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主義與中國前途
(1906年)
孫中山
【原文】
今天諸君踴躍來此,兄弟想來,不是徒為高興,定然有一番大用意。今天這會,是祝《民報》的紀元節。《民報》所講的是中國民族前途的問題,諸君今天到來,一定是人人把中國民族前途的問題放在心上,要趁這會兒大家研究的。兄弟想《民報》發刊以來已經一年,所講的是三大主義:第一是民族主義,第二是民權主義,第三是民生主義。
至于民權主義,就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將來民族革命實行以后,現在的惡劣政治固然可以一掃而盡,卻是還有那惡劣政治的根本,不可不去。中國數千年來都是君主專制政體,這種政體,不是平等自由的國民所堪受的。要去這政體,不是專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試想明太祖驅除蒙古,恢復中國,民族革命已經做成,他的政治卻不過依然同漢、唐、宋相近。故此三百年后,復被外人侵入,這是政體不好的原故,不是(做)政治革命是斷斷不行的。研究政治革命的功夫,煞費經營。至于著手的時候,卻是同民族革命并行。我們推倒滿洲政府,從驅除滿人那一面說是民族革命,從顛覆君主政體那一面說是政治革命,并不是分作兩次去做。講到那政治革命的結果,是建立民主立憲政體。照現在這樣的政治論起來,就算漢人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法蘭西大革命及俄羅斯革命,本沒有種族問題,卻純是政治問題;法蘭西民主政治(體)已經成立,俄羅斯虛無黨也終要達這目的。中國革命之后,這種政體最為相宜,這也是人人曉得的。
惟尚有一層最要緊的話,因為凡是革命的人,如果存有一些皇帝思想,就會弄到亡國。因為中國從來當國家做私人的財產,所以凡有草莽英雄崛起,一定彼此相爭,爭不到手,寧可各據一方,定不相下,往往弄到分裂一二百年,還沒有定局。今日中國,正是萬國虎視眈眈的時候,如果革命家自己相爭,四分五裂,豈不是自亡其國?近來志士都怕外人瓜分中國,兄弟的見解卻是兩樣。外人斷不能瓜分我中國,只怕中國人自己瓜分起來,那就不可救了!所以我們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國民政府。這不止是我們革命之目的,并且是我們革命的時候所萬不可少的。
說到民生主義,因這里頭千條萬緒,成為一種科學,不是十分研究不得清楚。并且社會問題隱患在將來,不像民族、民權兩問題是燃眉之急,所以很少人去理會它。雖然如此,人的眼光要看得遠。凡是大災大禍沒有發生的時候,要防止它是容易的;到了發生之后,要撲滅它卻是極難。社會問題在歐美是積重難返,在中國卻還在幼稚時代,但是將來總會發生的。到那時候收拾不來,又要弄成大革命了。革命的事情是萬不得已才用,不可頻頻傷國民的元氣。我們實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時候,須同時想法子改良社會經濟組織,防止后來的社會革命,這真是最大的責任。
于今先說民生主義所以要發生的原故。這民生主義,是到19世紀之下半期才盛行的。以前所以沒有盛行民生主義的原因,是由于文明沒有發達。文明越發達,社會問題越要緊。這個道理,很覺費解,卻可以拿淺顯的事情來作譬喻。大凡文明進步,個人用體力的時候少,用天然力的時候多,那電力、汽力比起人的體力要快千倍。舉一例來說,古代一人耕田,勞身焦困,所得谷米至多不過供數人之食。近世農學發達,一人所耕,千人食之不盡,因為他不是專用手足,是借機械的力去幫助人工,自然事半功倍。故此古代重農工,因他的生產剛夠人的用度,故他不得不專注生產。近代卻是兩樣。農工所生產的物品,不愁不足,只愁有余,故此更重商業,要將貨物輸出別國,好謀利益,這是歐美各國大概一樣的。照這樣說來,似乎歐美各國應該家給人足、樂享幸福,古代所萬不能及的。然而試看各國的現象,與剛才所說正是反比例。統計上,英國財富多于前代不止數千倍,人民的貧窮甚于前代也不止數千倍,并且富者極少,貧者極多,這是人力不能與資本力相抗的緣故。古代農工諸業都是靠人力去做成,現時天然力發達,人力萬萬不能追及,因此農工諸業都在資本家手里。資本越大,利用天然力越厚,貧民怎能同他相爭,自然弄到無立足地了。社會黨所以提倡民生主義,就是因貧富不均,想要設法挽救;這種人日新月異,遂變為一種很繁博的科學。其中流派極多,有主張廢資本家歸諸國有的,有主張均分于貧民的,有主張歸諸公有的,議論紛紛。凡有見識的人,皆知道社會革命,歐美是決不能免的。
這真是前車可鑒,將來中國要到這步田地,才去講民生主義,已經遲了。這種現象,中國現在雖還沒有,我們雖看不見,但我們子孫總看得見的。與其將來弄到無可奈何,才去想大破壞,不如今日預籌個防止的法子。況且中國今日如果實行民生主義,總較歐美易得許多。因為社會問題是文明進步所致,文明程度不高,那社會問題也就不大。舉一例來說,今日中國貧民,還有砍柴割禾去謀生活的,歐美卻早已絕跡。因一切謀生利益盡被資本家吸收,貧民雖有力量,卻無權利去做,就算得些蠅頭微利,也決不能生存。故此社會黨常言,文明不利于貧民,不如復古。這也是矯枉過正的話。況且文明進步是自然所致,不能逃避的。文明有善果,也有惡果,須要取那善果。歐美各國,善果被富人享盡,貧民反食惡果,總由少數人把持文明幸福,故成此不平等的世界。我們這回革命,不但要做國民的國家,而且要做社會的國家,這決是歐美所不能及的。
歐美為甚不能解決社會問題?因為沒有解決土地問題。大凡文明進步,地價日漲。譬如英國一百年前,人數已有一千余萬,本地之糧供給有余;到了今日,人數不過加三倍,糧米已不夠二月之用,民食專靠外國之粟。故英國要注重海軍,保護海權,防糧運不繼。因英國富人把耕地改做牧地,或變獵場,所獲較豐,且征收容易,故農業漸廢,并非土地不足。貧民無田可耕,都靠做工糊口,工業卻全歸資本家所握,工廠偶然停歇,貧民立時饑餓。只就倫敦一城計算,每年冬間工人失業的常有六七十萬人,全國更可知。英國大地主威斯敏士打公爵有封地在倫敦西郊,后來因擴張倫敦城,把那地統圈進去,他一家的地租占倫敦地租四分之一,富與國家相等。貧富不均竟到這地步,“平等”二字已成口頭空話了!
大凡社會現象,總不能全聽其自然,好像樹木由它自然生長,定然枝蔓,社會問題亦是如此。中國現在資本家還沒有出世,所以幾千年地價從來沒有加增,這是與各國不同的。但是革命之后,卻不能照前一樣。比方現在香港、上海地價比內地高至數百倍,因為文明發達,交通便利,故此漲到這樣。假如他日全國改良,那地價一定是跟著文明日日漲高的。到那時候,以前值一萬銀子的地,必漲至數十萬、數百萬。上海50年前,黃浦灘邊的地本無甚價值,近來竟加至每畝數十萬元,這就是最顯明的證據了。就這樣看來,將來富者日富,貧者日貧,10年之后,社會問題便一天緊似一天了。這種流弊,想也是人人知道的,不過眼前還沒有這現象,所以容易忽略過去。然而眼前忽略,到日后卻不可收拾。故此,今日要籌個解決的法子,這是我們同志應該留意的。
聞得有人說,民生主義是要殺四萬萬人之半,奪富人之田為己有: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隨口說去,那不必去管他。解決的法子,社會學者所見不一,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價的法。比方地主有地價值一千元,可定價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將來因交通發達價漲至一萬,地主應得二千,已屬有益無損,贏利八千,當歸國家。這于國計民生,皆有大益。少數富人把持壟斷的弊病自然永絕,這是最簡便易行之法。歐美各國地價已漲至極點,就算要定地價,苦于沒有標準,故此難行。至于地價未漲的地方,恰好急行此法,所以德國在膠州灣、荷蘭在爪哇已有實效。中國內地文明沒有進步,地價沒有增長,倘若仿行起來,一定容易。兄弟剛才所說社會革命,在外國難,在中國易,就是為此。行了這法之后,文明越進,國家越富,一切財政問題斷不至難辦。現今苛捐盡數皆除,物價也漸便宜了,人民也漸富足了。把幾千年捐輸的弊政永遠斷絕,漫說中國從前所沒有,就歐美日本雖說富強,究竟人民負擔租稅未免太重。中國行了社會革命之后,私人永遠不用納稅,但收地租一項,已成地球上最富的國。這社會的國家,決非他國所能及的。我們做事,要在人前,不要落人后。這社會革命的事業,定為文明各國將來所取法的了。
總之,我們革命的目的是為眾生謀幸福,因不愿少數滿洲人專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專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數富人專利,故要社會革命。這三樣有一樣做不到,也不是我們的本意。達了這三樣目的之后,我們中國當成為至完美的國家。
(選自《孫中山全集》,中華書局1981年版)
【賞析】
孫中山先生的演講內涵博大精深,語言風格明快典雅,他風趣幽默的口才機智、他“中華英雄”的人格魅力,以及他瀟灑謙和的君子風度,無一不使得其演講具有非同一般的魅力。三民主義是中山先生最核心的政治思想,是同盟會的革命綱領和旗幟,他在多個場合和多個時間都進行過闡述。
此篇演講發表于1906年12月,是先生在《民報》創刊周年紀念會上所作的演講。一開場,先生就熱情洋溢地贊美聽眾關心民族命運的熱情,拉近了與聽眾的距離,同時也突出了演講的重大意義。先生肯定地說大家到這里來是將國家民族的前途問題橫在心上來的,是有一番大用意的。他用了尊稱“諸君”,并自稱為“兄弟”,還用了“踴躍”等褒義詞,末一句將論點落到《民報》發刊以及《民報》所宣傳的三民主義上,態度非常謙和,并沒有高高在上地宣揚理論,而是說要與大家共同研究研究。這一獨特的開場白無疑將在場的所有聽眾有力地凝聚到了一起,為下面的演講內容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先生此番演講的主體部分深入淺出地對三民主義的內容進行了闡述,并著重闡述了可以避免現今資本主義正面臨著的貧富分化問題。三民主義即三大主義:第一是民族主義,第二是民權主義,第三是民生主義。民權主義是三民主義之根本。先生認為中國幾千年來存在著的君主專制政體是中國遭受外族入侵的根源,民權主義的目的就是要通過民主革命建立國民政府,推翻清王朝的統治,使人們不要再抱有當皇帝的幻想。先生民生主義的論點細細分析來看,確實是顯示了非凡的預見能力的。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發展,民生問題必然會凸顯出來,先生指出:“這真是前車可鑒,將來中國要到這步田地,才去講民生主義,已經遲了。這種現象,中國現在雖還沒有,我們雖看不見,但我們子孫總看得見的。”這樣的高瞻遠矚令人震驚,民生問題現在正是困擾著我們國家、民族的大問題,也正是被高度重視的問題,而且先生所言的貧富分化的問題隨著基尼系數的不斷升高,在當今中國也是相當嚴重的。
先生將各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歷程研究得如此透徹,從得出的社會發展規律當中,為本國未來發展中將要遇到的問題都作了預見、估計,并提出了解決的辦法,這是非常具有現實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先生還預見到的一個可以說也在當今許多國家存在,甚至到了難以解決的地步的嚴重問題。先生認為,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發展,人口逐漸增多,地價會不斷攀升,必然會導致貧富的嚴重分化。由此,先生提出了最簡便易行的將少數富人把持壟斷土地的弊病根除的解決辦法。時代發展到今天,先生所言的這幾條都應驗了,國家也正在全力地解決這些問題。
演講的結尾,先生號召大家共同研究,共成此舉。整個演講,首尾照應,動人心魄,達到激發起民眾參與到革命大潮中來的目的,是深入淺出、言近旨遠的典范。總體看來,先生的民族主義把握住了民族獨立的根本,民權主義把握住了民權政治的核心,而民生問題是國家富強的最終目標。民族主義是基礎,民權主義是核心,民生主義是目標,三民主義歸結起來就是以民為本,實現民有、民治、民享。
中山先生的此番演講內涵無比博大,語言明白曉暢,通俗易懂,列舉并分析了世界各國發展的實例來探索我國發展的道路,橫跨中外,縱貫古今,條理清晰,深入淺出地將三民主義這一政治理論闡述得相當透徹,到今天,對于我們國家的建設發展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參考價值。中山先生的演講不僅是我國演講史上的一筆豐厚的寶貴遺產,在世界演講史上也是不可多得的優秀篇章。
上一篇:楊振寧《讀書教學四十年》全文與賞析
下一篇:馮玉祥《國慶演詞》全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