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籍、寓言故事·醫治脊僂喻》原文與賞析
譬如有人,卒患脊僂,請醫療治。醫以酥涂,上下著板,用力痛壓,不覺雙目一時并出。
中 國有句成語叫做“治病救人”,一般用來比喻通過真心誠意的批評和幫助,使人幡然感悟,改正缺點錯誤。而 《百喻經》中這篇 《醫治脊僂喻》 描寫的卻是與之相反的一個故事。
用兩塊木板去“惡治”羅鍋兒的故事,在漢文化中也不乏記載。在我國明代江盈科所著的 《雪濤小說·催科》之中和清代石成金所著的 《笑得好》之中均有類似的情節。因為有人分析上述兩者的藍本很可能就是 《醫治脊僂喻》這篇佛經故事,所以我們不妨將江氏那篇小說抄錄如下,以資佐證:
“昔有醫人,自媒能治背駝,曰: ‘如弓者,如蝦者,如曲環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一人信焉,而使治駝。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臥駝者其上; 又以一壓焉。而即踩焉。駝者隨直,亦復隨死。其子欲鳴諸官。醫人曰: ‘我業治駝,但管人直,那管人死。’”
讀罷這篇中國故事,令人啞然失笑。最明顯的感覺是它在情節發展的描述上更詳細也更直露了。《百喻經》中的那位“印度大夫” 雖然兇蠻,但也僅僅是使患者的雙目“一時并出” 而已,可中國的這位 “治駝專家”卻是 “但管人直,那管人死” 了。
綜上所述,盡管“花開兩朵”,中國印度各有一枝,但對于那種 “治病害人” 的惡劣行徑的抨擊仍然是中外一致的。雖然,人們對于這則寓言的含義的分析及領悟卻又不盡相同。例如在署名蓉生的《百喻經譯注》之中,對于前述那種暴行則僅以“顧此失彼”解之。如此,則不敢茍同矣!
“醫乃仁術”是所謂 “上、中、下”三種不同規格的大夫們的共同準則。所以,不論你是 “醫人” 的 “中醫”,還是 “醫國” 的“上醫”,都不能也不應該采取那種 “不計死活” 的虎狼之術。而 《百喻經》 中對于那位痛下殺手者的猛然抨擊,則正是以佛家 “性多哀愍”,“樂與其樂” 的 “正行”為思想原則的。醫道、佛道如是,那儒道又何嘗不如此呢?排名僅次于孔圣人的孟子講的好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做醫生,懸壺濟世,解除患者病苦,那就應該設身處地為患者著想。《醫治脊僂喻》這篇故事的寓意絕不僅僅是在諷刺世人的 “于善不知取,于惡不知斷”,也不單單是在刻意糾正某種“ 顧頭不顧腚,顧 ‘背’ 不顧命” 的片面性的思想方法,而是通過對于那種慘無人道之醫療惡行的生動描述,表現出原文作者對別有用心之醫者的深刻揭露與強烈控訴!這則佛經故事行文簡潔之至,幾無冗字,但寓意深遠。它在告誡世人:千萬不要相信那些江湖騙子,千萬不要癡迷于他們那些天花亂墜的謊言,因為一旦為其所“治”,必將悔之晚矣。
上一篇:《詩詞曲賦文·初秋夜坐》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詩詞曲賦文·升仙操》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