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曲賦文·從姑山》原文與賞析
袁懋謙
才向麻姑叩上元,又從此地事逃禪。
雨花正滿三生界,佛日微穿一線天。
石勢吐云先擁廓,泉聲入夜欲調弦。
閑憑絕頂成孤嘯,指點盱江似輞川。
從姑山,位于江西南城縣城東南五里處,次于麻姑山而名。黎川河、盱江從山東西兩側如雙虹蜿蜒而過,山間林奇谷秀,風光旖旎,有雙石壁立若門的“鐵關”,孔竇幽邃的伏虎洞,小巧玲瓏的洞中洞——玉洞和形態畢尚的天梯石、天柱石、一線天、玉井等勝景。
作者一開頭就稱自己剛剛游完了麻姑山,然后又來到了從姑山。這里的“麻姑”指的是麻姑山,而“上元”才真正指的是麻姑。作者到此地一游戲謂之“逃禪”,即學佛,更帶有幾分風趣和幽默。接著作者又沿著 “逃禪” 繼續寫道:
雨花正滿三生界,佛日微穿一線天。
這兩句是作者用佛教的語言來描繪從姑山景色。佛教認為,佛法無邊,功德無量,能普濟眾生。所以佛祖說法,天雨香花,盛況空前。這是虛寫。下句才是實寫,說的是從姑山之景,作者把射進山崖洞穴內的一縷陽光稱之為佛日。而作者在生活中,在官場上,一定會有諸多不快,但見了從姑奇景之后,煩惱頓消。從這個意義上講,從姑奇景不也正是佛日嗎? 它使作者在迷茫之中見到了一線天。
石勢吐云先擁廓,泉聲入夜欲調弦。
這一聯前一句寫白晝之景,后一句寫夜晚之景。古人認為,山中之云乃氣體觸石所生,要不然的話,怎么會在重山疊嶂之間,云遮霧罩,使人產生一種渺如仙境的感覺?作者在這里沒有說“云觸石生”,而是說“石勢吐云”,這就賦予了山石一種靈氣,似乎它也成了有生命的東西,這樣,就把山寫活了。而到夜晚,萬籟俱寂,百川無聲,聽到的只有那如泣如訴的泉水流淌之聲,這聲音是如此之熟悉,使作者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聲音是如此之感人,使作者不由自主地想撥動琴弦,與它和樂歌唱。作者用“欲調弦”極寫泉聲的感力,又把泉聲寫活了。
閑憑絕頂成孤嘯,指點盱江似輞川。
這一聯前句寫作者登上了從姑山頂的如坪巨石,高聲長嘯抒發情懷。后句寫作者看到盱江美麗如畫的自然風光,不禁有歸隱田園之意。“閑憑絕頂”,不由得使人想起了杜甫的名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望岳》)但是,要上到 “絕項”,必然有崎嶇的山路。要經過艱難的登攀,而作者卻是“閑憑”而上,這又是何等的從容鎮定,何等的坦然自若! “孤嘯”二字,更寫出了作者孤立傲岸,慷慨不群的性格。正因為如此,當作者看到了美麗如畫的盱江風光時,才很自然的想到了王維當年篤信佛教,修行隱居的輞川別業,這里不也正是作者理想的托身之所嗎?
上一篇:《經籍、寓言故事·二鬼負尸拔出手足頭脅從人易之形改心存遇佛得道①》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詩詞曲賦文·代升天行》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