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岱:西湖香市
張岱
西湖香市,起于花朝,盡于端午。山東進香普陀者日至,嘉湖進香天竺者日至,至則與湖之人市焉,故日香市。然進香之人市于三天竺,市于岳王墳,市于湖心亭,市于陸宣公祠,無不市,而獨湊集于昭慶寺,昭慶兩廊故無日不市者。三代八朝之骨董,蠻夷閩貊之珍異,皆集焉。
至香市,則殿中邊甬道上下、池左右、山門內外,有屋則攤,無屋則廠,廠外又棚,棚外又攤,節節寸寸。凡胭脂簪珥、牙尺剪刀,以至經典木魚、邪兒嬉具之類,無不集。此時春暖,桃柳明媚,鼓吹清和,岸無留船,寓無留客,肆無留釀。袁石公所謂“山色如娥,花光如頰,波紋如綾,溫風如酒”,已畫出西湖三月。而此以香客雜來,光景又別:士女閑都,不勝其村妝野婦之喬畫;芳蘭薌澤,不勝其合香芫荽之薰蒸;絲竹管弦,不勝其搖鼓欱笙之聒帳;鼎彝光怪,不勝其泥人竹馬之行情;宋元名畫,不勝其湖景佛圖之紙貴。如逃如逐,如奔如追,撩撲不開,牽挽不住,數百十萬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日簇擁于寺之前后左右者,凡四閱月方罷,恐大江以東,斷無此二地矣。
崇禎庚辰三月,昭慶寺火。是歲及辛巳、壬午洊饑,民強半餓死。壬午虜鯁山東,香客斷絕,無有至者,市遂廢,辛巳夏,余在西湖,但見城中餓殍舁出,扛挽相屬。時杭州劉太守夢謙,汴梁人,鄉里抽豐者,多寓西湖,日以民詞饋送。有輕薄子改古詩誚之曰:“山不青山樓不樓,西湖歌舞一時休。暖風吹得死人臭,還把杭州送汴州。”可作西湖實錄。
本文選自張岱《陶庵夢憶》,又見于他的《西湖夢尋》,文字稍異。這兩部散文集都著于明亡以后,作者“無所歸止,披發入山,駴駴為野人”之時。他在《西湖夢尋》序中說:“余生不辰,闊別西湖二十八載,然西湖無日不入吾夢中,而夢中之西湖,實未嘗一日別余也?!彼詫ξ骱倪@一片深情,寫下了不少優美的散文。本文以憶舊談往的筆調,描述了西湖香市的興廢,并寄寓了深沉的興亡之感。
作者先極其簡練地交代了西湖香市的時間及其由來,再扼要說明香市分布之廣,遍于三天竺、岳王墳、湖心亭、陸宣公祠,使讀者對西湖香市的概貌有了大致的了解和初步的印象。然后推出香市最熱鬧繁盛的地方—昭慶寺。集市以昭慶寺為中心,向周圍輻射,作者以殿中邊甬道上下、池左右、山門內外,有屋則攤,無屋則廠,廠外有篷,篷外有攤,節節寸寸”這樣一組短促緊湊的句子來描繪鱗次櫛比的市肆,形象生動。貨物之盛,既有“三代八朝之骨董,蠻夷閩貊之珍異”,又有“胭脂簪珥、牙尺剪刀、經典木魚、伢兒嬉具”等普通商品,琳瑯滿目,應有盡有,細大不捐,包羅萬象,把民間集市的特點、熱鬧場面寫得玲瓏剔透。
集市之設,是因為人們貿易的需要。西湖香市的主體,不是列肆貨物,而應該是往來穿梭于其間的人們。張岱是位具有敏銳觀察力和高超表現力的優秀散文家,捕捉形象,渲染氣氛,畫龍點睛是他的特長。他的一些山水紀游散文,在描繪自然的同時,總不忘點畫人物,意隨筆到,皆成佳趣。在這篇作品里,他就把全文的重點放到人的活動上。西湖的春天,風和日麗,柳暗花明,游人如云,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歷代騷人墨客題詠春湖的篇什已復不少,張岱還能寫出什么新意來呢?他先拈出袁宏道(號石公)《初至西湖記》中描繪三月西湖的名句,使人覺得西湖真如一個綽約多姿的女子,眼前浮現出蘇軾“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所寫到的意境。但接著筆鋒一轉:“而此以香客雜來,光景又別?!睆堘芬贿B用了五個排比句,通過對比來表現香市的獨特風貌。人們津津樂道的“士女閑都”、“芳蘭薌澤”比不過“村妝野婦”、“合香蕪荽”;往日悠逸的“絲竹管弦”,被喧鬧的“搖鼓欱笙”所取代;文人學士熱衷的“鼎彝光怪”、“宋元名畫”,在這里失去了市場優勢,因為香客們偏愛“泥人竹馬”、“湖景佛圖”。作者意猶未盡,再用“如逃如逐,如奔如追,撩撲不開,牽挽不住”四個排比句,將香市人湖如涌、喧聲動地的熱鬧氣氛寫足。在這一段描寫中,作者巧妙運用句式整齊、音節瀏亮、手法鋪陳的賦體,揉合到散文創作中,不僅極其傳神地刻劃出香市的特色,而且卓然不群的表現手法使這一段顯得十分醒豁,突出了全文的重點。
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作者以沉重的心情記載了變故迭起,西湖香市在天災人禍的交困下終于荒廢。關于杭州太守劉夢謙的一段記載,饒有深意。作者雖然沒有明寫劉夢謙與西湖香市之廢的直接關系,但“饑殍舁出,扛撓相屬“的慘狀和寓居西湖的寄生蟲是多么鮮明的對照!民不聊生的社會現狀,醉生夢死的統治者,這之間不難找出深刻的聯系。作者用這樣一個貪官的故事作結束,不僅是為西湖香市之廢揭示原因,也是對明王朝的滅亡所作的沉痛反思。
美,不僅是客觀存在,同時也是心靈觀照的產物?!吧酱ㄖ沱悾L俗之淳美”,這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是古代散文中習見的題材,但作家筆下的山水和風俗,往往帶有鮮明的思想烙印,由于歷史的原因,或是成為《桃花源記》式的烏托邦,或是成為閑適淳樸的隱逸樂地。而《西湖香市》則象一幅平實的民間風俗圖,真切而自然。美向何處尋?張岱獨具慧眼地從村妝野婦、泥人竹馬中發現了美,表現出與眾不同的審美情趣。這大概與晚明文藝思潮的解放、平民意識的興起是分不開的。
上一篇:袁宏道《西洞庭》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送東陽馬生序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