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芳香》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1992 彩色片 156分鐘
美國環球影片公司攝制
導演:馬丁·布雷斯特 編劇:博·戈德曼 (根據改編自喬瓦尼·阿爾皮諾的小說《黑暗和蜂蜜》的意大利同名影片再改編) 攝影:唐納德·托蘭 主要演員:艾爾·帕西諾(飾弗蘭克·斯奈德中校) 克里斯·奧唐奈(飾查利·西姆斯) 詹姆斯·里布霍恩飾特拉斯克先生
本片獲1993年美國影藝學院最佳男演員奧斯卡金像獎,好萊塢外國記者協會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劇本三項金球獎
【劇情簡介】
貝爾中學的高材生查利·西姆斯為了掙筆錢買機票回俄勒岡與家人團聚過圣誕節,應聘來到羅西太太家,陪伴整天留在家里的盲叔叔弗蘭克過感恩節。初次見面,性情乖戾暴躁的弗蘭克便惡語傷人,兩人不歡而散。但是,在羅西太太的一再懇求下,查利還是勉強應下了這件事。
返回學校,查利和同班生小喬治·威爾斯碰巧目睹三個男同學為捉弄專橫的校長特拉斯克策劃一場惡作劇。第二天,校長被弄得滿頭滿臉都是白漿,大失尊嚴,惱羞成怒,威逼利誘小喬治和查利交代出肇事人,并且宣布感恩節后召開全校大會處理這場風波,由學校紀律小組做出裁決。正直的查利則三緘其口。他不愿為保全自己獲得保送哈佛大學的獎學金而出賣朋友。
感恩節前夕,羅西一家外出度假,查利陪弗蘭克飛赴紐約。盡管他必須在周末趕回學校接受“審判”,他還是隨弗蘭克住進了紐約豪華的華爾道夫一阿斯托里亞旅館。其實,這是弗蘭克·斯奈德決定離開他眷戀的人世之前安排的一次旅行。當天,弗蘭克為自己和查利各定制了一套服裝。第二天,兩人換上嶄新的套服乘車到弟弟威利家作客。弗蘭克在感恩節宴會上出言不遜、惡語傷人,招致主人的反感。侄子蘭迪和他爭執起來,并且揭發他的老底:弗蘭克因為在軍隊中未能升遷而情緒消沉,失手引爆手榴彈,炸瞎雙眼,因此,用不著怨天尤人。弗蘭克怒斥蘭迪,劈頭蓋臉揍了他一頓,然后,揚長而去。
回到旅館,查利發現弗蘭克在擦拭左輪手槍。他感到不安。在他的堅持下,弗蘭克交出了子彈。查利給小喬治打過三次電話,商議應付校方的“對策”。弗蘭克·斯奈德憑直覺感到查理的憂心忡忡滿腹心事,開始為查利的前途擔心,他給查利真誠的忠告。
休息片刻,查利陪弗蘭克信步走進餐廳。孤坐在大廳里的妙齡女郎吸引了兩人的“目光”。弗蘭克雖然雙目失明,卻聞得見女人的香味,感覺出女郎的嫵媚。他徑直走到女郎面前,邀請她共舞。兩人走下舞池。他摟住她的纖腰,托著她旋轉,伴著探戈舞曲,踏出輕盈的舞步,臉上綻出快樂的笑容。
然而,好景不常。女郎隨未婚夫離開了大廳。弗蘭克又陷入苦悶中。這淡忘不久的苦悶又更加殘酷地折磨他的靈魂。他和查利談論起生活的意義。在他的心目中,“現代人都是自私的。良知何在?”他隨身攜帶手槍和子彈,隨時準備在人生的旅程中過把癮就飲彈自盡,了此殘生。
查利希望弗蘭克振作起來,建議他租一輛他最喜歡的法拉利牌賽車外出兜風。跨進一輛紅色法拉利后,弗蘭克從查利手中奪過方向盤,加大油門,駕車疾馳。瘋狂的車速令人毛骨悚然。雙目失明的弗蘭克緊握方向盤竟然憑著直感在棋盤似的街道上暢行無阻,在林立的大廈間飛馳。直到警車尾追上來發出警告,他才剎住車,與警察周旋。警察竟沒有發現他是個盲人。
車送回車行。弗蘭克“橫沖直闖”地穿過馬路,回到旅館。沮喪的弗蘭克不再留戀人世。他支使查利出外買包香煙,自己則留在寢室里,準備結束生命。及時趕回來的查利竭力阻止弗蘭克舉槍自殺。在一場驚心動魄的對峙中,查利毫不畏懼弗蘭克的威脅,而以自己的良知激起他的求生意志,打消他的自殺念頭,也贏得了弗蘭克的敬佩。兩人萌生了父子般的情感。
感恩節后,弗蘭克和查利返回家鄉,弗蘭克送查利直接乘車從機場趕赴貝爾中學。陪他參加校長主持的“聽證會”。小喬治和查利接受校長和紀檢小組的盤阿。校長以貝爾中學是培養美國領袖人物的搖籃為話題,要求學生維護學校的榮譽,檢舉破壞校規的違紀分子。小喬治以視力不好,又未戴隱形眼鏡搪塞,查利則沉著地應付校長咄咄逼人的詰問,最后,校長竟以開除學籍相威脅。這時,弗蘭克挺身而出,闡述了自己的價值觀,鼓吹不為私利出賣朋友的正直的人性,鞭撻了見利忘義的懦夫,義正詞嚴,感人肺腑。他的臉上綻出自信的笑容。他的雄辯贏得了全校師生的喝采。查利終于被宣告“無罪”,如釋重負的查利緊緊握住弗蘭克的手……
聽證會后,查利送弗蘭克回到家中。羅西一家已經度假歸來。孩子們正在寂靜的小院里嬉戲。弗蘭克第一次以令人驚奇的熱情向大家問候,然后,走入自己的小屋。查利坐上汽車,駛遠……
【鑒賞】
影片片名耐人尋味。影片既沒有涉及男人和女人之間的情感糾葛和纏綿故事,也沒有出現妻子情婦一類角色做陪襯。描寫女性魅力時唯一能夠撩撥情思的場面是弗蘭克和陌生女郎共舞的插曲。“女人的芳香”在影片中不僅是貫串情節(斯奈德三次聞香識女人),而且是富有涵義的象征,它意味著冷漠世界中的一縷溫馨,意味著慘淡人生中的一線希望。“女人的芳香”也代表著弗蘭克·斯奈德內心的追求:孤獨中,希望排遣人生的落寞;痛苦時,希望得到他人的慰藉;絕望時,準備盡情享受人生之后再了此殘生。在他炫耀自己能夠分辨不同的香水味而識別不同女性的時候,他的內心似乎可以一時擺脫孤獨和痛苦,獲得短暫的平衡,燃起生命的欲望。
影片結局是皆大歡喜。弗蘭克·斯奈德在查利的勸導下終于沒有自暴自棄命歸黃泉,查利在弗蘭克的幫助下終于免除了被學校開除的厄運,貝爾中學的紀檢小組終于從善如流主持了正義。在匆忙的結尾中,人的命運驟然逆轉。既然現代文學的大師們已經運用過“荒原”這類形象喻指沉溺于重商主義、物質主義和利己主義中的冷漠世界,已經深刻剖析過西方現代社會的病態、生命力的萎縮和人的恐懼,那么,誰能夠相信一篇道德的說教就能療救外部世界的弊端,治愈內心世界的創傷呢?用道德說教的勝利對深刻的社會問題和復雜的人物提供一個浮淺的答案——這也許正是好萊塢電影常見的幼稚病。
然而,影片《女人的芳香》畢竟在關于兩個男人的故事中貫串了一個積極的主題——陷入困境中的人需要關心、支撐和拯救。影片沒有哀意濃濃地唱起“現代人”的悲歌、怨歌或憂歌。因為,在憤世嫉俗者的內心深處仍然有希望之光:弗蘭克始終追求“女人的芳香”,對生命依依不舍。因為,陷于人生困境中的純真學子仍然以利他主義精神履行著助人的責任: 查利最終不顧個人的安危從弗蘭克手中奪下子彈已經上膛的手槍。最后,兩顆心的撞擊進發出人性的閃光,弗蘭克和查利都得到了拯救。萍水相逢的同路人成為患難之交——在生與死的交鋒中,經典好萊塢的樂觀精神傳統得到了十足的體現!
在影片的深層,可以窺見兩種價值觀的對峙。校長特拉斯克寧肯不惜一切手段維護傳統的“榮譽”和“尊嚴”,查利和弗蘭克則追求正直的人格,不愿為私利出賣他人,寧肯放棄自己升遷的機會。在人欲橫流、爾虞我詐、趨炎附勢、爭權奪利的社會中,正直也許是最難得的品質。影片作者對兩種價值觀一褒一貶,涇渭分明,雖然情節的設置有失恰當。
流暢完整的故事和生動鮮明的人物性格是經典好萊塢電影敘事結構的恒定元素。《女人的芳香》又一次印證了這條普遍法則。即使在撲朔迷離的現代派電影震撼影壇的時代,熟諳市場經濟的好萊塢也沒有太離譜兒。清晰的時空、流暢的蒙太奇、充滿張力的剪輯和統一的視點強化了故事的完整性,使這部影片具有行云流水般的節奏感。艾爾·帕西諾更以爐火純青的表演塑造了一個憤世嫉俗、語言犀利、放蕩不羈、性格怪癖、剛愎自用而又詼諧幽默的老退休軍官。他那整整潔潔油光可鑒的發型、茫然的神態、縱聲的狂笑和軍人的舉止為銀幕留下了又一個令人難忘的人物外部造型。尤其是那雙失明的深邃的眼睛,依然是心靈的窗戶——在沒有視力的目光里有一種難以形容的神情,在似乎總是凝視著對方腰部而令人窘迫的眼睛里仿佛始終交織著痛苦、茫然和狡黠。弗蘭克的形象再一次證實了性格的魅力。黑格爾說:“只有作為個別的有生命的主體,生命才是現實的”,“性格是藝術表現的中心”。具有明顯個性色彩的人物是電影畫廊中的主角,始終吸引著人們的審美關注。艾爾·帕西諾從早期主演的《尼德爾公園的恐慌》(1971)到《弗蘭基與約翰尼》(1992),以其敏銳的感應力塑造了一系列風格迥異的性格化形象,仿佛信手拈來篤成妙蒂。他的代表作包括《塞皮科》(1973)、《炎熱的下午》(1975)、《對所有人的公正》(1979)、《格倫加里·格倫·羅斯》(1992)和《教父》續集。這位好萊塢 “超級巨星”終于在第65屆奧斯卡頒獎儀式上登上了影帝寶座。
影片《女人的芳香》為悲劇人物長廊增添了一個新的盲人形象。在西方文學藝術中,盲人形象是揭示悲劇意蘊的有力手段,因為支配人世沉浮的命運往往是一種盲目的、神秘莫測的力量。《圣經》中就有盲人祈求耶穌基督開啟他們雙目的一段描述,這意味著人類的精神盲瞽。作為一個生動的意象,盲瞽形象往往用以傳達人類因無法捉摸冥冥之中主宰命運的神秘力量而發出的嗟嘆,因人生無常而產生的自憐和感喟。古希臘悲劇中的俄狄浦斯王、莎士比亞悲劇《李爾王》中的葛羅斯特、希臘神話中因偷窺女神雅典娜沐浴而受到失明懲罰的帖瑞西亞、紀德的《田園交響樂》中的盲女居特露……都是受到命運的折磨而雙目失明的受難者形象。
但是,盲瞽悲劇的震撼力不在于渲染大難臨頭后的沉倫痛楚和呻吟,而在于表現受難者失明后對自身遭際和浮華時世的潛心反思。悲劇人物從不幸的逆境中,依靠心靈之光,獨具“慧眼”,悟出新的人生境域。《李爾王》中的葛羅斯特被剜出雙目時才看清誰是愛子;雨果的《笑面人》中的盲女蒂憑借“心靈的眼睛”窺見了笑面人格溫普蘭的善良靈魂;柯羅連科筆下的盲音樂家彼得·波別爾斯基選擇了自己的命運,精神上得到復明;彌爾頓的《復樂園》中的斗士參孫失明后“在天目的輝耀中”發現妻子達莉拉“在赤裸的罪惡中顯得多么丑惡”……荒誕派劇作《等待戈多》中的波卓可以因雙目失明而逃避死寂的現在,沉湎于昔日與未來的幻覺中。
影片《女人的芳香》繼承了西方悲劇傳統,塑造了弗蘭克·斯奈德這一體現著現代社會悲劇性現實的意蘊豐富的盲人形象。他在非人道的戰爭中雙目失明;他憤世嫉俗;他在沉沉的黑暗中反思浮世的丑惡,思考人的價值;他的乖戾行為是扭曲的靈魂的寫照。古典悲劇的盲人形象傳統在斯奈德的經歷中灼然可見,只是,好萊塢的樂觀精神沖淡了作品的悲劇色彩和人物的悲劇意味。
上一篇:《女人和陌生人》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下一篇:《女歌手蘇妮》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