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國人民進行的抗日民族解放戰爭。
1937年7月7日,日本軍隊向北平附近宛平縣的蘆溝橋發動進攻,8月13日又在上海發動進攻。兩地中國軍民奮起抗戰,全國抗日戰爭爆發。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了7月15日《中國共產黨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23日,蔣介石發表了關于國共合作的談話,國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1937年8月25日,共產黨在陜北洛川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制定了抗日救國十大綱領,作為領導全國人民抗日的根本方針。1938年3月29日至4月1日,國民黨在武漢召開臨時全國代表大會,制定了《抗戰建國綱領》。兩個綱領均以日本侵略者為主要敵人。國民黨領導的軍隊擔負正面戰場的抗戰任務,共產黨領導的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和新編第四軍,開入敵后進行抗日游擊戰爭。
1937年7月至1938年10月,為抗日戰爭的戰略防御階段。日本侵略軍以極端驕橫的態度,瘋狂擴大占領地,妄圖速戰速決滅亡中國。正面戰場上,國民黨軍隊先后進行了平津、上海、張家口、太原、德州、南京、徐州、武漢等保衛戰,其中1938年3月徐州保衛戰中的臺兒莊一戰取得重大勝利。正面戰場上的作戰推延了日本對中國的占領,但不能阻止日軍的侵略,華北、華東、華中、華南等地大片領土淪陷,上述地區的重鎮相繼陷落,國民黨軍隊撤向大西南和西北地區。但是這時敵后的抗戰方興未艾。主力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后立即開赴抗日前線,1937年9月一一五師平型關一戰,予敵重創,取得全國抗戰以來的第一次大勝利。八路軍在忻口等戰役中也連獲勝利。上海、太原失陷前后,八路軍深入敵后,發動群眾,廣泛開展抗日游擊戰爭,創建了晉察冀、晉冀魯豫、晉綏、山東抗日根據地。新四軍在華中敵后開辟了蘇南、皖南和江北抗日根據地。抗日根據地里經過民主選舉,建立起抗日民主政權,實行減租減息政策,調動了各階級的抗日積極性。東北敵后東北抗日聯軍的抗日斗爭,在全國抗戰爆發后發展到高峰。這樣,敵人在占領區不斷受到打擊,日偽統治不能穩定。
1938年10月,日軍占領武漢、廣州后,停止了擴大占領地的軍事行動,抗日戰爭轉入戰略相持階段。原因是:日軍占領了中國大片國土,并建立了殖民統治。但由于其戰線延長,又由于對占領地的占領不能鞏固,投下重兵固守的重要城鎮和交通要道處在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游擊戰爭的經常進攻之下,處在解放區的包圍之中,因此感到兵力不足,“后方”威脅很大,而停止擴大占領地,進行鞏固占領地。相持階段,日軍以主要力量進攻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民,對國民黨以政治誘降為主,以軍事進攻為輔。在日本這種新的侵華方針影響下,1938年底,以汪精衛為首的國民黨親日派公開投敵叛國,在南京建立傀儡政權,配合日軍進攻抗日根據地。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親英美派,繼續留在抗日陣營中,曾舉行長沙會戰等重要戰役、戰斗,予敵重創。但抗日較前消極,反共積極。1939年1月,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制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方針,隨后發動了三次反共高潮。解放區在日偽頑夾攻下處在極度困難之中。共產黨采取正確的方針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堅持對日作戰。解放區軍民擔負起主要抗日任務,在對日軍反“掃蕩”、反“蠶食”、反“清鄉”斗爭中,表現出超乎尋常的大勇大智。1940年8月至12月八路軍發動百團大戰,消滅日偽軍四萬六千三百多人。通過實行對敵斗爭、三三制政權、減租減息、精兵簡政、整頓三風、發展生產、加強黨的一元化領導、擁政愛民和擁軍優抗等項政策,戰勝了由于日偽頑夾攻、封鎖和自然災害造成的嚴重困難,鞏固了抗日根據地,為舉行反攻和奪取抗戰的勝利作了精神上和物質上的準備。
1944年,解放區軍民開始對日本侵略軍舉行局部反攻。同時,日本為挽救在太平洋戰場上的危機,打通大陸交通,發動了對國民黨戰場的豫湘桂戰役。國民黨軍隊潰敗。國統區人民對國民黨丟城棄地,和反動腐敗的政治經濟統治強烈不滿和異常失望,要求廢止一黨專政,實施憲政呼聲日益高昂,在共產黨提出的民主聯合政府主張的指引下,掀起了民主運動的新高潮。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前夕,中國共產黨召開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決定了“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的政治路線。幾乎同時,即同年5月5日至21日,國民黨在重慶召開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決定了“憲政”有關事項,反對民主聯合政府主張,動員全黨準備發動內戰,搶奪、獨占抗日勝利果實。中國兩種命運、兩個前途的斗爭提上日程。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出兵東北。全國規模的反攻隨之開始。8月14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舉行投降簽字儀式。9月3日為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近百年無數次反帝斗爭中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戰爭,是中華民族歷史上光輝的一頁。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弱國戰勝帝國主義強國的典范;是國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偉大勝利;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偉大勝利;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重要組成部分。抗日戰爭積累了經驗,鍛煉、發展了人民革命力量,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勝利奠定了基礎。
上一篇:抗戰前期的文學
下一篇: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