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1969 彩色片 10本
南斯拉夫波斯納電影制片廠攝制
導演:哈路丁—西巴·克爾瓦瓦奇 編劇:喬·萊博維奇 普·戈爾 博維奇(根據納·克拉伐夫原著改編) 攝影:奧·米里切維奇 主要演員:巴塔·日沃伊諾維奇(飾老虎) 博·德沃爾尼克(飾匝瓦多尼) 斯·佩羅維奇(飾工程師) 雷·巴希奇(飾貓頭鷹) 西·米亞托維奇(飾葉琳娜) 博·貝戈維奇(飾迪希) 約·亞尼契耶維奇(飾曼奈)
【劇情簡介】
1944年。
一座大橋成了德軍612據點200公里范圍內的惟一通道。橋兩端有碉堡鐵絲網等防御設施,每個掩體都有警報裝置,橋下谷底布滿地雷。為確保六天后第七天早晨,由希臘撤退的德軍經此通過,國家保安總局派黨衛軍上校霍夫曼來此執行任務。霍夫曼要務在身,當面正告看守大橋的山地團團長費爾森,不經他同意,不得作任何軍事活動的決定。
南斯拉夫游擊隊決定炸掉這座大橋,阻滯這批撤退的德軍,斷其援兵,加以消滅。任務交給游擊隊員“老虎”組成小分隊執行。老虎估計,要炸掉那座堅固的大橋,起碼需要兩卡車炸藥,行動困難。指揮官指示他,找到設計那座大橋的工程師,就不用那么多炸藥了,因為工程師知道大橋的“心臟”在哪里。
老虎挑選了游擊隊員迪希,找到了他的好朋友意大利人爆破手匝瓦多尼和他的助手班比諾,又找到了參加過建設該橋的曼奈少校,由曼奈帶隊去找到工程師。他們恰巧遇見了霍夫曼派來的兩個特務,要工程師去見霍夫曼。經過交手,他們趕跑了特務,帶走了工程師。當向他說明來意后,迂腐的工程師問:“為什么要炸掉我的橋?誰給了你們這權利?”老虎向他說明,如果炸掉那座橋,將全殲企圖通過此橋撤退的德軍。否則,將有五千游擊隊員為這場戰役而犧牲。工程師雖仍聲明堅決不合作,卻不得不跟著小分隊走。小分隊的行動路線要經過一片沼澤地,他們去找隊員拜塔帶路。不幸,拜塔早被蓋世太保逮捕,他的姐姐葉琳娜答應給他們帶路。當大家進入沼澤地時,工程師終于趁隊伍分散的機會溜進草叢躲起來了。小分隊只好回頭去找他,剛找到,便遭遇了德軍。雙方交了火,班比諾子彈打光了,腿又負了傷。眼看要成德軍俘虜,匝瓦多尼向圍捕他的德軍拋出了一包炸藥,德軍倒下的同時,班比諾也犧牲了。
小分隊趁著夜色行進,突然被埋伏的德軍包圍了,全體被俘。黨衛軍軍官“貓頭鷹”和他的副手“狐貍”審問他們。狐貍拷打曼奈,貓頭鷹卻只看看每個人的手,便能說出他們的名字和經歷:“這是一雙殺過人的手。”“這是一個老兵,多年的流浪漢,還到過西班牙。”看過工程師的手后說:“我預言,你的橋一定比你的壽命長。”然后他嘲弄地問全體:“你們打算用什么方法炸橋?每個橋墩都放上炸藥?不行了,橋的四周全埋上地雷了!”他這套看手相的本領和對小分隊的任務了解得如此清楚,連斗爭經驗豐富的老虎也吃驚,他怎么什么都知道了?曼奈懷疑迪希是叛徒,因為他聽說過迪希曾經讓一個叛徒跑了,為此他還向指揮部作過報告。迪希反責他“你不該添枝加葉,說我給德國人工作。”工程師倒客觀,他認為如果迪希是叛徒,就不會在這兒了。
第二天早晨,小分隊全體被德國兵拉去槍決。一陣槍聲響過,倒下的是連狐貍在內的全部德國兵,小分隊的人卻毫發無損。原來是貓頭鷹開的槍,他說他是南軍派到德軍中的情報員,從此聽從老虎的指揮。又對曼奈解釋,昨夜拷問他,是有人懷疑他對指揮部是否忠誠。并且告訴老虎,自從工程師跟你們走后,就有人跟蹤你們了。
有了貓頭鷹黨衛軍軍官身份的掩護和幫助,小分隊行動大為方便。他們坐上汽車,混入德軍車隊,通過了德軍哨卡,順利地靠近了大橋。大橋在望了,隊員們興奮不已。老虎告訴貓頭鷹,他要在明天凌晨三點,按約定的時間向指揮部作行動報告。工程師望見大橋,不禁欣賞起自己的作品來,頗為動情,說真漂亮,和峽谷混成一體了!
老虎帶領小分隊找到了報務員丹尼洛,要在他家里和指揮部聯系。發報前,他又說服工程師,要他指出火橋的心臟部位,工程師仍不合作,消極應付,說你們要往哪兒放就往哪兒放好了,沒有我你們也能成功。貓頭鷹勸他:你告訴我們往哪兒放炸藥就行了。工程師說明天他可以和大家一起到橋上去,但是他不參加破壞工作。
報務員丹尼洛和指揮部取得了聯系,指揮部命令小分隊到圣威德修道院去取炸藥,按規定時間炸橋,游擊隊將按計劃8點準時進攻。正這時,丹尼洛的家屋又被德國兵包圍了。老虎率隊跳窗沖出包圍,發現丹尼洛被人殺害了。沖入屋里的德軍發現一面鏡子上寫著一句話“炸藥在圣威德修道院”。
老虎帶領小分隊取到了炸藥,轉入一個山洞。大家都認為德軍的突然出現,說明內部有人泄密,是誰?迪希認為可能是修道院的人;老虎說丹尼洛被人殺害,說明這里有人給德國人送情報。曼奈懷疑是給他們帶路的葉琳娜,貓頭鷹馬上問:這個姑娘到底是什么人?她怎么和你們一起?曼奈說,她說她弟弟拜塔被蓋世太保捕去了,她是替弟弟帶路來的。貓頭鷹又馬上說,他知道拜塔沒有被捕。老虎得出論斷說,現在一切都清楚了,蓋世太保殺害了拜塔,留下他們的間諜等我們。無論葉琳娜怎么申辯表白,要求相信她,老虎仍舊命令迪希把她捆了起來。在這樣的局面下,下一步怎么行動?貓頭鷹說他也許能想點辦法。老虎同意他去試試。
貓頭鷹走出山洞,徑直去見了霍夫曼,開口便說“謝天謝地,我差一點被他們識破了,我幫他們找到了一個替死鬼。”霍夫曼問他小分隊在哪里?他說就在附近一個山洞里,還在等待我的幫助呢。他認為,為了他扮演一個南軍情報員而槍殺了包括少尉芮因內克在內的那么多德軍,代價太高了。霍夫曼說那些特遣隊不太受重視,希姆萊先生認為,特殊的事情最好把它保存在墳墓里。他要貓頭鷹把小分隊全部活抓來。于是貓頭鷹又回山洞去找小分隊,沒想到,迎接他的竟是端槍對準他的葉琳娜,老虎說:“你這回扮演真角色,覺得怎么樣?我什么都清楚了。我什么時候和指揮部聯系,只告訴過你,除你而外,沒有任何人知道,可是德國人得到了情報。”貓頭鷹奇怪地問他,那你為什么不殺死我?老虎說我要你活著來完成我們的計劃。于是,貓頭鷹被迫帶領小分隊進入了霍夫曼的指揮所。在隊員們的槍口下,霍夫曼只得按老虎的要求,對值日官下了命令:“全體集合!沒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許離開營房。”游擊隊員們消滅了橋頭堡的哨兵,占領了制高點,匝瓦多尼開始實施炸橋前,又一次問工程師橋的心臟在哪里?工程師有了變化,指點著大橋的一根柱子告訴他,在那連接橋拱的柱子左邊有個洞,把炸藥放進去就行了。匝瓦多尼往大橋心臟里安放了炸藥。在勝利在望的喜悅時刻,曼奈和迪希化解了他們的誤會。忽然,貓頭鷹趁葉琳娜不備,拉響了警報,德軍混亂地沖出營房,游擊隊員和他們展開了戰斗。匝瓦多尼放好炸藥后即將爬上橋面時,中彈受傷了。工程師使出全力也沒能抓到他的手而把他拉上橋,匝瓦多尼墜下橋底山谷犧牲了。工程師痛苦地抱起起爆器沖往橋頭去時,電線被卡在橋欄石縫里拉不動了。霍夫曼又提著沖鋒槍向他迎面而來,這時再也不容遲疑,他毅然按下了電鈕,一聲巨響,大橋炸斷了。工程師也隨之犧牲了。
山地團團長費爾森迎接到了率隊撤退的德國將軍,他們也聽到了爆炸聲。將軍沮喪地對費爾森說“我們失敗了!”他知道,大橋被炸,預示著他的部隊將在此被阻而遭南軍殲滅。
完成了任務的老虎雖然也惋惜大橋被炸,痛失戰友。但他看到了即將出現的更大勝利,“啊! 朋友,再見”的歌聲又伴隨他和迪希、葉琳娜去迎接新的戰斗。
【鑒賞】
影片故事內容具有濃烈的真實性。二戰期間,南斯拉夫游擊隊在打擊德國法西斯的浴血戰斗中異常活躍。他們遵循游擊戰術,常用少數人出沒于德軍占領區,出其不意地發起襲擊,或獨立作戰,或策應正規部隊完成戰役計劃。他們為解放祖國,建立了不朽的歷史功勛。本片的老虎小分隊,實是南斯拉夫游擊隊的代表。他們的活動過程,實是濃縮了游擊隊的戰斗經歷。
1941年4月6日,德軍侵犯南斯拉夫。7月,南斯拉夫人民舉行了全國起義,建立了人民解放軍總司令部,鐵托擔任總司令,展開了有組織領導的對德戰爭,雖然到1943年便發展到擁有30萬武裝的力量,但無論人數和裝備,與當時在南斯拉夫還處于地區性軍事優勢的德軍相比,仍屬劣勢。游擊戰仍是他們戰斗的主要形式。老虎小分隊這次的行動就是既獨立作戰又配合大部隊殲滅敵人的活動。連幫助帶路、后來才參加活動的葉琳娜在內,一共才六個人。就憑這六個人,要去炸掉一座重兵把守的大橋,任務何其艱巨。但這正是游擊隊活動人數少、行動靈活的一大特點。
力量單薄,任務重大。首先,怎樣接近大橋,便是第一道難關。怎樣利用可利用的時間、機會、地形地物,達到目的,是必需的。其中,抓住機會,又是最重要的。敵我斗爭,是雙方謀略和力量的搏斗。貓頭鷹的適時出現,是老虎施展斗爭藝術的最好機會。他和貓頭鷹的周旋,是雙方沖突展開的主線。他在貓頭鷹面前的表現,顯示了一個游擊隊基層領導者的才華。開始,他像所有人一樣,相信貓頭鷹。然而,他外松內緊地時時警惕著他,觀察著他,甚至還在他面前表演了兩場戲給他看。一場是他以完全信任的口氣告訴貓頭鷹他將于次日凌晨三點向指揮部作行動報告;又一場是在山洞里,他像完全判斷錯誤似的命令迪希把葉琳娜捆了起來。這兩場故作姿態的戲,一步步地考查了貓頭鷹,把他納入囊中,最后為我所用,成了小分隊順利進入霍夫曼指揮部的“通行證”。游擊活動中,對游擊隊員而言,斗勇固然是重要的,斗智則更為重要。在南斯拉夫游擊隊經歷過的無數次戰斗中,這種通過斗智而取得勝利的事例,無疑不在少數。
出場參戰活動共六個人,前后犧牲了三個,占總數的一半,代價可謂慘重。但當我們了解到南斯拉夫在二戰中共犧牲了170萬人(占總人口的十分之一)這一重大數字后,便看到了影片所反映出的生活真實了。
真實性,是南斯拉夫影片,尤其表現二戰期間游擊隊戰斗生活的影片突出的特點之一。這種真實性,來自南斯拉夫電影誕生的同時,1942年,前線記者們用繳獲的德軍攝影器材拍攝了一些戰斗實況,這些戰斗紀錄影片的特點首先便是真實的。它們真實地紀錄戰斗過程作為戰地報導。這些紀錄影片,熱情地謳歌浴血奮戰的南軍英雄,頌揚人民支援戰爭的無私奉獻,鼓勵人民為保衛民族獨立和國家主權而奮斗,而獻身。這些紀錄影片,增強了南斯拉夫人民的反法西斯熱情。可以說“南斯拉夫是人民從法西斯魔爪下殺開血路自己解放出來的國家”。那么,這些紀錄影片的貢獻也是顯著的。戰后,南斯拉夫藝術影片的創作者們,當然地把這種根植于這些紀錄片,而先天所有的真實性繼承和發展了。
具有一種向觀眾撲面而來的熱烈的、樂觀的戰斗精神的感染力,是南斯拉夫影片尤其表現二戰期間游擊隊戰斗生活的影片的又一突出特點。片中人物所體現的這種樂觀戰斗精神,在《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一片中就讓中國人強烈地感受到過。本片中老虎和其隊員們在重重困難面前始終被一種昂揚的樂觀戰斗精神和情緒所支配和鼓舞。他們頭腦里除了思考怎樣才能沖破困難取得勝利而外,沒有別的。即使在死亡面前,也沒有動搖和悲傷。當貓頭鷹要對他們全體執行槍殺時,曾問“需要蒙上眼睛嗎?”沒有一個說“需要”,曼奈還罵道:“不要來這一套。”當他們在丹洛尼家屋被德軍包圍面臨絕境時,個個勇敢戰斗,沒有一絲怯懦。當他們進入大橋霍夫曼的指揮部時,當他們和守橋德軍激烈交火時,人人忘我地拼殺,連那一直反對他們炸橋的工程師也被感染而毅然行動起來。
樂觀來自對勝利的信念。劇中,具體體現在能否按時炸掉大橋這一懸念的解決。對這個問題,他們從始至終沒有道及,因為他們都堅信一定能炸掉。這種堅信不是盲目的樂觀,而是有著深厚的內心基石。當匝瓦多尼負傷掉下橋底深谷犧牲后,隊員們正四散在戰場上拼殺。只有工程師一人掌握著起爆器,本來反對炸橋的他,此時能否把大橋炸掉,成了勝敗所系的關鍵,全在他的一舉。迪希在遠處催促他:“快點!工程師!你還等什么?”這聲呼喊,是出自他對工程師的信任,確切地也是象征地說明他對每個南斯拉夫人的信任。有這種對人民的信任,才有對勝利的樂觀信心。他們這種對人民的信任,不是空洞虛幻的,而是有歷史淵源的。戰前的1941年3月25日,南斯拉夫的茨維特科維奇政府在希特勒的脅迫下,簽訂了參加三國軍事同盟的協定。消息傳到貝爾格萊德,南斯拉夫人立即奮起反對,成千上萬的群眾走上街頭,高呼“寧死不做奴隸!”“打倒簽訂協定的賣國賊!”由此可見南斯拉夫群眾的愛國心何等堅定。有這樣廣大的愛國人民做后盾,游擊隊員們才會產生這種必勝的信念和樂觀情緒。影片賦予他們樂觀戰斗精神,實是對他們心態的寫真。
在表現游擊隊員們樂觀戰斗精神方面,影片音樂起了積極作用。樂觀向上的主旋律,明快、活潑的節奏,貫徹始終。插曲歌詞也明白地寫出了游擊隊員們的精神世界。英雄慷慨的倒下,增加了活著的人對德寇的仇恨,更增添了對勝利的信心,而不是悲傷。音樂幫助畫面展示和完成了主題。
飾演主角老虎的演員巴塔· 日沃伊諾維奇,在《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一片中,扮演主角瓦爾特已被我國觀眾所熟悉。他出生于1933年,受過8年演員學校和戲劇學院的正規教育。1956年登上影壇,在《攻城計》一片中嶄露頭角。在長達40多年的演員生涯中,他參加了100多部影片的演出,扮演過游擊隊戰士、革命者、工人、農民、手工業者等,但最主要、最出色、最成功的是他塑造的不同性格的反法西斯游擊隊員和革命者的英雄形象,如《蘇捷斯卡戰役》中鐵托元帥的助手尼古拉,《夜襲機場》中的柯察金,《黎明前到達》中的越獄組織者奧布倫等角色都獲得成功。他形體粗壯,肩寬腰圓,兩眼炯炯有神,有一種英雄氣質,這使他具有優越的形體條件。表演中他能充分體現斯拉夫人那種在斗爭中沉著、冷靜、機謀善斷、行動果敢、英勇無畏、不可戰勝的力量。他能歌善舞,擅長騎馬,會使用各種武器,會開汽車、火車、坦克甚至飛機,這又有利于他演技的發揮。遇有高難動作,都可以不用替身而親自去做。他的表演風格樸實,自然逼真,他所塑造的游擊隊員形象雄壯威武,足智多謀,虎虎有生氣,因之享有“傳奇式的游擊隊員”和“南斯拉夫銀幕上的虎將”的稱號。在表現現實生活題材方面,他也能扮演不同類型的角色,能以準確、高超的演技感染觀眾。是一位戲路寬、演技精湛的表演藝術家。1978年在《瞬間》一片中扮演農民,獲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1999年,當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對南聯盟施行狂轟濫炸期間,巴塔來到中國,我們在中央電視臺屏幕上又見到了這位表演藝術家。他雖已年過花甲,兩鬢染霜,但仍精神抖擻,不減當年。可以說當年反法西斯的英雄老虎、瓦爾特今日雄風有加。
上一篇:《松花江上》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下一篇:《夢中和不是夢中的飛行》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