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丘論楛矢
【原文】
仲尼在陳,有隼集于陳侯之庭而死,楛矢貫之,石砮[1],其長尺有咫。陳惠公使人以隼如仲尼之館問之[2]。仲尼曰:“隼之來也遠矣!此肅慎氏之矢也[3]。昔武王克商,通道于九夷、百蠻[4],使各以其方賄來貢,使無忘職業。于是肅慎氏貢楛矢、石砮,其長尺有咫。先王欲昭其令德之致遠也,以示后人,使永監焉,故銘其栝曰‘肅慎氏之貢矢’[5],以分大姬、配虞胡公而封諸陳[6]。古者,分同姓以珍玉,展親也;分異姓以遠方之職貢,使無忘服也。故分陳以肅慎氏之貢。君若使有司求諸故府,其可得也。”使求,得之金櫝[7],如之。
【注釋】
[1]隼(sǔn):鷹的一種。楛(hù)矢:用楛木做桿的箭。石砮(nǔ):石制的箭頭。
[2]陳惠公:陳哀公之孫,名吳。
[3]肅慎:古代北方部落名。一作息慎、稷慎。商周時居東北地區,從事狩獵。
[4]九夷、百蠻:泛指南北方各少數民族。
[5]栝(guā):箭尾扣弦的地方。
[6]大姬:周武王的長女。虞胡公:虞舜的后代,封地在陳。
[7]金櫝(dú):用金帶裝飾的木盒。
【譯文】
孔子在陳國時,有一只鷹墜落在陳侯的庭院里死了。原來是楛木做的箭射穿了它的身體,箭頭是用尖石做的,箭身有一尺八寸長。陳惠公派人帶著這只鷹,來到孔子住的館舍詢問。孔子說:“這只鷹來得夠遠的!你看它身上的箭是北方肅慎氏制造的。從前周武王打敗了商,開通了去往南北方各少數民族居住地的道路,命令他們各自拿出本地的特產進貢,使他們不忘記各自所從事的職業。于是肅慎氏就向周天子進貢楛矢和石砮,箭長一尺八寸。武王為了彰明他能使遠方民族歸附的威德,以此來告示后人,讓他們永遠看到自己的權威,所以在箭尾扣弦處刻上‘肅慎氏進貢之箭’的字樣,把它送給大女兒,并隨嫁給虞胡公而帶到他的封地陳國。古時候,帝王把珍玉分賜給同姓,用來表示血緣的親近;把遠方敬獻的貢品分賜給異姓,使他們不忘事奉天子。虞胡公是異姓,所以把肅慎氏敬獻的貢品分給了陳國。國君如果派管事的去舊府里尋找,大概還能找到。”陳惠公于是派人尋找,果然在金飾的木盒里發現了楛矢,像孔子所說的一樣。
上一篇:《孔丘論大骨》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孔丘謂公父文伯之母知禮》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