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三川皆震伯陽父論周將亡
【原文】
幽王二年[1],西周三川皆震[2]。伯陽父曰[3]:“周將亡矣!夫天地之氣,不失其序;若過其序,民亂之也。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烝[4],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實震,是陽失其所而鎮陰也。陽失而在陰,川源必塞,源塞,國必亡。夫水土演而民用也。水土無所演,民乏財用,不亡何待?昔伊、洛竭而夏亡[5],河竭而商亡[6]。今周德若二代之季矣,其川源又塞,塞必竭。夫國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之征也。川竭,山必崩。若國亡不過十年,數之紀也[7]。夫天之所棄,不過其紀?!?/p>
是歲也,三川竭,岐山崩[8]。十一年,幽王乃滅,周乃東遷[9]。
【注釋】
[1]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
[2]三川:韋昭注云“三川,涇、渭、洛,出于岐山也”。這三條河流是當時關中地區的主要水道。
[3]伯陽父:周大臣。
[4]烝(zhēng):同“蒸”,蒸發,熱氣上升。
[5]伊、洛:韋昭注云“伊出熊耳,洛出冢嶺。禹都陽城,伊、洛所近”。這兩條河流即今河南境內的洛河和伊河。
[6]河:指黃河。韋昭注云“商人都衛,河水所經”。
[7]紀:極限;法則,規律。
[8]岐山:在今陜西岐山縣東北。
[9]東遷:西周于公元前770年被犬戎攻滅后,幽王之子宜臼在大臣和諸侯的擁立下繼位(即周平王),并將國都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史稱東周。
【譯文】
周幽王二年,涇水、渭水、洛水之地都發生了地震。伯陽父說:“周朝將要滅亡了。天地之氣,不能錯失自己的次序,如果錯失了應有的位置,也是民眾打亂了它原有的次序了。陽氣沉伏在其中而不能釋放出來,陰氣壓制它而使熱氣無法上升蒸發出來,這樣一來就會發生地震?,F在三條流域都發生了地震,就是陽氣離開自己的位置而被陰氣壓制。陽氣失位而處于陰氣的壓制之下,那么河流的源頭一定會阻塞,源頭被堵塞,國家必定會滅亡。因為水流暢通無阻,才能保持土地濕潤,才能生長萬物為民取用。水流不暢,土地就會干枯,如此造成百姓缺乏財用,那么國家不滅亡還能等來什么?想當年伊水、洛水流域枯竭而夏朝滅亡,黃河枯竭而商朝滅亡。如今周朝的國運如同夏、商兩代的末世一樣了,那些河川的源頭重又被堵塞,而源頭堵塞水流必定枯竭。像那立國就一定要依山傍水,而倘若山崩水竭,那便是敗亡的征兆啊。河流枯竭,山一定會崩塌。像這樣的國家不超過十年便會滅亡,這是劫數的極限。凡是被上天所厭棄的,是不會超過這個極限的?!?/p>
就在這一年,涇水、洛水、渭水的水流枯竭,岐山崩塌。周幽王十一年,幽王被殺而使西周滅亡,于是幽王之子被迫東遷洛邑建立東周。
上一篇:《襄王拒殺衛成公》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辛俞從欒氏出奔》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