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桃園》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俄國作家契訶夫(1860—1904)的4幕抒情喜劇。女地主朗涅夫斯卡雅和她哥哥加耶夫的包括櫻桃園在內的地產已經抵押,眼看就要拍賣。在這生命攸關的時刻,加耶夫兄妹家過去一個農奴的兒子、暴發戶陸伯興建議他們把地產連同櫻桃園一起出租給人家建造別墅,這樣一年至少可以有25000盧布的進款,即可解除地產拍賣之危機。但加耶夫兄妹拒絕了他的建議。櫻桃園終于拍賣出去了,買主就是陸伯興。他看中了櫻桃園這塊“頭等的好地勢”,租出去建別墅,每年能撈進大筆款子,因而不惜以比押款多9萬的數目把櫻桃園買了下來。加耶夫兄妹的田莊終于失掉了。
朗涅夫斯卡雅是個貴族習性根深蒂固的女地主。她表面上和藹可親,富于同情心,但在這表面的溫厚背后,隱藏著一種可怕的空虛。她優柔寡斷,缺乏實際生活能力,因此在失掉了櫻桃園之后,她并沒有感到陷入災難的悲痛,卻準備上巴黎去和情夫一起揮霍僅有的15000盧布,仍然過著“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糜爛生活。加耶夫同他的妹妹相反,有點粗魯,對周圍的人采取老爺式的傲慢態度。他愛說漂亮話,喜歡空談,對即將到來的櫻桃園易主的災難毫無思想準備,甚至根本不能了解自己地位的悲劇性。陸伯興是農奴出身的商人和企業主,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經濟領域的暴發戶。他有著新興資產階級的眼光和實干精神,諳熟資本主義的生意經。他看出了櫻桃園在發財競爭中的經濟價值,不惜以高價買下了它。作者在劇中還揭露了陸伯興作為資產者的掠奪本性和占有世界的野心,他認為資產者僅能得勢于一時,未來生活的創造者絕不是它。全劇展示了貴族的無可避免的沒落和被新興資產階級所代替的歷史過程,同時表現了毅然同過去告別和向往幸福未來的樂觀情緒,表現了對新生活的朦朧憧憬。
劇本具有濃郁的抒情性。作者運用象征、暗示、對照、烘托、靜場等手法來造成抒情氣氛。全劇以人物豐富的內心感受、潛臺詞和抒情氣氛來突出主題。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作者通過對地主仆人群象的塑造,突出了主要人物的性格,使主仆性格特征交相輝映,相得益彰。
上一篇:《格列佛游記》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橡皮》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