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民支隊》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1959 彩色片 12本
中國八一電影制片廠攝制
導演:馮毅夫 李俊 編?。豪羁?馬融 馮毅夫 攝影:曹進云 主要演員:里坡(飾馬本齋) 胡朋(飾馬母) 賈六(飾政委) 劉季云(飾李老漢) 王孝忠(飾白守仁) 楊成軒(飾哈少福)
【劇情簡介】
影片是根據華北抗日活動中的一件真人真事創作的。
故事發生在1938年,中國冀中平原上一個回族村莊。馬本齋這個早年過慣貧苦生活,后參加過北洋軍閥舊軍隊的軍人,目睹“九·一八”事件發生,他看到國民黨整天忙著打內戰,就棄官回鄉?!捌摺て摺笔伦儯毡竟碜拥搅怂募亦l,燒殺搶掠,一個好端端的回民村寨,變成了一片廢墟。他義憤填膺,毅然組織了一個回民抗日義勇隊。
這支隊伍成立后由于沒有把群眾發動起來,又未經過嚴格的軍事訓練,修的地堡“還不如雞窩結實”,被馬本齋一腳踢坍,罵士兵無能,“日軍來了,把你們當靶子?!鄙踔羷邮执蛉?,表現舊軍隊的軍閥作風。此事被馬母發現,她嚴厲地批評了兒子,說:“人家做得不對,你不會好好說,動不動就打人,整天跟個野人一樣?!绷攘葦嫡Z,使他感到慚愧。
一次伏擊日軍汽車戰斗獲勝。然而,這支身著便衣的小隊伍,怎能敵得過裝備精良的日寇呢!在張莊戰斗中,節節潰退,幾乎全軍覆沒。正在千鈞一發之際,八路軍參加了戰斗,解救了義勇隊的危難。就在這次戰斗中,八路軍的郭團長(后來,他出任回民支隊政委)左臂負了傷,義勇隊受到嚴重的損失,處于既無兵源,又無糧草的危困境地。這么一支小小隊伍與敵寇作戰,如卵擊石。擺在他們面前的現實問題,是投靠誰。是投八路軍呢?還是屁股坐向國民黨?盡管內部意見分歧,馬本齋還是從張莊戰斗的事實中感到八路軍可靠。他決心投八路軍。這個投向,決定著主人公世界觀的轉變以及由此而產生的這支部隊命運的重大改變。
義勇軍參加了八路軍以后,改編成回民支隊,馬本齋任隊長,中國共產黨派來了郭政委,擔負著團結、教育、改造這支部隊的艱巨任務。
郭政委來到這個支隊以后,工作上遇到不少困難。地主出身的白守仁,不按照黨的政策辦事,經常違反紀律,打罵戰士。一次,白守仁把部隊拉到群眾的莊稼地里演練,郭政委發現后立即制止。他對士兵說:“你們是不是莊稼人出身?是的,請舉手。”開始,士兵懾于白守仁淫威,不敢舉手。在郭政委反復啟發下,終于一個個舉起了手。郭政委告誡大家,這是破壞群眾紀律的行為,人民軍隊要處處愛護人民利益?!败婈牪粣廴嗣窭?,不打自垮?!睉鹗總兟牶?,一個個躡手躡腳地走出莊稼地。
白守仁對郭政委以上舉措極為不滿,到馬本齋面前造謠中傷,說什么“郭政委一天都在下面竄,弄得我無法工作”。“天下烏鴉一般黑,回族到哪里都吃不開!”馬本齋也被激怒了,氣沖沖地對著郭政委說:“我們把朋友往頭上頂,有的人卻把我們往腳下踩!”
郭政委明白是什么意思。他不動氣,耐心地講解白守仁一系列違犯人民軍隊紀律的種種事實。馬本齋恍然大悟。郭政委進一步指出,要加強政治思想工作,部隊要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沒有良好的軍民關系、官兵關系,“我們在平原地作戰,不說打敵人,恐怕腳也站不住!”
在郭政委的開導下,馬本齋叫警衛員找來《論持久戰》。從此,這支部隊開始在人民軍隊建軍原則、作戰原則指引下,不斷地從勝利走向勝利。
馬本齋騎馬回部隊,途中遇到郭政委的警衛員小劉。見他背著背包便問其原委。小劉說:“我犯了錯誤?!痹瓉硇⒁姽瘋趶桶l,身體一天天的消瘦,于是從老鄉那里給郭政委買了點葷菜補養身體。郭政委不僅未吃,還嚴厲地批評了他。因為這支部隊除他們二人是漢族外,全部是回民。他們不能搞特殊,若使回民支隊的干部戰士把他們看成是自己人,他們首先應該自覺地遵守回民族規、風俗習慣,誰違反了,就按破壞紀律論處。
通過這件事,馬本齋深深受到感動。他帶小劉回部隊,說服郭政委留下小劉,并反復勸傷口復發的郭政委立即住院。郭政委臨行前,馬本齋囑托郭打聽曾經救過他和義勇隊的郭團長在哪里,并說不見郭團長一面,心愿了不了!
白守仁向郭政委作了假檢討,但無絲毫悔改表現,他暗中勾結已經投降敵軍的哈少福,圖謀叛變。郭政委住院,他認為時機已到。白守仁回到家鄉正碰上開展減租減息運動,有損他的地主家業,他破口大罵:“革命革到老子頭上來了!”他私設法庭,嚴刑拷打農會主席。“雙減”政策直接影響到每個戰士家庭的切身利益。白守仁的鎮壓行為,引起廣大士兵的不滿,紛紛開小差。出于反動階級本性,白守仁公然把部隊拉走,向日寇投降。馬本齋得知此事后,心急如火,當即奮馬揚鞭沖到部隊前頭,喝令:“站住”。追問大家到哪里?白守仁無言相對。士兵們回答,是白守仁“緊急集合,執行任務!”惱羞成怒的白守仁指著馬本齋說:“你倒是成了紅人,我成了革命對象了?!敝簧硪蝗蓑T馬企圖投奔敵人,馬本齋舉槍將他擊斃,被欺騙的戰士了解了真相,隨同大隊長回來了。
正當馬本齋因部隊的混亂狀況痛苦困惑之際,郭政委回來了。熟諳敵情與我軍游擊戰法的郭政委與大隊長共同決定,立即轉移。果不出所料,敵軍奔襲我軍住地,撲了空。由于組織群眾撤退遲緩,馬母被敵俘獲。敵人知道馬本齋是有名的孝子??垩厚R母為誘餌,脅迫馬本齋歸順日寇。
馬母被敵人軟禁了七天,始終以絕食相抗;最后,慷慨就義。
在一次戰斗中,郭政委再次負傷。
馬本齋聽政委的警衛員小劉解釋,才知道這位和他出生入死的郭政委,就是張莊戰斗中負傷的郭團長。郭政委把批準了馬本齋入黨的申請書交給了他,就光榮犧牲了。這個時候,佇立在恩人面前的馬本齋,真是百感交集。
馬本齋將一面紅旗覆蓋在郭政委的遺體上。馬本齋眼里噙著淚花,振臂高呼:“我們宣誓,在黨的領導下永遠忠實于黨,忠實于勞動人民,不把敵人消滅,絕不罷休!”
【鑒賞】
《回民支隊》是一部帶有傳記色彩的軍事題材影片,書寫了一支由普普通通回族民眾組成的抗日義勇隊,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教育下,成長為一支英勇善戰的人民軍隊的光輝歷程。整部影片,散發著濃厚的回民韻味。它以雄渾凝重的畫面凸現了民族英雄馬本齋馳騁戰場的光輝形象,展示了回族人民在“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噴發出來的浩然正氣、民族氣節,以及那令人回腸蕩氣的民族魂。
該片之所以震撼人心并產生強烈的影響,其成功之處,主要在于它在展示回族歷史與生活方面較為突出地表現了該民族心理素質與民族精神,影片里的人物有血有肉,有情有愛,他們是抗日戰爭中,中華兒女的優秀代表。這確實是值得今天拍片借鑒的。
普列漢諾夫曾說: “任何一個民族的藝術都是由它的心理所決定的?!?《沒有地址的通信》)有些影片,往往把民族特點理解為表層的,如民族地域特色、風俗習慣等。當然這些也可以列人,然而并不是民族性的根本的、內在的特征。惟有共同心理素質,才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發展的最為核心、最為穩定的群體心理親和力與特殊的民族文化一心理現象,這是民族文化傳統與生活環境長期潛移默化、陶冶的結晶,它代表了一個民族的深層文化內蘊和民族精神。
本片著重在這方面進行開掘。它描寫“七·七”事變后,日本鬼子到了馬本齋的家鄉燒殺搶掠,他迅速地將民眾組織起來,在回民義勇隊成立的大會上他義憤填膺地說:“日本鬼子的刺刀往我們胸口上扎,殺人、燒房子,就連清真寺也燒。”“我們要和敵人干,回民不是孬種。”簡短的幾句話,就把民族的抗敵精神鼓動起來了。從此揭竿而起,民眾紛紛云集,而且不分貧富,大地主白守仁當了副大隊長,還把家中的槍支發給大家,馬本齋內家表弟、賭徒哈少福也參加進來,當了參謀長。這支回民義勇隊幾乎聚集了回民村莊的所有力量。這種為維護回民生存與尊嚴所表現出的群情激憤、要和鬼子拼個你死我活的大無畏精神,反映回民內部強大的凝聚力。
“內聚性”(或稱“向心性”)是民族心理素質的根本特性,它是民族自尊、自信、自知觀念,熱愛本民族感情的凝結。這種內聚性在回族中表現得極為明顯而強烈,用舊時人們常說的一句話:“回民見面三分親?!闭l要外出遠行,可以千里不持糧,沿途都能得到回民的照顧。一旦他們遭到民族壓迫,只要一處有反抗起事,遠近回族都會千里赴義結隊支援。
導演善于抓住這個民族心理素質,用生動的藝術形象,去表現民族的團結進步,去反映在大敵當前的危急形勢下,一個民族的自覺意識及民族屬性覺悟。更為重要的是,影片突破了一族團結的局限性,拓寬了回民的視野,把“保族”與“衛國”緊密地聯系起來。影片自始至終表現的都是這支回民支隊編入八路軍后所發生的巨變。只有到這個時候,他們不僅僅是為本民族利益而戰,而是成為全國抗戰一個組成部分。編導就以“在逆境中求生存”這種心態、這種精神為支柱,把熱愛本民族的自覺意識與保衛祖國的愛國主義緊密地結合起來。
參加八路軍后,回民支隊在“保族”、“衛國”口號感召下,踴躍殺敵,英勇獻身,既保障了自己民族生存條件,又為中華民族偉大解放事業作出了不朽貢獻。這就使回族心理素質從單一型性格逐漸過渡到中華民族整體意識。這決不意味著用“國家”意識取代“民族”意識,否定民族個性;恰恰相反,它在尊重民族特性前提下逐漸強化中華民族內聚性。否則,不僅不利于民族團結,也會使大內聚性失去它存在的基礎。這種思想境界的升華,是經歷了血與火的考驗后實現的。這就使本片的英雄與中華民族歷史長河的英雄融為一體,輝映出中華民族歷史文化濃厚的底色。
在實現這個轉變的過程中,不可忽視郭政委的作用。他不僅引導回民支隊的干部戰士用人民戰爭軍事思想武裝頭腦,成為自覺的人民戰士,而且身體力行地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堪稱民族團結的楷模。影片中有兩個極為感人的細節。一個是“小劉犯錯誤”一例。再一個是郭政委為改善部隊生活,主動提出請阿訇來部隊宰牛,因回族不吃未經阿訇宰的牛肉。這兩件事消除了回漢的民族隔閡,使人感到郭政委與回民同屬一個共同體的自己人。從而,團結一條心,共同為民族解放事業而戰。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馬母的參與給影片增添了光彩。馬母雖出場不多,只是當兒子耍軍閥作風時,她站出來進行批評教育,卻有力推動了馬本齋的思想轉變。尤其是馬母軟禁中的一些細節處理,給人以強烈的震撼力。當日寇派狗腿子企圖去回民支隊勸降,問馬母有什么話可捎時,馬母義正辭嚴地回答:“叫他好好打日本鬼子。”馬母絕食七天,日寇讓廚師到馬母跟前勸說:“你再不吃,我們也活不成了?!瘪R母說:“我老太婆他們都不敢打,你五尺多高的男子漢還怕不成!”鏗鏘有力的語言,擲地作響的回音,顯示了回族人民的錚錚鐵骨。在那“可殺不可侮”的鐵血瞬間,馬母與日寇怒目相視,身體終于不支,辭別了鄉親們。這時有一個頗有深意的細節。馬母手背下垂,玉手鐲落地摔碎,象征馬母“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高風亮節。《回民支隊》里的人物有血有肉,有情有愛,他們愛憎分明的性格具有時代典型性。它與其他優秀反法西斯戰爭題材的影片一起,在億萬觀眾心目中樹起了民族英雄的豐碑。
上一篇:《喜宴》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下一篇:《國際女郎》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