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宏道:西洞庭
袁宏道
西洞庭之山,高為縹緲,怪為石公,巉為大小龍,幽為林屋,此山之勝也。石公之石,丹梯翠屏;林屋之石,怒虎伏群;龍山之石,吞波吐浪。此石之勝也。隱卜龍洞,市居消夏,此居之勝也。涵村梅,后堡櫻,東村桔,天王寺橙,楊梅早熟,枇杷再接,桃有四斤之號,梨著大柄之稱,此花果之勝也。杜圻傳范蠡之宅,角里有先生之村,龍洞筑易老之室,此幽隱之勝也。洞天第九,一穴三門,金庭玉柱之靈,石室銀戶之跡,此仙跡之勝也。山色七十二,湖光三萬六,層巒疊嶂,出沒翠濤,彌天放白,拔地插青,此山水相得之勝也。紀包山者,雖云燦霞鋪,大約不出此七勝外。
余居山凡兩日,籃輿行綠樹中,碧蘿垂幄,蒼枝掩徑,坐則青山列屏,立則湖水獻玉。一巒一壑,可列名山,敗址殘石,堪入圖畫。天下之觀止此矣。陶周望曰:“余登包山,而始知西湖之小也。六橋如房中單條畫,飛來峰盆景耳。”余亦謂楚中雖多名勝,然山水不相遇。湘君、洞庭遇矣,而荒寂絕人煙,竹樹空疏,石枯土赪。博觀載籍,與洞庭為配者,或者圓嶠、方壺乎?若方內(nèi)則故居然第一矣。
明萬歷二十三年(1595),袁宏道與友人陶望齡(字周望)同游太湖東、西洞庭二山。有詩作《泊西洞庭》。此文約作于同年。
西洞庭,即洞庭西山。因處太湖中洞山、庭山之西而得名。又因其四面為水包圍,又稱包山。是太湖中最大的山島。
這篇文章分兩段記游。前一段文字,作者并不著眼于眼前景物的勾畫,而是抓住各個景點的突出特點,有代表性的,從不同的方面,對洞庭西山的勝景作出全面的概括和介紹,總言為“七勝”:
其一曰“山之勝”。西洞庭之主峰縹緲峰,為太湖群峰之巔,巍峨聳峙于山島中央。雄奇高峻,氣勢磅礴。登其峰,太湖美景盡收眼底,故曰“高”。石公山,位于西洞庭之西南角,一峰陡入湖中。清沈彤《石公山》載:“西山之勝數(shù)十,名者六七,石公山最著。”山中巖石,千姿百態(tài),故曰“怪”。大小龍山,高峭險峻,巉巖嶙峋,故曰“巉”。林屋山下有林屋洞天(俗稱龍洞),蜿蜒曲折,深邃莫測,故曰“幽”。其二曰“石之勝”。石公山之石,峭壁競舉,奇峰刺天,唐陸龜蒙有《石板》詩云:“一片倒山屏,何時隳洞門?”作者以“丹梯翠屏”作比,顯示其鮮明色調(diào)和逼真形象,作靜態(tài)描繪。林屋山之石,《吳縣志》載:“山上亂石如犀象、牛羊,起伏蹲臥者,稱齊物觀”,故作者以“怒虎伏群”作比。對龍山之石,作者則以“吞波吐浪”作比。此二處,作者既摹擬其形狀,又顯示出氣勢,作動態(tài)描繪。其三曰“居之勝”。相傳龍洞為太湖西山洞仙水府,龍王居處,消夏灣則為春秋時吳王避暑之所,作者選取這兩處景點作為隱居之地,既寫出洞庭西山世外桃源之境,又為其蒙上一層神話色彩,增加了一種神秘感。其四曰“花果之勝”。洞庭西山盛產(chǎn)水果。“涵村梅,后堡櫻,東村桔,天王寺橙”,皆遠近聞名。見于記載的,如明王鏊《姑蘇志》云:“楊梅為吳中佳品,味不減閩之荔枝。”《吳郡志》載:洞庭山之柑,“其品特高,芳香超勝,為天下第一。”《太湖備考》載:“桔出東西兩山,所謂洞庭紅是也。古人吟為上品,名播天下。”等等不一而足。其五曰“幽隱之勝”。西洞庭古跡甚多,作者列舉出的有范蠡之宅、漢初隱士甪里所居之村、宋李彌大知平江府(今蘇州市)罷政后所居易老堂等。其六曰“仙跡之勝”。據(jù)《吳縣志》等書記載,道書稱林屋洞為第九洞天,也叫左神幽虛之天。有丙洞、雨洞、晹谷洞三門同為一穴。中有石室、銀房、金庭、玉柱、石鐘、石鼓,內(nèi)石門名隔凡。作者所記;“洞天第九,一穴三門,金庭玉柱之靈,石室銀戶之跡”。皆有稽考之據(jù)。其七曰“山水相得之勝”。據(jù)稱太湖有大小山峰七十二座,面積約三萬六千頃。唐皮日休,《泛太湖長歌》云:“三萬六千頃,頃頃玻璃色。”作者言其“山色七十二,湖光三萬六”,為紀實。在此山光水色之中,西洞庭可謂“層巒疊嶂,出沒翠濤,彌天放白,拔地插青”。對這些景致,都以十分簡潔的筆法,道出其形勢,描出其姿勢,顯出其氣勢。
文章后一段文字記其感受。作者在山中游覽兩天,往來綠樹叢中,所見“碧蘿垂幄,蒼枝掩徑”,一派郁郁蔥蔥的景象。此間山水亦能引逗人的游興:“坐則青山列屏,立則湖水獻玉”。不僅寫出坐立不同視點中的景致,而且以擬人的手法將山水寫活了。至于那青巒碧波,一如“列屏”,一似“獻玉”,“一巒一壑,可列名山;敗址殘石,堪入圖畫。天下之觀止此矣。”接著,作者先借友人之口,以其與杭州西湖相比。說登上西洞庭山就會感到西湖的“六橋”,僅如“房中單條畫”;而杭州的“飛來峰”,不過“盆景”耳。可見杭州西湖山水之小。此處以小大之比,顯示洞庭西山宏偉氣魄。接著作者又以楚中的名勝相比。說楚中名勝雖多,而山光水色相得益彰者甚少,并以湘水和洞庭湖相遇為例,言其“荒寂絕人煙,竹樹空疏,石枯土赪”,絕無美景可觀。此處以多少對比,顯示出洞庭西山之美為世間少有,認為能和西洞庭相比的只有圓嶠、方壺等海外仙山;而在海內(nèi),西洞庭當為第一山川形勝之地。
這篇文章具有高度的藝術概括力。作者對西洞庭的山水之勝,以駢文偶句加以羅列,給人以言之不盡、美不勝收的感受。同時,記敘有關傳說亦為山川增加神奇的色彩。
上一篇:符載《襄陽北樓記》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張岱《西湖香市》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