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71】中國式思維
(曾仕強著,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6萬字,2017年3月第1版,58元)
△共24章。列舉出中國人的基本性格、基本信條、基本立場、矛盾心態、心靈狀態、衡量標準、判斷標準、基本態度、復合標準和必要修養,以便歸納出中國人的共同問題,尋找出現代中國人應有的素養。
○中國人的基本精神:一切都是不一定,不一定也不一定,從不一定到一定,一定含有不一定,變來變去都一樣,一樣會變來變去。
○中國人的基本信條:堅持以不變應萬變、以不變應萬變是變、變到和沒有變一樣、有所變又有所不變、持經達變以求合理、合理應變叫作時中。
○中國人的基本立場:既不表示贊成,也不表示反對;應該反對才反對,否則就贊成;有本事不可以隨便表現出來;深藏不露才不致一表現就死;可以騙人,千萬不能騙自己;保留顏面,促使自己好好表現。
○中國人的矛盾心態:喜歡管人,卻不喜歡被管;一方面自大,一方面自卑;被抓住時很乖,一放手便作怪;自己含糊,卻罵人不清楚;害怕被討好,又怕受冷落;遇有矛盾設法把它化解。
○中國人的心靈狀態:隨時隨地都十分自由、自由之中都講求倫理、與人有關的事都主觀、科學也不可能純客觀。
○中國人的衡量標準:不喜歡單一的衡量標準,多重標準以尋求合理點、有時候對外人比較客氣、有些事對自己人更寬厚、看起來親疏有別不公平、注重長期性和綜合性的平等。
○中國人的判斷標準:妥當性往往大于真實性、虛安和誠信并沒有關系、和合性常常大于分別性、合中有分容易維持和諧、合理性層次高于合法性、我們只能接受合理的法。
○中國人的基本態度:習慣于含含糊糊中找出明朗的答案、用彼消我長的較量精神彼此拉扯、自愿追隨也可長相左右、以下賭注的心態來尋找合理平衡點。
○中國人的復合標準:害怕權威卻又不服從權威、喜歡表現卻又害怕表現、個人主義卻又重視團體、沒有意見便是很有意見、不用擔心就是各自小心、中國人主張合理就好。
○中國人的必要修養:明辨隨機應變和投機取巧、把圓通和圓滑切實分清楚、分辨虛安和欺騙的差異性、辨別藝術和權術的分界點、區別“大我”與“小我”的同和異、弄清楚經和權之間的配合。
○現代中國人的共同問題:腦筋時常不清楚、對自己很不了解、說什么融合中西、談什么他山之石,對自己缺乏信心、不認真提升自己。
○現代中國人應有的素養:重新認識中華文化、先做好一個中國人、建立中國人的觀點、客觀比較中西文化、尊重各種文化特性、自然成為世界主流。
○西方的柏拉圖曾經走遍地中海北岸,企圖勸阻當時的國君采用奴隸制度和殖民政策。中國的孔子同樣周游列國,設法說服諸侯不要追求功名利祿,橫行霸道。但是,柏拉圖的二元宇宙論和孔子的一以貫之的主張不同,這也造成西方文化和中華文化的重大差異。假若柏拉圖有機會和孔子見面,交換一下研究的心得,也許世界大同早已完成。
○作為一個中國人,最好切記八個字:“不可不變,不可亂變”。
○有矛盾才會產生變化,有變化才可能進步。
○中國人的良心,表現在為子孫設想上。千萬不能留下壞榜樣,以免禍延子孫。
上一篇:中國大歷史
下一篇: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