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文藝美學要略·流派·庸俗社會學
庸俗社會學是指對復雜的社會現象作簡單化的、反科學的解釋。它片面地夸大了社會發展的個別因素,如過分強調技術、生產組織的形式、經濟、政治、意識形態等的作用,或者說,它簡單化地理解意識形態的階級制約性,這就必然曲解了歷史唯物主義。庸俗社會學的見解在哲學、文藝、歷史、語言等等學科都有所表現。在二十年代的蘇聯,某些學者的庸俗社會學理論在哲學、文學、美學等方面曾泛濫一時,其主要錯誤傾向是,否認意識形態的相對獨立性,將一切思想形式直接從生產方式中引伸出來,簡單化地理解作家的創作同階級斗爭的關系。庸俗社會學在我國學術界也時有表現,特別是在“文革”期間。列寧認為,庸俗社會學理論是對唯物主義的極端庸俗化,是對歷史唯物主義的可笑的模仿。
在文藝美學方面,庸俗社會學的主要特點是無視文學藝術本身的特點和規律,對復雜的文藝現象(如文藝創作、批評、欣賞等方面)作機械的、形而上學的、社會學的詮釋。如對于文藝作品,庸俗社會學者認為,它不是一定的社會生活在作家頭腦中反映的產物,而只是一般社會規律和某種政治觀念的形象化,也就是說,文藝作品是直接受生產發展水平的制約。他們把文藝與政治的關系絕對化。又如,對于文藝創作,庸俗社會學者輕視深入生活和創造典型,只強調典型的共性,忽視典型的個性,不重視描寫人物和表現人物的內心活動,認為作家的任務在于說教式地說明某種概念。所以,他們既無視文藝創作的藝術技巧,也否認文藝作品應該有和它的內容相適應的完美的藝術形式。再如,對于文藝發展的歷史,庸俗社會學者也做了錯誤的論斷,他們全盤否定優秀的文化遺產,認為過去時代的文藝,都是過去時代的經濟和政治制度的宣傳品。主張新時代的文藝必須拋棄舊時代的文化遺產,重新建立所謂“純粹”的無產階級文化。
庸俗社會學是對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嚴重歪曲。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把唯物主義方法當做研究歷史的指南,才能肅清庸俗社會學在各個領域中的不良影響。
上一篇:中國文藝美學要略·學說與流派·應感
下一篇:中國文藝美學要略·人物·張彥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