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細過掩匿
一 細過掩匿
曹參為國相,舍后園近吏舍。日夜飲呼,吏患之,引參游園,幸國相召,按之。乃反,獨帳坐飲,亦歌呼相應。見人細過,則掩匿蓋覆。
【譯文】
曹參擔任宰相時,他家后園與一些官吏的官邸距離很近。官吏們日夜飲酒高呼,所以很擔心曹參會惱怒,于是帶著曹參去后園游玩,以試探曹參的態度。恰好此時朝廷有事召見宰相,所以沒有試探成。曹參從朝廷歸來后,獨自坐在帳中飲酒、唱歌,與后園的官吏們遙相呼應。曹參看見別人有小的過錯,就為他掩飾。
【評析】
曹參身為宰相,卻有容人的雅量。后園的官吏們日夜飲酒高呼,影響了他的正常生活,但是他并沒有怪罪于別人,反而自己也坐在帳中飲酒、唱歌,以此來掩飾別人的過錯。
寬容不僅需要“海量”,更是一種修養促成的智慧,事實上只有那些胸襟開闊的人才會自然而然地運用寬容;反之,大發雷霆或是批評責罰倒是人們心中認為理所當然的事,可是這樣做的結果未必會讓當事人真正反省,也不會取得很大的成效。因為人通常都會有逆反心理,即使自己做錯了,在別人的指責下也會為了維護自尊心而硬著脖子說沒錯。
我們從小就在不斷地接受與人為善的教育,并對外部世界抱有美好的幻想和想象。但是,我們經常會高估現實世界的情形,遇到令人失望的情況便常常陷入悲觀絕望的狀態,失去了斗志和前進的動力,或是開始苛責令自己感到不滿的一切。這是值得我們警惕的事情。
典例闡幽 稀世珍寶不翼而飛
清代學者金櫻在《格言聯璧》中這樣寫到:“度量如海涵春育,應接如流水行云。”意思是說君子應該大度,要不拘小節,才能使彼此和睦相處,維持雙方之間的良好關系。在我國歷史上,擁有曹參那種容人之量的人物比比皆是。
南朝梁代人羊侃,字祖忻,是泰山梁文人。起初任北朝魏國的泰山太守。因為他祖父羊規曾是宋高祖的祭酒從事,所以他有回歸南朝的志向。于是就回南朝了。回歸途中,在漣口擺起宴席。有個賓客張孺才,喝醉了,在船上失了火,燒掉70多艘船,所燒金銀財物無可計數。羊侃聽到消息后根本不記在心上,酒還是要大家繼續喝。張孺才既羞愧又害怕,就逃走了。羊侃派人去安慰他,并把他帶回來了,羊侃還是像以前一樣對待他,到南朝后,羊侃任了粱武帝的軍司馬。
南朝粱代的張率,字士簡,12歲就能寫好文章。天監時期官為司徒。但他愛好喝酒,不理家務事,力求淡忘一切。他在新安做官時,派遣手下人運3000擔米回家。等米運到家里,就耗去一大半了。張率詢問緣故,手下人回答說:“米被老鼠鳥雀吃了。”張率笑著說:“好厲害啊,老鼠鳥雀!”竟然再也不追問這件事。
唐代柳公權,在唐文宗時期為翰林學士。他家的東西經常給傭人們偷走。曾經收藏了一小筐銀杯,筐外的包裝還是老樣子,里面的銀杯卻沒了。而傭人們都說不知道,柳公權笑道:“銀杯都成仙飛走了。”再也沒有追問這件事。
唐代裴行儉,字守約,高宗時做吏部尚書。家中有皇上賜的好馬和很珍貴的馬鞍,手下人私自將馬騎了出去,馬摔了一跤,跌壞了馬鞍,那人害怕就逃走了。行儉把他招了回來,沒有責罰他。行儉曾經率兵平定都支李遮匐,獲得的珍寶不可計量。有一次請客,將珍寶給客人觀看。有個瑪瑙盤,直徑約2尺,非常漂亮。手下軍士跑來跌了一跤,盤子弄碎了,那人驚惶失措,叩頭至于出血。裴行儉笑著說:“你不是故意的。”臉上無可惜的表情。
上一篇:忍學全集譯文與賞析
下一篇:忍學《七 誣褲》譯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