹釉唬骸盃栔異畚乙膊蝗绫?。君子之愛人也以德,細人[34]之愛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斃焉,斯已矣?!迸e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沒。
【注釋】
[30]?。翰∏閲乐?。
[31]華而睆:華,華麗,有彩飾的;睆:明亮的樣子。
[32]瞿然:驚怕的樣子。
[33]革:通“亟”,急,此處指危急。
[34]細人:小人。
【譯文】
曾子臥病在床,病得很厲害。他的弟子樂正子春坐在床下,他的兒子曾元、曾申坐在腳旁。一個小孩子坐在角落里,手執火炬。小孩子看到曾子身下的竹席,便說:“多么漂亮光滑呀!是大夫用的竹席吧?”子春說:“別作聲!”曾子聽到了,猛然驚醒過來,有氣無力地出了口氣。小孩子又說:“多么漂亮光滑呀!是大夫用的竹席吧?”曾子說:“是的。這是季孫送的,我因為病重,未能把它換掉。元呀,起來把席子換掉!”曾元說:“您老人家的病已經很危險了,不可以移動。希望能等到天亮,再為您換掉它。”曾子說:“你愛我的心意還不如那個小孩子。君子的愛人,是考慮如何成全他的美德;小人的愛人,則是考慮如何讓他茍且偷安。此刻我還求什么呢?我能夠合乎禮儀地死去,我的愿望就滿足了?!庇谑?,他們抬起曾子換席,換過后再把曾子放回席上,還沒有放好,曾子就斷氣了。
【原文】
始死,充充如有窮;既殯,瞿瞿[35]如有求而弗得;既葬,皇皇[36]如有望而弗至。練而慨然,祥而廓然[37]。邾婁復之以矢,蓋自戰于升陘始也。魯婦人之髽而吊也,自敗于臺鮐始也。南宮絳之妻之姑之喪[38],夫子誨之髽曰:“爾毋從[39]從爾!爾毋扈[40]扈爾!蓋榛以為笄,長尺,而緫,八寸?!泵汐I子禫,縣而不樂,比御而不入。夫子曰:“獻子加于人一等矣!”孔子既祥,五日彈琴而不成聲,十日而成笙歌。有子蓋既祥而絲屨、組纓。死而不吊者三:畏、厭、溺。
【注釋】
[35]瞿瞿:目光四處搜尋的樣子。
[36]皇皇:如“惶惶”,心神不安的樣子。
[37]廓然:空虛,空寂。
[38]三個“之”,第二個為動詞,去;其余兩個為助詞,的。姑,丈夫的母親。
[39]從:高大的樣子。
[40]扈:廣大的樣子。
【譯文】
雙親剛死的時候,孝子滿腔悲痛,好像日子沒法子再過下去了。殯殮以后,孝子的眼神不定,好像在尋找什么而又找不到的樣子。埋葬以后,孝子彷徨無依,好像在盼望親人歸來而又盼不到的樣子。周年以后,就感慨時間過得太快。除服以后,還覺得內心相當空虛。邾婁人用箭來招魂,是從升陘之戰以后開始的。魯國婦人露著髻去吊喪的習慣,是從臺鮐之戰失敗后開始的。南宮絳的妻子死了婆婆,孔子教她做喪髻的方法說:“你不要把喪髻做得太高,也不要做得太大。用榛木做簪子,其長一尺;束發的布條,其剩余垂下的部分是八寸長。”。孟獻子行過禫祭以后,家中的樂器仍然懸而不奏,有婦人侍寢也不入住室之門。孔子說:“一般人都做不到這一點,獻子能夠做到,真是過人一等?。 笨鬃釉诖笙楹笪逄扉_始彈琴,但彈不成聲調;在大祥后逾月的又一旬里吹笙,其聲調就和諧了。有子大概是祥祭一結束,就穿上有絲飾的鞋子和戴上用絲帶作纓的帽子,這未免早了點。人死但不能去吊喪的有三種情況:畏懼讒言而自殺的,高處墜物被壓死的,游于江河被淹死的。
【原文】
子路有[41]姊之喪,可以除之矣,而弗除也,孔子曰:“何弗除也?”子路曰:“吾寡兄弟而弗忍也?!笨鬃釉唬骸跋韧踔贫Y,行道之人皆弗忍也。”子路聞之,遂除之。大公封于營丘,比及五世,皆反葬于周。君子曰:“樂,樂其所自生[42],禮不忘其本。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43]。仁也。”伯魚之母死,期而猶哭。夫子聞之曰:“誰與哭者?”門人曰:“鯉也?!狈蜃釉唬骸拔?!其甚也。”伯魚聞之,遂除[44]之。舜葬于蒼梧之野,蓋三妃未之從也。季武子曰:“周公蓋祔[45]。”曾子之喪,浴于爨室[46]。
【注釋】
[41]有:助詞。
[42]樂,樂其所自生:前“樂”,音yuè,樂制;后“樂”,音lè,以……為樂。
[43]正丘首:正,擺正,朝向;丘,狐貍的巢穴;首,頭。
[44]除:停止(哭泣)。
[45]祔:合葬。
[46]爨室:當指做飯的屋子,即廚房。爨,cuàn,爐灶。
【譯文】
子路為出嫁的姐姐服喪,到了可以除服的日子他還不除??鬃泳蛦査骸盀槭裁催€不除服呢?”子路說:“我的兄弟很少,所以不忍心到了九個月就除服??!”孔子說:“先王制定的禮,對于正人君子來說,就是教他要適當控制感情的?!弊勇仿犃?,就立即除掉了喪服。太公封于齊,都營丘。因太公留朝為太師,死后遂葬于周。此后,其五代子孫雖死于齊,也都隨太公葬于周。君子說:“音樂,還是故國的聲音最好聽。禮的精神,也是不忘其本?!惫湃擞芯渌自捳f:“狐貍死了,也要頭對著狐穴所在的方向,這也是不忘其本啊!”伯魚的庶母死了,過了周年,他還在哭??鬃勇犚娏?,就問道:“是誰在哭呀?”他的弟子說:“是鯉在哭?!笨鬃影l出不滿的聲音,說:“太過分了!”伯魚聽到后,就不再哭了。舜死后被葬于蒼梧之野,大概他的三位妃子都沒有與他合葬。季武子說:“大概從周公開始才有夫婦合葬之事?!睘樵恿侠韱适聲r,其家屬在廚房中為死者燒浴湯,這是失禮的。
【原文】
大功廢業?;騕47]曰:“大功,誦可也?!弊訌埐?,召申祥而語之曰:“君子曰終,小人曰死;吾今日其庶幾乎[48]?”曾子曰:“始死之奠[49],其余閣[50]也與?”曾子曰:“小功不為位也者,是委巷[51]之禮也。子思之哭嫂也為位,婦人倡踴[52];申祥之哭言思也亦然。”
【注釋】
[47]或:有的人。
[48]庶幾乎:或許,大概可以。
[49]奠:將祭品置于神前祭神。
[50]余閣:即“閣余”,閣中所余之意。閣,食物架,放置食物的閣子。余,剩余的食物。
[51]委巷:委曲轉折之巷,譏諷那些小巷深處不識禮儀之人。
[52]倡踴:倡,發起,帶頭。踴,上,登上。此處應指上前到位列之中。
【譯文】
服大功之喪要停止一切學業,以免干擾哀思。但是也有人說:服大功之喪,口誦詩歌還是可以的,只是不可奏樂。子張病危時,召申祥來,并告訴他說:“君子之死叫作終,小人之死叫作死。我這一輩子大概差不多可以稱作‘終’了吧?!痹诱f:“人剛死時所設的祭奠,用的是架子上剩余的現成食物吧?”曾子說:“小功之服,不按照親疏的序列而哭,那是居于陋巷的庶人之禮。于思哭其嫂,就講究親疏的序列,由他的妻子先跳躍跺腳地哭,然后他才跟著哭。申祥之哭言思,也有這種講究?!?/p>
【原文】
古者,冠縮縫[53],今也,衡縫[54];故喪冠之反吉,非古也。曾子謂子思曰:“伋!吾執親之喪也,水漿不入于口者七日?!弊铀荚唬骸跋韧踔贫Y也,過之者俯而就之,不至焉者,跂[55]而及之。故君子之執親之喪也,水漿不入于口者三日,杖[56]而后能起?!痹釉唬骸靶」Σ欢怺57],則是遠兄弟終無服也,而可乎?”
【注釋】
[53]冠:喪冠??s:縱,直??p:縫制。
[54]衡縫:橫,橫向。
[55]跂:登,這里應是踮腳之意。
[56]杖:名詞動用,拄杖(而起)。
[57]稅:喪禮規定的追服,即不能在喪之始穿喪服,從聞訊之日起著喪服。
【譯文】
古時候無論吉冠兇冠都直縫的,現在的吉冠是橫縫的,兇冠仍然直縫,看起來正和吉冠相反,這并不意味著古代也是這樣的。曾子對子思自夸說:“伋!我父親剛死的時候,我一點不吃一點不喝達到了七天?!弊铀颊f:“先王的制禮,已經是折衷人情而制定標準,行禮過分者應該自己委曲點以期符合標準,而行禮欠缺者應該自己加把勁以期達到標準。所以,君子在父親剛死的時候,不吃不喝三天也就可以了,盡管只是三天,可孝子也要扶著喪杖才能立起身來。”曾子說:“依禮,小功之服,在喪期已過才聽到喪信,就不用追服。如此說來,對于在遠處去世的從祖兄弟根本就談不上有喪服了,這樣做合適嗎?”
【原文】
伯高之喪,孔氏之使者未至,冉子攝[58]束帛、乖馬而將之??鬃釉唬骸爱愒眨⊥绞刮也徽\于伯高?!辈咚烙谛l,赴[59]于孔子,孔子曰:“吾惡乎哭諸[60]?兄弟,吾哭諸廟;父之友,吾哭諸廟門之外;師,吾哭諸寢;朋友,吾哭諸寢門之外;所知,吾哭諸野。于野,則已疏;于寢,則已重。夫由賜也見我,吾哭諸賜氏?!彼烀迂暈橹?,曰:“為爾哭也來者,拜之;知伯高而來者,勿拜也?!?/p>
【注釋】
[58]攝,帶。
[59]赴:趕來(相告)。
[60]吾惡乎哭諸:惡乎,相當于“嗚呼”,表示感嘆的語氣詞。諸,哪里。
【譯文】
伯高死了,孔子派去致吊送禮的使者還沒到,孔子的弟子冉有就代為準備了一份含有一束帛四匹馬的禮物往吊,并稱說是奉了孔子之命。孔子聽說后,說:“真奇怪!這平白讓我失去了對伯高的誠信?!辈咚烙谛l國,其家屬派人來向孔子報喪。孔子說:“我在什么地方哭伯高呢?如果是兄弟,我在祖廟里哭他;父親的朋友,我在廟門外哭他;老師,我在正寢里哭他;朋友,我在正寢門外哭他;只是互通姓名的泛泛之交,我在野外哭他。對于伯高來說,在野外哭他,嫌得交情太淺;在正寢哭他,又顯得禮數太重。他是通過子貢和我見面認識的,我還是到子貢家哭他吧?!庇谑?,命子貢代為喪主。因為這和喪之正主不同,所以特地交代子貢:“是為了你本人的關系來哭的,你就拜謝;為了和伯高有交情而來哭的,就用不著你來拜謝?!?/p>
【原文】
曾子曰:“‘喪有疾,食肉飲酒,必有草木之滋焉。’以為姜桂之謂也。”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曾子吊之曰:“吾聞之也:朋友喪明則哭之?!痹涌?,子夏亦哭,曰:“天乎!予之無罪也?!痹优唬骸吧?,女何無罪也?吾與女事夫子于洙泗之間,退而老于西河之上,使西河之民疑女于夫子,爾罪一也;喪爾親,使民未有聞焉,爾罪二也;喪爾子,喪爾明,爾罪三也。而曰女何無罪與!”子夏投其杖而拜曰:“吾過矣!吾過矣!吾離群而索居,亦已久矣?!?/p>
【譯文】
曾子說:“居喪期間生病,可以吃肉喝酒,還必須加上草木的滋味?!彼^“草木”,指的是生姜和肉桂。子夏因為死了兒子而哭瞎了眼睛。曾子去慰問他,說:“我聽說過,朋友喪失了視力,應該為他難過得哭一場?!闭f完就哭了。子夏也跟著哭,說:“天??!我是無罪的,怎么落此下場!”曾子一聽動了氣,說:“商!你怎么無罪呢?我和你都在洙、泗之間跟著我們的老師學習本領,年紀大了,你就回到了西河地區,也沒聽說你如何稱揚老師,倒是使西河的居民把你比作我們的老師,這是你的第一條罪過。你的雙親死了,居喪期間,你也沒有讓當地居民看到你有什么好的表現,這是你的第二條罪過。死了兒子,你就哭瞎了眼睛,說明你把兒子看得太重要,這是你的第三條罪過?!阍趺磿菦]有罪過呢?”子夏聽得很服氣,就拋開手杖下拜說:“我錯了!我錯了!我離開朋友而獨居,時間也太久了!”
【原文】
夫晝居于內,問其疾可也;夜居于外,吊之可也。是故君子非有大故,不宿于外;非致齊也、非疾也,不晝夜居于內。高子皐之執親之喪也,泣血[61]三年,未嘗見齒[62],君子以為難。衰[63],與其不當物[64]也,寧無[65]衰。齊衰不以邊坐,大功不以服勤。
【注釋】
[61]泣血:無聲而哭,即飲泣,并非哭出血來。
[62]見齒:微笑。
[63]衰:同“縗”,喪服的樣式。
[64]當物:合乎禮制。
[65]寧無:“寧無”與前句“與其”連用,構成“與其…不如…”的句式。
【譯文】
大白天還呆在正寢之中,就像生病了,親朋好友就可以前往探病。夜里睡在中門以外,就像居喪的模樣,親朋好友就可以前往吊喪。因此,君子不是由于居喪,是不會在中門外睡覺的;不是祭前的齋戒,不是生病,不會無論白天黑夜都呆在正寢之中。高子皋在為父親守喪時,無聲而泣了三年,從來沒有笑過。君子認為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喪服的制作皆有法度,如果所穿的喪服不合法度,那就亂了規矩,還不如不穿喪服呢。身穿齊衰,就不可偏倚而坐。身著大功,就不可去干下力的活兒。
【原文】
孔子之衛,遇舊館人之喪,入而哭之哀。出,使子貢說驂而賻之[66]。子貢曰:“于門人之喪,未有所說驂,說驂于舊館,無乃已重乎?”夫子曰:“予鄉者入而哭之,遇于一哀而出涕。予惡夫涕之無從也。小子行之。”孔子在衛,有送葬者,而夫子觀之,曰:“善哉為喪乎!足以為法矣,小子識之?!弊迂曉唬骸胺蜃雍紊茽栆玻俊痹唬骸捌渫踩缒絒67],其反也如疑?!弊迂曉唬骸柏M若速反而虞乎?”子曰:“小子識之,我未之能行也?!鳖仠Y之喪,饋祥肉,孔子出受之,入,彈琴而后食之。孔子與門人立,拱而尚右,二三子亦皆尚右??鬃釉唬骸岸又葘W也,我則有姊之喪故也。”二三子[68]皆尚左。
【注釋】
[66]說:通“脫”,脫開,解下。賻:作動詞時指以財物助人辦喪事,作名詞時指送給喪家的布帛財物。
[67]慕:思慕,追思。
[68]二三子:少數幾個人。如用于第一人稱,則相當于“諸位”的意思。這里指孔子的幾個門人。
【譯文】
孔子到衛國去,正碰上過去下榻的館舍的主人去世,就進去吊喪,哭得也很傷心。哭罷出來,讓子貢解下驂馬送給喪家。子貢說:“對于你的學生的死,你都從來沒有解下驂馬相贈,而現在要解下驂馬贈給過去下榻的主人之家,未免禮數太重了吧?”孔子說:“我剛才進去哭他,恰巧悲從中來而流淚。我討厭那種光空流眼淚而沒有實際的同情表示的作法。你還是照我說的去辦吧!”孔子在衛國的時候,有人送葬,而孔子在一旁觀看,說:“這喪事辦得真好??!完全可以作為人們的榜樣。你們要好生記住?!弊迂曊f:“老師為什么稱贊那喪事辦得好呢?”孔子回答說:“那孝子在送葬的路上,就像嬰兒之思慕其親而哭泣不止;下葬后回來,又像是擔心親人的神靈不能跟著一道回來而遲疑不前。”子貢說:“恐怕還不如快點回家準備安神的虞祭吧?”孔子說:“你們要好生記住這個榜樣,連我也做不到他那樣呢!”顏淵之死,到了大祥之祭,其家送來祭神的肉。孔子到門外接受,進到屋里,先彈了一會兒琴,然后才吃。孔子與其弟子們一道站立時,他抱拳的姿勢是右手在外,弟子們也都右手在外。孔子說:“你們這些弟子太喜歡學我了。我右手在外,是因為有姐姐之喪的緣故啊!”弟子們明白了過來,就都改為左手在外。
【原文】
孔子蚤作[69],負手曳杖[70],消搖[71]于門,歌曰:“泰山其頹乎?梁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旣歌而入,當戶而坐。子貢聞之曰:“泰山其頹,則吾將安仰?梁木其壞、哲人其萎,則吾將安放?夫子殆將病也。”遂趨而入。夫子曰:“賜!爾來何遲也?夏后氏殯于東階之上,則猶在阼也;殷人殯于兩楹之間,則與賓主夾之也;周人殯于西階之上,則猶賓之也。而丘也殷人也。予疇昔之夜,夢坐奠于兩楹之間。夫明王不興,而天下其孰能宗予?予殆將死也?!鄙w寢疾七日而沒。
【注釋】
[69]蚤作:早起,比平日起得早。
[70]負手曳杖:負手,倒背著手。曳杖,拖著手杖。
[71]消搖:即“逍遙”,本意是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意思,這里是散漫游蕩、百無聊賴的意思。
【譯文】
孔子一早起來,背著兩手,拖著手杖,悠閑自得地在門外踱步,口中唱著:“泰山要崩塌了吧?大梁將折斷了吧?哲人將凋零了吧?”唱罷走進屋里,對著門坐下。子貢聽到歌聲,說:“泰山如果崩塌,叫我們仰望什么呢?大梁如果折斷,哲人如果凋零,叫我們依靠誰呢?聽歌中之意,夫子大概要生病了吧?”于是就快步走進屋里??鬃诱f:“賜,你怎么這么晚才來呀!夏后氏停柩于東階之上,那是還把死者當作主人看待的。殷人停柩于兩楹之間,那是介乎賓主之間的位置。周人停柩于西階之上,那是把死者當作賓客看待的。我是殷人的后代。昨天夜里,我夢見自己安坐在兩楹之間。既沒有明王興起,天下有誰會把我當作立于兩楹之間的國君那樣尊重呢?這樣看來,我大概是快死了吧?!惫黄淙?,說過這番話以后,孔子大概病了七八天就去世了。
【原文】
孔子之喪,門人疑所服。子貢曰:“昔者夫子之喪顏淵,若喪子而無服;喪子路亦然。請喪夫子。若喪父而無服?!笨鬃又畣?,公西赤為志焉。飾棺墻,置翣設披,周也;設崇,殷也;綢練設旐,夏也。子張之喪,公明儀為志焉。褚幕丹[72]質,蟻結于四隅,殷士也。
【注釋】
[72]丹,同“單”,單層。
【譯文】
孔子去世的時候,他的弟子們都不清楚該為老師穿哪一等喪服。子貢說:“以前夫子哀悼顏淵,其悲痛如同喪子一樣,但不穿任何喪服。哀悼子路時也是這樣。讓我們悼念夫子,就像悼念父親一樣,但也不穿任何喪服?!笨鬃拥膯适拢枪鞒酁橹O計的:為了裝飾棺木,棺外設有帷幄,帷幄外有羽飾,靈柩上系有披帶,這些都是周代的制度;乘車上設置崇牙狀的旌旗,這是殷代的制度;用素錦纏繞旗桿.桿上挑著寬為二尺二寸長為八尺的黑布幡,這是夏代的制度。子張的喪事,是公明儀為之設計的:用紅布做成緊貼棺身的棺罩,在棺罩的四角畫著像螞蟻交錯爬行的紋路。這是殷代的士禮。
【原文】
子夏問于孔子曰:“居父母之仇[73]如之何?”夫子曰:“寢苫枕干,不仕,弗與共天下也;遇諸市朝,不反兵[74]而斗?!痹唬骸罢垎柧永サ苤鹑缰??”曰:“仕弗與共國;銜君命而使,雖遇之不斗?!痹唬骸罢垎柧訌母咐サ苤鹑缰危俊痹唬骸安粸榭?,主人能,則執兵而陪其后。”
【注釋】
[73]居父母之仇:居,處在,處于。仇,仇敵,此處指殺父母之仇。
[74]反兵:返回去搬援兵。
【譯文】
子夏向孔子請教說:“對于殺害父母的仇人應該怎么辦?”孔子說:“睡在草墊子上,枕著盾牌,不擔任公職,時刻以報仇雪恨為念,決心不和仇人并存于世。不論到什么地方,武器都不離身。即令是在市上或公門碰到了,拔出武器就和他拚命?!弊酉挠謫枺骸罢垎枌⒑τH兄弟的仇人應該怎么辦?”孔子說:“不和仇人在同一國家擔任公職。如果是奉君命出使而和仇人相遇,應當以君命為重,暫不與之決斗。”子夏又問:“請問對殺害堂兄弟的仇人該怎么辦?”孔子說:“報仇的時候,自己不可帶頭。要讓死者的子弟帶頭,自己手執武器隨后協助?!?/p>
【原文】
孔子之喪,二三子皆绖而出。群居則绖,出則否。易墓[75],非古也。子路曰:“吾聞諸夫子:‘喪禮,與其哀不足而禮有余也,不若禮不足而哀有余也。祭禮,與其敬不足而禮有余也,不若禮不足而敬有余也?!?/p>
【注釋】
[75]易墓:修治墓地的草木。
【譯文】
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們都在頭上纏一條孝布,在腰間束一根麻帶。但只有在弟子們聚在一起時才這樣戴孝,單獨出門辦事就不戴了。整治墓地的草木,不使荒穢,并非古來如此。子路說:“我聽夫子說過:舉行喪禮,與其哀痛不足而冥器衣衾之類有余,還不如冥器衣衾之類不足而哀痛有余;舉行祭禮,與其恭敬不足而祭品有余,還不如祭品不足而恭敬有余?!?/p>
【原文】
曾子吊于負夏,主人旣祖,填池,推柩而反之,降婦人而后行禮。從者曰:“禮與?”曾子曰:“夫祖者且也;且,胡為其不可以反宿[76]也?”從者又問諸子游曰:“禮與?”子游曰:“飯于牖下,小斂于戶內,大斂于阼,殯于客位,祖于庭,葬于墓,所以即遠也。故喪事有進而無退。”曾子聞之曰:“多矣乎,予出祖者。”曾子襲裘而吊,子游裼裘而吊。曾子指子游而示人曰:“夫夫也,為習于禮者,如之何其裼裘而吊也?”主人旣小斂、袒、括發;子游趨而出,襲裘帶绖而入。曾子曰:“我過矣,我過矣,夫夫是也?!?/p>
【注釋】
[76]反宿:即“反柩”,將棺材掉轉方向。
【譯文】
曾子到負夏吊喪。主人已經行過祖奠,設了池,把柩車裝飾妥當,正要出葬,見到曾子來吊,深感榮幸,就又把柩車掉頭向內,使家中婦女仍然停留在兩階之間,然后行禮拜謝。隨從者問曾子說:“這樣做合乎禮嗎?”曾子巧辯說:“祖奠的‘祖’字是暫且的意思,既然是暫且的祭奠,把柩車掉頭向內有何不可呢!”隨從者又就此事請教子游,說:“這樣做合乎禮嗎?”子游說:“在正寢的南牖下含飯,在正寢的當門處小斂,在表示主位的東階上大斂,在表示客位的西階上停柩,在祖廟的堂下舉行最后告別的祖奠,最后葬于野外的墓里。從始死到下葬的整個過程,是一步一步地由近而遠。所以,辦理喪事,有進而無退。”曾子聽了,大為折服,說:“比我解釋的祖奠強多了!”曾子掩著正服上襟,以兇服的裝束去吊喪。子游卻敞開正服上襟,以吉服的裝束去吊喪。曾子指著子游對眾人說:“你們看這個人,號稱禮學專家,怎么竟穿著吉服來吊喪了?”小斂以后,主人袒衣而露出左臂,去掉發髻上的笄重新用麻束發。子游看到主人已經變服,就快步走出,掩起正服前襟,冠上加了葛經,腰上纏條葛帶,也變為兇服裝扮,然后再進來。曾子看到后,才恍然大悟,說:“我錯了!我錯了!這個人的做法才是對的?!?/p>
【原文】
子夏旣除喪而見,予之琴,和之不和[77],彈之而不成聲。作而曰:“哀未忘也。先王制禮,而弗敢過也?!弊訌垟龁识姡柚?,和之而和,彈之而成聲,作而曰:“先王制禮不敢不至焉?!?/p>
【注釋】
[77]和之而不和:前“和”,hè,調弦。后“和”,hé,和諧,音韻調和。
【譯文】
子夏在除掉喪服之后去進見孔子。孔子遞給他一張琴,他調不好弦,也彈不成調。就站起來說:“這是因為悲哀還沒有忘掉。先王制定的禮,我也不敢勉強越過。”子張在除掉喪服之后去進見孔子。孔子遞給他一張琴,他調弦也能調好,彈奏也能成調。站起來說:“先王制定的禮,我也不敢不努力做到?!?/p>
【原文】
司寇惠子之喪,子游為之麻衰牡麻绖,文子辭曰:“子辱[78]與彌牟之弟游,又辱為之服,敢辭?!弊佑卧唬骸岸Y也。”文子退反哭,子游趨而就諸臣之位,文子又辭曰:“子辱與彌牟之弟游,又辱為之服,又辱臨其喪,敢辭?!弊佑卧唬骸肮桃哉??!蔽淖油耍鲞m子南面而立曰:“子辱與彌牟之弟游,又辱為之服,又辱臨其喪,虎也敢不復位?!弊佑乌叾涂臀?。將軍文子之喪,旣除喪,而后越人來吊,主人深衣練冠,待于廟,垂涕洟,子游觀之曰:“將軍文氏之子其庶幾乎!亡于禮者之禮也,其動也中?!?/p>
【注釋】
[78]辱:謙辭,承蒙。
【譯文】
司寇惠子死了,子游作為朋友前去吊喪,但穿的吊服很特別,衰是麻衰,經是牡麻經。
文子辭謝說:“舍弟生前承蒙您和他交往,死了又承蒙您為他服此種吊服,真是不敢當?!弊佑握f:“這是符合禮的?!蔽淖記]有覺察到子游的用意,就又退回原位,繼續哭泣。子游看到文子還不自覺,就快步走到家臣們哭吊的位置上。文子見子游就錯了位,又來辭謝說:“舍弟生前承蒙您和他交往,又承蒙您為他服吊服,而且還勞駕參加喪禮,實在不敢當?!弊佑握f:“千萬不要客氣?!蔽淖舆@才明白子游的用意,于是退下,扶出惠子的嫡子虎南面而立,就主人的正位,并說:“舍弟生前承蒙您和他交往,死后又承蒙您為他服吊服,而且還勞駕參加喪禮,虎敢不回到主人的正位上來拜謝嗎?”子游見目的已經達到,就連忙由臣位走向客位。將軍文子死了,其子已經守喪三年,除了喪服,而此時又有遙遠的越國人前來吊喪。主人身穿深衣,頭戴練冠,不迎賓,在祖廟受吊,而且悄悄地淌著眼淚流著鼻涕。子游見到了,大為贊賞,說:“將軍文子的兒子真不簡單!禮文上沒有的禮節,他做得是那么得體?!?/p>
【原文】
幼名[79],冠字,五十以伯仲,死謚,周道也。绖也者實也。掘中霤[80]而浴,毀灶以綴[81]足;及葬,毀宗躐行[82],出于大門,殷道也。學者行之。子柳之母死,子碩請具。子柳曰:“何以哉?”子碩曰:“請粥庶弟之母?!弊恿唬骸叭缰纹渲郲83]人之母以葬其母也?不可?!睌幔哟T欲以賻布[84]之余具祭器。子柳曰:“不可,吾聞之也:君子不家于喪。請班[85]諸兄弟之貧者。”
【注釋】
[79]名:起名,作動詞用。
[80]霤:泛指流下屋檐的雨水。中霤:此處代指寢室中央。
[81]綴:拘系。
[82]躐:踐,踏。躐行,殷代貴族的一種葬禮,謂靈柩經過行路神壇如生時,祈求途中安穩。
[83]粥:通“鬻”,賣,這里是嫁的意思。
[84]賻布:賻,拿錢財幫助別人辦理喪事。布,古代錢幣。
[85]班:通“頒”,發放。
【譯文】
幼小時稱呼其名。二十歲行過冠禮以后,則稱呼其字。五十歲以后只稱呼其排行,或伯或仲或叔或季。死后稱其謚號。這是周朝的制度。绖是有實際內容的,那就是表示內心的哀戚。在正寢的中央掘坑來浴尸,把灶拆毀,用其磚來拘束死者之腳;到了出葬的時候,毀掉廟墻而凌越行神之位,不經中門就直接把柩車拉出大門。這是殷代的制度。跟著孔子學習的人,往往效法殷制。子柳的母親死了,他的弟弟子碩請求備辦葬具。子柳說:“錢從哪里來呢?”子碩說:“讓我們把庶弟的母親賣了吧。”子柳說:“我們怎么可以賣別人之母以葬自己之母呢?這絕對使不得?!甭窳T母親,子碩想用剩下的親朋贈送助辦喪事的錢財置辦祭囂,子柳說:“這也使不得。我聽說過,君子是不靠辦喪事發家的。這些剩余的錢財,讓我們分給兄弟中的貧困者吧?!?/p>
【原文】
君子曰:“謀人之軍師,敗則死之;謀人之邦邑,危則亡之。”公叔文子升于瑕丘,蘧伯玉從。文子曰:“樂哉斯丘也,死則我欲葬焉?!鞭静裨唬骸拔嶙訕分?,則瑗請前?!臂蚚86]人有其母死而孺子泣者,孔子曰:“哀則哀矣,而難為繼也。夫禮,為可傳也,為可繼也。故哭踴[87]有節?!笔鍖O武叔之母死,旣小斂,舉者出戶,出戶袒,且投其冠括發[88]。子游曰:“知禮[89]?!狈鼍?,卜人師扶右,射人師扶左;君薨以是舉[90]。從母[91]之夫,舅之妻,二夫人相為服,君子未之言也?;蛟唬和?,緦。
【注釋】
[86]弁:同“卞”,地名,魯邑。在山東省泗水縣東,洙水北岸。
[87]哭踴:喪禮儀節,邊哭邊頓足。
[88]括發:束發服喪。與前面的“袒”、“投其冠”均為服喪之禮。
[89]知禮:這是子游譏諷武叔失禮的反語。
[90]舉:抬起(尸體),似亦可解作“推薦,選拔”之意。
[91]從母:母親的姊妹。
【譯文】
君子說:“如果為國君的軍事行動謀劃,不幸失敗,就應引咎自裁。如果為國君謀劃如何保衛國都,不幸國都處于危險之中,就應引咎接受放逐,讓開賢路?!惫逦淖拥巧翔η?,蘧伯玉也跟了上去。文子說:“瑕丘的山水太招人喜歡了!如果我死了,就想葬在這里?!鞭静裾f:“您既然喜歡,我自然也喜歡,我愿先死,搶先葬于此地。”弁邑有個人死了母親,其哭聲像幼兒哭母,任情號哭,全無節奏??鬃诱f:“這種哭法,就表達悲哀而言沒啥說的,問題在于一般人都學不了。禮在制定的時候,就要考慮如何才能傳給后代,如何才能使人人都可做到。所以,喪禮中的哭泣和頓足,都是有一定之規的。”叔孫武叔的母親死了,小斂罷,抬尸的人們將尸體抬出寢門,叔孫武叔跟著出門,直到這時候他才袒露左臂,去掉原來發髻上的笄纚,重新用麻束發。子游說:“這也算懂得禮節嗎?”攙扶生病的國君,太仆之官扶其右,射人之官扶其左。國君死后,遷尸、正尸的工作,也由此二官如此辦理。母親姐妹的丈夫,舅舅的妻子,這二人去世后外甥為其著喪服,君子未曾說過有這樣的做法。也有人說,大概是因為外甥與其共住受恩,因此才為其著喪服。
【原文】
喪事,欲其縱縱[92]爾;吉事,欲其折折[93]爾。故喪事雖遽,不陵節;吉事雖止,不怠。故騷騷[94]爾則野,鼎鼎[95]爾則小人。君子蓋猶猶[96]爾。喪具,君子恥具[97],一日二日而可為也者,君子弗為也。喪服,兄弟之子猶子也,蓋引而進之也;嫂叔之無服也,蓋推而遠之也;姑姊妹之薄也,蓋有受我而厚之者也。
【注釋】
[92]縱縱:急促匆忙的樣子。
[93]折折:安閑舒緩的樣子。
[94]騷騷:急迫的樣子。
[95]鼎鼎:原指盛大、顯赫的樣子,這里引申為極度舒緩。
[96]猶猶:快慢適宜。
[97]具:作動詞,準備。
【譯文】
辦喪事,要有急迫的樣子;辦吉事,要有從容的態度。然而,喪事雖然要急急地辦,卻不可超越步驟;吉事雖然有喘口氣的時間,但也不可懈怠。
所以,如果操之過急,就顯得粗野;如果節奏過于緩慢,就像是無知的小人模樣。君子辦事總是快慢適中。送死用的棺木、衣物之類東西,君子以事先準備齊全為恥。那些一兩天內可以趕制出來的東西,君子是不會事先做好的。穿喪服的規定:為侄子就如同為兒子,都穿齊衰不杖期的喪服,這是為了表示親近而提高喪服等級;嫂子和小叔之間互不穿孝,這是為了表示男女有嫌而有意把關系疏遠;姑、姊妹出嫁以后,不再為之服期而降服大功,是因為她們對我的責任已經轉移到丈夫身上。
【原文】
食于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曾子與客立于門側,其徒趨而出。曾子曰:“爾將何之?”曰:“吾父死,將出哭于巷?!痹唬骸胺?,哭于爾次[98]?!痹颖泵娑跹伞?鬃釉唬骸爸蓝滤乐?,不仁而不可為也;之死而致生之,不知而不可為也。是故,竹不成用,瓦不成味,木不成斵,琴瑟張而不平,竽笙備而不和,有鐘磬而無簨虡,其曰明器,神明之也。”
【注釋】
[98]次:旅館之客房。
【譯文】
孔子在死了親屬的人旁邊吃飯,從來沒有吃飽過。曾子和客人站在門旁,有個弟子快步要出門。曾子問道:“你要到哪里去?”弟子說:“我父親死了,我要到巷子里去哭?!痹诱f:“回去吧,就在你住的房間里哭?!比缓笤用嫦虮保唾e位而向弟子致吊??鬃诱f:“孝子以器物送葬,認定死者是無知的,這種態度缺乏愛心,不可以這樣做。孝子以器物送葬,認定死者是有知的,這種態度缺乏理智,也不可以這樣做。所以,送葬的器物既不能取消,也不能做得像活人用的那樣完美。送葬的竹器,沒有藤緣,不好使用;瓦盆漏水,不好用來洗臉;木器也沒有精心雕斫;琴瑟雖然張上了弦,但沒有調好音階;竽笙的管數也不少,但就是吹不成調;鐘磬不缺,但沒有懸掛鐘磬的架子。這樣的送葬器物就叫做‘明器’,意思是把死者當作神明來看待的?!?/p>
【原文】
有子問于曾子曰:“問喪[99]于夫子乎?”曰:“聞之矣:喪欲速貧,死欲速朽?!庇凶釉唬骸笆欠蔷又砸病!痹釉唬骸皡⒁猜勚T夫子也。”有子又曰:“是非君子之言也?!痹釉唬骸皡⒁才c子游聞之。”有子曰:“然,然則夫子有為言之也。”曾子以斯言告于子游。子游曰:“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也。昔者夫子居于宋,見桓司馬自為石槨,三年而不成。夫子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死之欲速朽,為桓司馬言之也。南宮敬叔反,必載寶而朝。夫子曰:‘若是其貨也,喪不如速貧之愈也?!瘑手儇殻瑸榫词逖灾病!痹右宰佑沃愿嬗谟凶?,有子曰:“然,吾固曰:非夫子之言也?!痹釉唬骸白雍我灾俊庇凶釉唬骸胺蜃又朴谥卸迹拇缰祝宕缰畼?,以斯知不欲速朽也。昔者夫子失魯司寇,將之荊,蓋先之以子夏,又申之以冉有,以斯知不欲速貧也?!?/p>
【注釋】
[99]喪:丟掉,失去。
【譯文】
有子向曾子問道:“你從夫子那里可曾聽說過如何對待丟掉官職?”曾子說:“倒是聽夫子說過:丟掉官職,最好快點貧窮;死了,最好快點爛掉。”有子說:“這不像是君子應該說的話?!痹诱f:“這是我親耳從夫子那里聽到的呀!”有子仍然堅持說:“這不像是君子應該說的話。”曾子說:“是我與子游一道聽到夫子這樣講的?!庇凶诱f:“那么,我相信夫子是這樣說過。但是,夫子一定是有所指才這樣講的?!痹影堰@番對話告訴了子游。子游說:“真了不得,有子的話太像夫子了!從前夫子住在宋國,見到桓司馬為自己制造石槨,花了三年功夫還沒做好,夫子就說:‘像他這樣的奢侈,死了,還不如快點爛掉為好。’死了最好快點爛掉,這是針對桓司馬說的。南宮敬叔丟官以后,每次返國,一定滿載珍寶去晉謁國君。夫子說:‘像他這樣的行賄以求官,丟了官,還不如快點貧窮為好?!瘉G掉官職,最好快點貧窮,這是針對南宮敬叔說的”。曾子又把子游這番話講給有子,有子說:“這就對了。我本來就說過‘這不像夫子所講的嘛?!痹诱f:“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有子說:“夫子當中都宰時,曾經規定,內棺四寸厚,外槨五寸厚,就憑這一點就可以知道夫子是不主張人死了就快點爛掉的。還有,從前夫子丟掉了魯國司寇的官職,將要應聘到楚國去作官,就先派子夏去安排,接著又加派冉有去幫辦,就憑這一點就可以知道夫子是不主張丟了官就速貧的。”
【原文】
陳莊子死,赴于魯,魯人欲勿哭,繆公召縣子而問焉??h子曰:“古之大夫,束修之問不出竟,雖欲哭之,安得而哭之?今之大夫,交政于中國,雖欲勿哭,焉得而弗哭?且臣聞之,哭有二道:有愛而哭之,有畏而哭之?!惫唬骸叭?,然則如之何而可?”縣子曰:“請哭諸異姓之廟?!庇谑桥c哭諸縣氏。
【譯文】
齊國大夫陳莊子死了,遣人告喪于魯。魯君不想為陳莊子哭,但又怕得罪齊國。于是穆公召見縣子,問他此事該咋辦才好。縣子說:“古代的大夫,根本談不上和鄰國有什么交往,即令是你想為他哭吊,也沒有那種機會?,F在的大夫,把持國政,與諸侯交往頻繁,即令是你不想為他哭吊,又怎能辦得到呢?不過,我聽人說過,哭有兩種哭法,有的是因為愛他而哭,有的是因為怕他而哭?!蹦鹿f:“你講的道理不錯,問題是具體應該怎么辦才能把事情應付過去。”縣子說:“建議您在異姓的祖廟中哭他。”于是穆公就到縣氏的祖廟去哭。
【原文】
仲憲言于曾子曰:“夏后氏用明器,示民無知也;殷人用祭器,示民有知也;周人兼用之,示民疑也?!痹釉唬骸捌洳蝗缓酰∑洳蝗缓?!夫明器,鬼器也;祭器,人器也;夫古之人,胡為而死其親乎?”
【譯文】
仲憲對曾子說:“夏代用不堪使用的明器陪葬,是要向人民表示死者是無知覺的。殷人用可以使用的祭器陪葬,是要向人民表示死者是有知覺的。周人兼用明器和祭器,是要向人民表示,死者是有知或無知還難于肯定。”曾子說:“恐怕不是這樣吧!恐怕不是這樣吧!所謂明器,是為鬼魂特制的器皿;所謂祭器,是孝子用自己正在使用的器皿奉祭先人。二者都是用來表示孝子的無限心意的。上古的人干嘛要認定死去的親人就毫無知覺了呢?”
【原文】
公叔木有同母異父之昆弟死,問于子游。子游曰:“其大功乎?”狄儀有同母異父之昆弟死,間于子夏。子夏曰:“我未之前聞也。魯人則為之齊衰。”狄儀于齊衰。今之齊衰,狄儀之問也。子思之母死于衛,柳若謂子思曰:“子,圣人之后也,四方于子乎觀禮,子蓋慎諸?!弊铀荚唬骸拔岷紊髟??吾聞之:有其禮,無其財,君子弗行也;有其禮,有其財,無其時,君子弗行也。吾何慎哉!”
【譯文】
公叔木有個同母異父的兄弟死了,向子游請教該服什么喪服。子游說:“可能是大功吧?”狄儀有個同母異父的兄弟死了,向子夏請教該服什么喪服。子夏說:“這種情況,我過去沒有聽說過。只知道魯國的做法是為他服齊衰。”于是狄儀就服齊衰。現在人們為同母異父兄弟服齊衰,就是經狄儀這一問才定下來的。子思的母親在父親死后改嫁到衛國,現在死了,子思前去奔喪。衛國有個叫柳若的對子思說:“您是圣人的后代,各地的人都在關注您如何為嫁母持喪,您可得當心一點?!弊铀颊f:“我有什么可當心的!我昕說,按禮的規定應該做的,如果財力不足,君子是無法行禮的。按禮的規定應該做,財力也足夠,但沒有機會,君子也是無法行禮的。我有什么可當心的呢!”
【原文】
縣子瑣曰:“吾聞之:古者不降,上下各以其親。滕伯文為孟虎齊衰,其叔父也;為孟皮齊衰,其叔父也。”后木曰:“喪,吾聞諸縣子曰:夫喪,不可不深長思也,買棺外內易,我死則亦然?!痹釉唬骸笆丛O飾[100],故帷堂[101],小斂[102]而徹帷?!敝倭鹤釉唬骸胺驄D方亂,故帷堂,小斂而徹帷。”小斂之奠,子游曰:“于東方。”曾子曰:“于西方,斂斯席矣。”小斂之奠在西方,魯禮之末失也。
【注釋】
[100]設飾:謂入殮前為死者穿衣化妝。
[101]帷堂:喪禮小殮前設帷幕于堂上。
[102]小斂:亦作“小殮”。喪禮之一,給死者沐浴,穿衣、覆衾等。
【譯文】
縣子瑣說:“我聽說,古時候,并不因為自己尊貴,就將期以下的旁系親屬喪服降等,無論是長輩或晚輩,都按照本來的親緣關系為服。舉例來說,滕伯文以國君之尊為孟虎服齊衰,因為孟虎是滕伯文的叔父;而滕伯文又為孟皮服齊衰,因為滕伯文又是孟皮的叔父。”后木說:“關于辦喪事,我聽縣子說過:‘辦喪事,不可不深思長慮。買的棺木要內外平滑?!宜懒艘蚕M@樣辦?!痹诱f:“尸體尚未沐浴、整容、穿衣,所以在堂上張起帷幕。小斂后尸體已經裝扮好,于是撤下帷幕。”仲梁子則說:“人剛死,主人主婦正在手忙腳亂之中,所以在堂上張起帷幕。小斂后諸事已經停當,于是撤下帷幕?!毙繒r的祭奠,子游說:“祭品放在尸體的東方?!痹訁s說:“放在尸體的西方。而且不是放在地上,而是放在席上?!毙康募赖煳锲贩旁谑w西方,是沿用魯國末世的錯誤禮俗。
【原文】
縣子曰:“绤衰繐裳,非古也。”子蒲卒,哭者呼滅。子皋曰:“若是野哉?!笨拚吒闹6艠蛑钢畣?,宮中無相,以為沽[103]也。夫子曰:“始死,羔裘玄冠者,易之而已。”羔裘玄冠,夫子不以吊。子游問喪具。夫子曰:“稱家之有亡?!弊佑卧唬骸坝袩o惡乎齊?”夫子曰:“有,毋過禮;茍亡矣,斂首足形[104],還葬,縣棺而封[105],人豈有非之者哉?”
【注釋】
[103]沽,與“楛“同,粗略。
[104]斂首足形:意思是衣裳足夠遮蓋身體就可以了。
[105]還葬,縣棺而封:還,同“旋”,不久。縣,同“懸”。懸棺,以手拉繩,拽棺而下。
【譯文】
縣子說:“如今的人都好用粗葛作衰,用細而疏的麻布作裳,這不合乎古制。”子蒲死了,有人在哭的時候喊著他的名字。子皋說:“這么不懂禮數!”那人聽到后就改正了過來。杜橋的母親去世了,殯宮中沒有贊禮的人,論者以為太粗略了。夫子說:“親戚剛死,穿著羔裘玄冠這種吉服來吊的人,要改為素冠深衣才妥?!备狒眯?,夫子是不會穿著它去吊喪的。子游向孔子請教送終物品的數量問題。夫子說:“和家庭財力的厚薄相稱就行?!弊佑握f:“如何掌握厚與薄的標準呢?”夫子說:“如果財力雄厚,也不可超過禮數的規定。如果財力不足,只要衣被可以遮體,斂畢就葬,用手拉著繩子下棺,如此盡力而為,也不會有人責怪他失禮呀?!?/p>
【原文】
司士責告于子游曰:“請襲[106]于床?!弊佑卧唬骸爸Z?!笨h子聞之曰:“汰哉叔氏[107]!專以禮許人?!彼蜗骞崞浞蛉耍u癧108]百甕。曾子曰:“旣曰明器[109]矣,而又實之。”孟獻子之喪,司徒旅歸四布。夫子曰:“可也?!弊x赗[110],曾子曰:“非古也,是再告也?!?/p>
【注釋】
[106]襲:為尸體穿衣。
[107]汰哉:自矜大。叔氏:子游的字。
[108]酰醢:醋和肉醬。
[109]明器:不堪使用的殉葬器皿。又叫冥器、鬼器。
[110]赗:贈送財物幫助人辦喪事。
【譯文】
司士責對子游說:“我想在床上為尸體穿衣?!弊佑握f:“可以?!笨h子聽了,就說:“叔氏太自大了!聽他的口氣,好像禮是由他制定似的?!彼蜗骞崞浞蛉藭r,陪葬器皿中有一百個甕裝著醋和肉醬。曾子評論說:“既然叫做明器,就表明它是不堪使用的,干嗎又要填以實物呢?!泵汐I子的喪事辦完以后,司徒派人把未用完的別人贈送助辦喪事的財帛歸還原主,孔子說:“這件事辦得漂亮?!痹阼衍噷⒁獑又?,將助喪人的名單及其贈送的財物進行宣讀,曾子說:“這種作法不合乎古制,這是重復的宣讀?!?/p>
【原文】
成子高寢疾,慶遺入,請曰:“子之病革[111]矣,如至乎大病[112],則如之何?”子高曰:“吾聞之也:‘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峥v生無益于人,吾可以死害于人乎哉?我死,則擇不食之地而葬我焉。”子夏問諸夫子曰:“居君之母與妻之喪。”“居處、言語、飲食衎爾[113]?!辟e客至,無所館。夫子曰:“生于我乎館,死于我乎殯?!眹痈咴唬骸霸嵋舱?,藏也;藏也者,欲人之弗得見也。是故,衣足以飾身,棺周于衣,槨周于棺,土周于槨;反壤樹之哉。”
【注釋】
[111]病革:病危。
[112]大?。褐M言死,婉言大病。
[113]衎爾:各適自得貌。
【譯文】
成子高臥病在床。慶遺進來請示說:“您的病已經危險了,萬一不治,那怎么辦?”子高說:“我聽說:‘活著應有益于人,死了也不應有害于人?!铱v然活著的時候無益于人,難道我能死了還要危害于人嗎!我死后,揀一塊不長莊稼地方把我埋掉好了?!弊酉恼埥谭蜃诱f:“遇到國君的母親、妻子的喪事該怎么辦?”孔子說:“日常的住處、言談、飲食,基本照常。”遠道的賓客來到,沒有住處。夫子說:“既然是朋友,活著就由我負責安排住宿,死了就由我安排殯殮。”國子高說:“葬,就是藏的意思。為什么說是藏呢,因為人死了叫人厭惡,所以就想叫人不能夠看見。所以,只要衣衾足以遮蓋身體,內棺能夠包住衣衾,外棺能夠包住內棺,墓壙能夠容下外棺,就行了。何必還要聚土成墳、植樹為標志呢?”
【原文】
孔子之喪,有自燕來觀者,舍于子夏氏,子夏曰:“圣人之葬人與?人之葬圣人也,子何觀焉?昔者夫子言之曰:‘吾見封之若堂者矣[114],見若坊[115]者矣,見若覆夏屋[116]者矣,見若斧者矣。從若斧者焉?!R鬣封之謂也。今一日而三斬板,而已封,尚行夫子之志乎哉!”
【注釋】
[114]封:筑土為墳。堂:堂基。堂基之形,四方而高,猶如平臺。
[115]坊:堤防??v長而橫窄。
[116]覆:以瓦或茅草做屋檐。夏屋:門廊。
【譯文】
埋葬孔子的時候,有人從遙遠的燕國趕來參觀,來人住在子夏家里。子夏說:“這難道是圣人在葬人嗎?不過是我們這些人在葬圣人罷了,對于您來說有什么值得看的呢?過去夫子曾經談及筑墳的樣式,說:‘我見過墳筑得有像堂基的,有像堤防的,有像兩檐飛出的門廊的,有像斧頭刃向上的。我身后就要斧頭刃向上的形式。’斧頭刃向上的形式,俗名叫作馬鬣封。我們今天為他筑墳,一天之內就聚土四尺來高,筑成了斧頭刃向上的形式,這也算我們完成了夫子的遺愿吧?!?/p>
【原文】
婦人不葛帶。有薦新[117],如朔奠[118]。旣葬,各以其服除。池視重霤[119]。君即位而為椑[120],歲壹漆之[121],藏焉。復[122]、楔齒、綴足、飯[123]、設飾、帷堂并作。父兄命赴[124]者。
【注釋】
[117]薦新:祭名。薦,獻也。新,指剛成熟的五谷瓜果。
[118]朔奠:每月初一對死者的祭奠。
[119]重霤:房屋的承露,承接雨水。
[120]椑:緊貼尸體的內棺。
[121]歲壹漆之:每年定期都要刷一遍油漆,取意好似未成。
[122]復:招魂。
[123]飯:含飯,往死者口中填米。士死填米,大夫、諸侯、天子的飯含各異。
[124]赴:通“訃”,報喪。
【譯文】
婦人在除去孝服之前,一直都是麻腰帶,不換成葛腰帶。如果對死者舉行薦新之祭,其規格應比照朔奠。下葬以后,各等親屬都要除去原來的喪服,改受輕服。柩車上設池的面數,比照他生前居室的重霤。諸侯一即位,就應該為他做好貼身的內棺,每年漆它一遍,棺中還要填入東西,不可使之空虛。招魂、楔齒、綴足、飯含、打扮尸體、在堂上張起帷幕,這些都是在斷氣后要連續進行的項目。報喪的人,士由孝子本人派遣,大夫以上由父兄代為派遣。
【原文】
君復于小寢、大寢[125],小祖、大祖[126],庫門、四郊。喪不剝[127],奠也與?祭肉也與?旣殯,旬而布材與明器。朝奠日出,夕奠逮日。父母之喪,哭無時,使必知其反也。練,練衣黃里、縓[128]緣;葛要绖,繩屨無絇,角瑱[129],鹿裘衡長祛,祛裼之可也。有殯,聞遠兄弟之喪,雖緦必往;非兄弟,雖鄰不往。所識其兄弟不同居[130]者皆吊。
【注釋】
[125]小寢:國君平常的居室。又叫燕寢。大寢:平常辦公的地方。又叫正寢、路寢。
[126]小祖:太祖廟以下之群廟。大祖:太祖(始祖)的廟。
[127]剝:裸露。不剝則要用布蓋上,以防塵埃。
[128]縓:淺紅色。
[129]瑱:充耳。懸在耳旁的飾物。吉時用玉。
[130]不同居:分開了家。
【譯文】
國君招魂的地方多,按由近而遠的順序是:燕居之室、辦公之處、群廟、太祖廟、庫門和四郊。辦喪事時,需要用布蓋住祭品的,是所有的祭品呢?還是只蓋住牲肉?殯后第十天,就得置辦槨材和明器。朝奠在日出時舉行,夕奠在太陽尚未落山時舉行。父母死后,孝子一想到傷心之處就哭,是為了讓父母的神魂能循著哭聲回家。小祥以后的服裝,是以煮練過的熟布作的中衣,其襯里是黃色,鑲淺紅色的邊。腰經改麻為葛。脫去草鞋,換上麻繩編織的鞋,但仍然沒有鞋鼻。懸在耳旁的充耳是角質的。鹿裘的袖子可以加寬加長,袖口還可以鑲邊。家中有喪事,剛殯斂完畢,又聽到遠房兄弟去世,即令和死者是緦麻之親,再遠也必須趕去哭吊。但是,如果沒有任何兄弟關系,就是比鄰而居也不去哭吊。如果是相識的人,他遇上了不同居的兄弟的喪事,朋友們都應去慰問他。
【原文】
天子之棺四重:水兕革棺被之,其厚三寸;杝棺一;梓棺二。四者皆周。棺束縮二衡三,衽每束一。伯槨以端長六尺。天子之哭諸侯也,爵弁,绖,緇衣[131]。或曰:使有司哭之,為之不以樂食。天子之殯也,菆涂龍輴以槨,加斧于槨上,畢涂屋,天子之禮也。
【注釋】
[131]爵弁:是一種文冠。爵,通“雀”。這種弁的顏色赤而微黑,如雀頭之色,故名。绖:鄭玄說是衍字,即多余的字。緇:音義同“細”。
【譯文】
天子的棺有四層:第一層是用水牛皮和兕牛皮表里包住木板的棺,其厚三寸;第二層是用杝木作的棺,厚四寸;第三、第四層都是用梓木作的棺,居內者叫屬,厚六寸,居外者叫大棺,厚八寸。這四層棺,都是上下與四周合圍的。棺蓋和棺身用皮帶束緊,縱向束兩道,橫向束三道。每一道的棺蓋與棺身的接縫處,都要加個榫鉚緊。槨用柏樹的近根部分來做,每段木料長六尺。天子在遙哭諸侯之死時,頭上戴的是爵弁,身上穿的是緇色之衣。有人說:“天子不必自己哭,可命官員代哭?!痹诳薜哪且惶?,天子進膳時不奏樂。天子的殯禮中有這樣的規定:將載柩車的車轅上畫上龍,再在此柩車四周堆積木材,上面暫不封口,其形如槨。然后在積木上涂以泥巴,不使木間有隙。然后再從槨的上方給棺材套上繡有黑白相間的斧形圖案的棺罩。然后再在槨上繼續積木為屋頂,最后再加以通體的涂抹。這是天子殯的禮數。
【原文】
唯天子之喪,有別姓而哭。魯哀公誄孔丘曰:“天不遺耆老[132],莫相予位焉。嗚呼哀哉!尼父!”國亡大縣邑,公、卿、大夫、士皆厭冠,哭于大廟,三日,君不舉[133]?;蛟唬壕e[134]而哭于后土[135]。孔子惡野哭者。未仕者,不敢稅人[136];如稅人,則以父兄之命。士備入而后朝夕踴。祥而縞。是月禫,徙月樂。君于士有賜帟。
【注釋】
[132]耋老:年高德劭之人。指孔子。
[133]舉:殺牲盛食曰舉。
[134]舉:率領。
[135]后土:社,社神主管土地。
[136]稅人:以物贈送他人。
【譯文】
只有在天子的喪事里,是區別同姓、異姓、庶姓而排列哭位。魯哀公悼念孔子說:“上天不把這樣一位年高德劭的人給我留下,現在沒有人來幫助我治理國家了。嗚呼哀哉,尼父!”國家如果丟失了大的縣邑,公、卿、大夫、士都要頭戴喪冠,身穿素服,在太廟里哭三天,向列祖列宗請罪。在這三天之內,國君吃飯不準動葷。另外一種說法是:國君率領群臣哭于社。孔子厭惡不依禮數號哭的人。作子弟的如果尚未出仕,就不敢把家中的東西隨便送人。如果必須送人,則應當說這是秉承父兄之命。國君之喪,每天的朝夕踴,要等到士全部到齊才可以開始。大祥祭之后,孝子就開始換上縞冠。在這一個月舉行樟祭,下一個月就可以奏樂了。國君對于士,在特殊情況下可賜予帟,用作覆棺的承塵。
上一篇:禮記全集《服問》原文賞析與注解
下一篇:禮記全集《檀弓下》原文賞析與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