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理論基礎,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和建設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經驗的哲學概括和總結,馬克思列寧主義哲學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
毛澤東哲學思想是在中國革命歷史過程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是中國人民偉大斗爭的勝利記錄。在中國這樣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東方大國,無產階級革命斗爭曾遇到許多特殊復雜的問題,這是不能依靠背誦馬克思列寧主義一般原理和照搬外國經驗來解決的。本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共產黨內曾出現把馬列主義教條化、把共產國際決議和蘇聯經驗神圣化的錯誤,特別是以王明為首的“左”傾教條主義錯誤,曾使中國革命幾乎陷于絕境。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與之進行了堅決的斗爭。毛澤東哲學思想就是在斗爭過程中,不斷總結中國革命歷史經驗,把馬列主義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而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它在土地革命戰爭后期和抗日戰爭時期,得到系統總結和多方面展開而達到成熟,在解放戰爭時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繼續得到發展。
毛澤東哲學思想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黨的許多卓越的領導人和理論家對它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毛澤東是它的奠基人、集大成者和主要代表者,毛澤東的科學著作是它的集中概括和光輝體現。
毛澤東哲學思想的根本特點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原理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的統一,是“馬克思主義的民族化、中國化”(《劉少奇選集》上卷第333頁)。從內容方面來說,它根據中國的歷史條件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作出了獨立的光輝的補充,形成了具有中國共產黨人特色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從形式方面來說,它把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理論和中國哲學史上的唯物論、辯證法傳統結合起來,具有自己民族的風格、氣魄和表現形式;從社會作用方面來說,它善于把馬克思主義哲學化為黨的思想方法、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變成中國人民的認識工具和思想武器。總之,它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歷史條件下的繼承、運用和發展。
毛澤東哲學思想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豐富和發展是多方面的。在唯物論方面,它全面闡述和發揮了實事求是的原則,提出了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的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路線;強調調查研究是一切工作的第一步,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提出反對本本主義和實際工作中的唯心主義的主張,論述了主觀主義的表現形式和危害,指出主觀主義是共產黨的大敵,是黨性不純的一種表現。在認識論方面,它著重闡明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是能動的革命的反映論,特別強調充分發揚根據和符合客觀實際的自覺的能動性;以社會實踐為基礎,全面地系統地論述了辯證唯物主義關于認識的源泉、認識的發展過程、認識的目的、真理的標準的理論;提出正確認識的形成和發展,往往需要經過由物質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質,即由實踐到認識、由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論述了真理的發展道路,提出真理同謬誤相比較而存在、相斗爭而發展,真理是不可窮盡的思想。在辯證法方面,它具體闡述和發揮了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核心——對立統一規律,形成了對立統一規律的比較全面、比較完整的理論體系;強調不僅要研究客觀事物的矛盾的普遍性,尤其重要的是要研究它的特殊性,對于不同性質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提出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關系是關于事物矛盾問題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拋棄了辯證法。在歷史唯物主義方面,它明確提出了關于社會基本矛盾的原理;發揮了根據國情開辟革命的具體道路和形式的理論;創造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學說;創立了關于社會主義社會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的理論;并且把歷史唯物主義的群眾觀點系統化,形成了黨在一切工作中必須堅持的群眾路線。此外,它還把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系統地運用到黨的全部實踐活動中,豐富和發展了軍事辯證法和認識論、黨的建設理論、工作方法論。這是創造性的理論活動和實踐活動,是更為杰出的貢獻。
作為毛澤東思想和毛澤東哲學思想的主要代表者,毛澤東同志的一生,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的一生,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的一生。他雖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嚴重錯誤,但他一生的功績是第一位的,錯誤是第二位的。鄧小平同志指出,毛澤東同志創造性地把馬列主義運用到中國革命的各個方面,包括哲學、政治、軍事、文藝和其他領域,都有創造性的見解(《鄧小平文選》第304頁)。對待毛澤東哲學思想,同對待整個毛澤東思想一樣,不能因為毛澤東同志晚年犯了錯誤,就懷疑、甚至否認毛澤東哲學思想的科學價值,看不到它對于我們端正思想路線、搞好革命和建設事業的巨大指導作用。相反,我們必須十分珍視毛澤東哲學思想在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中運用、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所取得的一切積極成果,并且在新的實踐中堅持它和發展它,努力把毛澤東哲學思想推向前進。
上一篇:毛澤東反對主觀主義的斗爭
下一篇:毛澤東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