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線無戰事》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1930 黑白片 130分鐘
美國環球影片公司攝制
導演:劉易斯·邁爾斯通 編劇:劉易斯·邁爾斯通 馬科斯維爾·安德森等 攝影:阿瑟·愛迪生 主要演員:路易斯·霍爾黑姆(飾卡欽斯基) 劉易斯·艾伊利斯(飾保羅) 拉塞爾·格里森(飾穆勒) 沃爾特·布勞恩·羅杰斯(飾貝姆) 本·亞歷山大(飾凱姆里希)
本片獲1930年美國影藝學院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兩項奧斯卡金像獎
【劇情簡介】
第一次世界大戰,德軍和俄、英、法聯盟軍在東西兩條戰線同時展開激戰。
在德國后方的一個小鎮上,狂熱的戰爭喧囂和一隊隊開赴前線的士兵的腳步混合在一起,使戰爭的瘋狂達到了高潮。就在此時,在小鎮上學校的一間教室里,戴著一付眼鏡的康托萊克校長正在向自己的學生們進行著戰爭演說。他鼓勵自己的學生們報名參軍,為德國做出犧牲。血氣方剛的保羅、貝姆、穆勒等青年學生在他的煽動下禁不住熱血沸騰,紛紛報名參軍。
青年們的熱血很快就在新兵訓練營被澆了一頭冷水。在那里,他們過去的鄰居、郵遞員西姆斯托斯成了他們的長官。西姆斯托斯每天讓他們在泥濘的地上趴下又起來,還不斷對他們進行辱罵。不堪受辱的保羅和同伴們終于找到了一次機會,把西姆斯托斯痛打一頓。
嚴格而又殘酷的新兵生活很快就結束了。保羅和同伴奉命開赴西線。初到部隊,他們就品嘗到了戰爭的嚴酷。浴血奮戰的士兵們甚至連基本的食物都得不到供應。剛剛報到的新兵們不得不自己掏錢從老兵手中買到了自己的第一頓飯。好在戰友們之間的關系還是和諧的。老班長卡欽斯基很快就得到了新兵們的信賴,并和他們成為好朋友。
在前線,保羅和戰友們接受的第一項任務是架設鐵絲網。在隆隆的炮聲和夜色里,卡欽斯基告訴他們,大口徑的大炮不可怕,它們的射程遠,一般都會越過前沿陣地打到后方。真正可怕的是那些射程較近的小口徑火炮。仿佛是為了證實卡欽斯基的話,頃刻之間,士兵們就開始聽到炮彈在近距離的呼嘯。士兵們紛紛逃入戰壕,跑在后面的貝姆雙眼不幸被流彈擊傷,大叫著倒在地上。保羅不顧一切地沖出戰壕,把貝姆拖了回來。但貝姆還是很快便死去了。
炮擊越來越激烈了。初次經歷炮擊的凱姆里希忍受不住那種奪魂懾魄般的恐懼,跳出戰壕,瘋狂地亂跑起來,結果被對方的彈片擊中。
真正的激戰是在白天開始的。守候在戰壕里的德軍士兵用機關槍向沖上來的法國軍隊猛烈掃射,前赴后繼的法國士兵則不顧一切地沖入戰壕。雙方在慘烈的掃射和肉搏中結束了一天的戰斗。前線在士兵們付出了無數生命和鮮血之后,終于又暫時歸于平靜。
戰斗結束后,保羅和戰友們前往醫院看望凱姆里希。剛剛從麻醉中蘇醒過來的凱姆里希正委屈地向他們訴說著自己的手表不見了,這時,他突然又發現自己的一條腿也不見了。原來醫生已經給他做了截肢手術,他的左腳已被鋸掉了。同去的穆勒看到了凱姆里希那雙漂亮的長筒靴已經沒用了,便請求凱姆里希把靴子送給他。穆勒如愿以償,但凱姆里希的生命卻已到了最后一刻。保羅無奈地目睹著自己的伙伴在醫院里死去。
穿上新鞋子的穆勒興奮地走在隊列中,但這雙靴子并沒有給他帶來好運。很快,穆勒就在一次戰斗中中彈死去,那雙長筒靴又被另 一個士兵穿在腳上,而他也很快死于非命。
又一次慘烈的戰斗開始了,法軍很快便突破了德軍的防線。在搏斗中,保羅用匕首刺中了一名法國士兵的胸膛。他眼看著那名士兵癱倒在戰壕中,慢慢地死去。第一次面對面殺人的保羅不知如何是好。他大聲呼喊著請求對方的原諒,接著,他在對方的口袋里發現了一張他妻子和孩子的照片。一種罪惡感使保羅的精神幾乎崩潰。
在戰爭的間隙中,保羅的部隊來到一個小鎮上休整。一天,他和同伴在一條小河里洗澡時,被對岸的幾個年輕的法國姑娘吸引住了。他和同伴拿出戰爭中極度缺乏的食品誘惑對方,很快就得到了積極的響應。晚上,保羅和同伴們渡過河去,受到了姑娘們的熱烈歡迎。
新的戰役又開始了,保羅在戰斗中負了傷,被送進醫院。他的戰友奧巴托也被截了肢,同屋的士兵的不斷死去使保羅飽受刺激。但他終于活了下來并因禍得福,獲得了一次回家的機會。
在家中,保羅終于見到了妹妹和病中的媽媽。令他感動的是,細心的妹妹還把他們共同采集的蝴蝶標本裝飾在保羅的房間里。在家鄉,保羅又來到當年的學校,想看看昔日的教室。在這里,他又見到了校長康托萊克。后者正在向一批新的學生灌輸著他的沙文主義理論。他看到保羅,立刻把他作為榜樣推薦給自己的學生,并讓保羅給新學生們講講為國犧牲的意義。保羅早已看清了戰爭的真相。他所說的只是:“我沒法告訴你們什么,戰爭就是互相攻擊,就算你沒被殺死,也會偶爾被干掉。僅此而已。”
但是,沒有人愿意聽這些話,那些年輕的學生們甚至罵他是膽小鬼。盡管德國實際上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但那些不明真相的生活在后方的人們仍然在天真地幻想著何時進攻巴黎。保羅覺得自己再也無法在這個充滿謊言的環境里呆下去了。在前線,至少沒有人說謊話。于是,他沒等假期結束就提前返回了前線。
正像一個在醫院里認識的老兵對保羅說的:“每個人都會死得那么快,連認識他們的時間都沒有。”當保羅在前線找到自己的中隊時,他發現坐在屋子里的大部分都是稚嫩的新兵。原來,在不久前的一次戰斗中,許多戰友送了命。惟一令保羅感到安慰的是老班長卡欽斯基還活著。然而,就在他們剛剛見面不久,卡欽斯基就被飛機炸傷了。在保羅背著卡欽斯基返回營房的路上,又一串飛機的機槍子彈射中了他背上的卡欽斯基,保羅的最后一個朋友終于也死在了戰場上。
1918年秋天,戰爭進入了僵持階段。前線變得似乎比以前寂靜得多。士兵們在用鐵鍬加固著工事,保羅則獨自蜷縮在沙袋后面默默地想著自己的心事。忽然間,他從沙袋的射擊孔里看到前面不遠處有一只美麗的蝴蝶。保羅興奮起來。他伸出手去,想捉住那只蝴蝶,送給自己可愛的小妹妹。但就在這時,陣地對面的一名法國狙擊手已悄悄瞄準了他。
一聲清脆的槍響,保羅伸出的手突然停了下來,接著,那只手緩緩地張開,垂了下去……
士兵們又上路了。他們不斷回望的身影和墓地里一眼望不到頭的白色十字架疊印在一起,向人們訴說著戰爭的悲劇。
【鑒賞】
《西線無戰事》是根據德國著名作家雷馬克的同名小說改編的影片。在小說最后的章節中,當保羅死在法國士兵的槍口下時,小說的作者寫道:“然而,在這一天的德軍前線司令部的戰報上卻分明寫著:‘西線無戰事’。”這一結束語被作為書名(同時也作為片名),它和保羅的死被并列在一起,表達了戰爭和犧牲的無謂,強烈凸現出這部作品的反戰主題。
本片導演劉易斯·邁爾斯通和小說作者雷馬克都曾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邁爾斯通在影片中又揉進了自己當年在西線服役時的親身體驗。他在影片中以強烈的反戰傾向和高度現實主義的風格,通過大量生動的情節和發人深思的細節,再現了那場滅絕人性的戰爭,并塑造了性格鮮明的銀幕形象。
本片堪稱早期電影史上一部具有史詩規模和氣勢的反戰影片的經典。它在情節上按照時間的線索,從保羅及其同學共同參軍、進入新兵營、走上前線,直至其同學一個個陣亡到保羅自己負傷、回家、歸隊,最終在冷戰中死于西線,描寫了一代被卷入戰爭中的德國青年的悲劇命運。而在結構上,影片又可以被劃分為四個完整的組成部分,即一、新兵參軍服役,二、到達前線,三、各種戰爭的事件,四、保羅回家,并在猶豫中回到前線和最后的死亡。通過這四個組成部分的展開,邁爾斯通以戰爭本身和戰爭間歇期間故事的交替發展,不但描繪了戰爭本身的殘酷(其中不乏壯觀的戰爭場面),同時更是清晰地勾畫出主人公的心路歷程。它從青年們參軍初期的戰爭狂熱到初至戰場后第一次看到戰爭的冷酷的事實,再到保羅的同學在戰場上死去和保羅第一次面對面地殺死“敵人”,直至保羅一人孤身重返戰場,此時的保羅成為當年那批熱血沸騰的德國青年的一個縮影的代表性形象。在經歷了戰爭的殘酷和死亡之后,他已不再有當初的狂熱和英雄主義的夢想,而僅僅成為一個身心疲憊和被死亡奪取靈魂的職業士兵。這一人物性格和內心世界的發展歷程和影片開始時氣宇軒昂從街頭排隊走過的士兵以及那位康托萊克校長狂熱的演說形成了尖銳的對比,凸現出了強烈的反戰主題。
作為有聲電影初期的作品,邁爾斯通對電影敘事藝術的把握達到了一種較為成熟的境界。影片畫面和鏡頭的表達極其簡練同時又富于感染力。邁爾斯通對戰爭的描述中的一個突出特色是把有聲片初期罕見的大場面畫面和一個個精練的細節出色地結合起來。使故事在看似平淡無奇的進展中不斷突然把觀眾帶入震撼和意味深長的回味之中。在戰爭場面的描繪中,邁爾斯通多次運用升降機拍攝,并成功地運用了后期配音的方法,而在這些場面中動用的群眾演員多達2000余人。特別是影片中段那場表現機關槍掃射的段落,移動的攝影機沿著平行線掃過一個個被打倒的法軍士兵,同時畫面中不斷插入德軍槍手扣動扳機的近景和特寫鏡頭,這一細節畫面和移動的全景場面的結合成為對戰爭的殘酷和噬血的一次極富概括性的表現,即便在今天,它也仍稱得上是電影史上關于戰爭描繪最經典的場面之一。其實,邁爾斯通在影片里于整體的把握中對細節的凸現貫穿于從故事的情節到具體的畫面的方方面面。如片中保羅第一次面對面殺死了一名法國士兵之后,邁爾斯通并沒有止步于這一戰場的搏斗,而是繼續轉入一個意味深長的細節——保羅在士兵的口袋中發現了一張他妻子和兒子的照片。這一細節在轉瞬之間便將戰爭中敵對雙方的對立轉化為戰爭本身與和平生活的對立,使畫面的意義得到隱喻式的升華。而它同時也成為保羅對戰爭認識的一個轉折點,保羅此時已不再想著如何去為同伴報仇,而是跪在地上發出了如癡如癲的懺悔。片中另一個令人沉思的細節是凱姆里希的那雙靴子。凱姆里希在臨死前將自己心愛的長筒靴送給了好友穆勒,但不久穆勒即在戰場上死去。靴子轉到了下一個士兵的腳上,但它仿佛也把死亡的厄運同時傳遞了下去。直至它最終又被送給了保羅,使保羅也終于成為平靜的西線的死亡者。在這里,長筒靴當然不是一種關于死亡的咒語,它通過對主人公們共同命運的串聯,成為一種通往死亡之途的象征。而片中最富電影化的細節則是在影片最后保羅中彈身亡時的那個畫面。在這里,邁爾斯通并沒有用通常的方式直接展示保羅的死亡,他僅僅通過一個細部的特寫鏡頭拍攝了保羅的手的顫動和猛然垂落,主人公的命運便到此戛然而止。這一表現死亡的畫面無疑具有某種更加強烈的震撼力,它緊隨影片的主題,化慘烈于平淡。變犧牲為無謂,使觀眾深深體驗著在殘酷的戰爭中人的生命的脆弱。
《西線無戰事》在早期電影制作技術的成就也使它成為一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品。影片中宏大的戰爭場面遠遠超過了其前的默片時代關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另一部著名的戰爭影片《大閱兵》。為拍攝好戰爭場面,邁爾斯通在當時運用了大量有聲片初期具有高難度的技術手段,它不但是最早使用移動攝影機的有聲片之一,而且第一次在有聲片中使用了巨型起重機攝影吊臂,以力求拍攝出具有高度真實感的戰爭場面。
《西線無戰事》不僅為邁爾斯通贏得了一座奧斯卡最佳導演的金像獎座,也同時為他建立起了國際級導演的名聲。本片一直被公認為是他成就最高的電影。影片同時還造就了一批電影史上的著名人物。邁爾斯通在片中并沒有使用當時的明星級演員。而片中卡欽斯基的扮演者路易斯·霍爾黑姆則因此片而成為當紅的明星。后來好萊塢的著名喬治·顧柯也因本片而開始其銀幕生涯。他在本片中擔任對白導演,負責對演員的口音進行訓練。
作為一部傾向鮮明的反戰電影,《西線無戰事》也是第一部把德國士兵僅僅描寫成一群“被嚇壞了的孩子”的影片。它所具有的意義和引起的反響也稱得上空前的。影片上映之后立刻被一些親德國的國家所禁映,而在德國,后來擔任了宣傳部長的戈培爾不但發表連篇累牘的講演痛罵影片侮辱了德國軍人的榮譽,而且親自帶領沖鋒隊沖進柏林的少數幾家敢于放映這部影片的影院,向銀幕上扔磚頭,并向觀眾中拋蛇和老鼠。影片很快便在德國遭到禁映,同時,對小說作者雷馬克的迫害也不斷升級。它使雷馬克最終不得不離開故鄉移居美國。與此同時,在美國也出現了不和諧的聲音。當時的好萊塢電影技術協會主席皮斯就聲稱應在美國禁映該片,因為它將削弱公眾對軍隊與政府的信任。但支持影片的呼聲也同樣強烈。著名的《娛樂》雜志刊登文章呼吁國際聯盟權力支持這部影片的上映,并呼吁“將影片翻譯成各國語言,在全世界各個國家永遠上映,直到戰爭永久告別人類!”
上一篇:《蒙特利爾的耶穌》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下一篇:《警察故事》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