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曲賦文·圣女祠》原文與賞析
松篁臺殿蕙香幃,龍護瑤窗鳳掩扉。
無質易迷三里霧,不寒長著五銖衣。
人間定有崔羅什,天上應無劉武威。
寄問釵頭雙白燕,每朝珠館幾時歸?
據近人張采田說,李商隱這首詩既非全是寄托,又非為某一女道士所作,而是“實詠圣女,是馳赴興元時作。時義山未娶,故觸緒致感。謂有寄托者,失之”。從全詩所描寫的內容及其情感來看,頗似觀神像有感而順手寫的題壁詩,張氏所說近是。
詩之第一聯,鋪敘圣女祠的莊重華麗,“謂松竹鎖其臺殿,蕙香繞其簾幙,窗扉則畫龍鳳于其上”(《唐詩鼓吹評注》)。第二聯則具體寫圣女體態輕盈靈通,服飾之輕薄飄曳。三里霧,與五里霧同意,典出《后漢書·張楷傳》:“張楷,字公超,居弘農山中,學者隨之成市,后華陰山南遂有公超市。性好道術,能作五里霧。時關西人裴優亦能為三里霧。”后人比喻迷離恍惚不知所以然的情景為“如墮五里霧中”。這里則主要形容圣女超凡入圣的仙骨神態,不可捕捉。五銖衣,二十四銖為兩,五銖之衣可見其極輕薄。這兩句意謂圣女不畏寒冷,故終年常服極輕柔的五銖衣,望去如輕紗霧縠,宛若無有形質。這兩聯實寫圣女祠之景物,寫祠外環境、殿內裝飾,寫圣女像的逼真動人,了了分明如畫,給人濃郁的遐思。
后二聯則是通過議論寫情。崔羅什,據《酉陽雜俎》載:“長白山有夫人墓。魏孝昭之世,清河崔羅什被征夜過此。忽見朱門粉壁,一青衣出,遇什曰:‘女郎須見崔郎。’什恍然下馬,入兩重門,青衣引前曰:‘女郎乃平陵劉府君之妻,侍中吳質之女。府君先行,故欲相見。’什遂前人就床坐,其女在戶東立,與什敘溫涼。女曰:‘比見崔郎息駕庭樹,嘉君吟嘯,故欲一敘玉顏。’什與論漢魏時事,悉與《魏史》符合。什曰:‘貴夫劉氏,愿告其名。’女曰:‘狂夫劉孔才之第二子,名瑤,字仲璋。比有罪,被攝,乃去不返。’什下床辭出,女曰:‘從此十年,當更相逢。’什留玳瑁簪,女以指上玉環贈什。什上馬行數十步,回顧乃一大冢。后十年,什在園中食杏,忽云:‘報女郎信。’俄即去。食一杏未盡而卒。”劉武威,據《神仙感應錄》載:“漢武威太守劉子南從道士尹公授務成子螢火丸。佩之隱形,辟疫鬼及五兵、白刃、盜賊、兇害。永平間,與虜戰,矢下如雨,未至子南馬數尺,輒墮地,終不能傷。”由以上二則傳說來看,崔羅什與劉武威都是人間中的俊杰之士,作者以二人之形象泛指風流才俊。“人間定有”、“天上應無”,委婉表達了仙界不如人間之意,意謂有情人應向人間尋覓佳偶。胡以梅說: “人間想有崔羅什,是以住世,天上必竟無劉武威,所以不升天。二句是歇后語,定字、應字,猜疑之辭,最靈而意最直。”末聯“寄問釵頭雙白燕,每朝珠館幾時歸?”意謂:試問神像釵頭上的一雙白燕,圣女每日何時自天上的珠館歸返于此呢?此種探問,系詩人從蕙幃中見圣女像輕紗曼倩,宛如人間佳麗,遂生戀情之類思想,因有此問流出。
圣女祠地在何方,作者沒有確說,《水經注》載: “故道水合廣香川水,又西南入秦岡山,尚婆水注之。山高入云,懸崖之側,列壁之上,有神像若圖指,狀婦人之容,其形上赤下白,世名之曰圣女神,至于福應愆違,方俗是祈。”從作者赴興元時所作來看,圣女崖當在陳倉縣與大散關之間。圣女祠看來是個道觀,里面置有神女像,作為人們瞻仰、供奉的對象。此神女為那位神仙,本詩沒有交待,看來姿質美妙,所以動詩人之想望。從本詩旨意來看,詩人向往的是神女的清冷美妙,而非仙界的生活,恰恰相反,詩人滿懷人間生活的自豪感,呼出“人間定有崔羅什,天上應無劉武威”,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憧憬,也體現了詩人對神仙思想的態度。
上一篇:《詩詞曲賦文·回波樂》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詩詞曲賦文·城外土饅頭》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