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美國叔叔》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1980 彩色片 125分鐘
法國菲力浦·杜薩爾影片公司攝制
導演:阿侖·雷乃 編劇:讓·格呂歐(根據亨利·拉博理教授同名小說改編) 攝影:薩查·維耶尼 主要演員:羅杰·彼埃爾(飾讓·勒卡爾) 熱拉爾·德帕迪厄(飾雷內·拉格諾) 尼高爾·戛荷夏(飾雅尼娜·卡爾理爾) 亨利·拉博理(飾本人)
本片獲1980年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劇情簡介】
影片開始時,在黑色的背景上,現出一顆閃閃發光的跳動著的鮮紅的心臟。伴隨著心臟的逐漸減弱的跳動聲,傳來了外科醫生拉博理教授的畫外音。他從生物的進化過程講起,從動物、植物的生態平衡到人類的生理機能、神經系統、大腦功能,一直講到人的大腦如何主宰和影響每一個人的社會生活和個人生活。他的聲音時起時落,貫穿影片始終,影片的三位主人公陸續登場:讓·勒卡爾、雅尼娜·卡爾里爾和雷內·拉格諾交錯在一起的自我介紹,各自敘述著個人的故事。
1929年出生的讓·勒卡爾,是一位知識分子家庭出身的中學教師,在同學的提攜下棄教為官,進入廣播新聞部當上了廣播電臺新聞部主任。這時,年輕美麗的話劇演員雅尼娜登場了,妻子兒女不在身邊的讓在工作中與這位未婚姑娘相識,雙雙墮入愛河。雅尼娜出生在巴黎窮人聚居的地區,父親在雷諾汽車廠當工人,母親在家操持家務。中專畢業后,雅尼娜在一個偶然機會,不顧父母反對,離家出走,當上了話劇演員,而且很快就走紅了。正是在這個時候,她與有家室的讓相愛了。在讓的巴黎住所中,兩個過著甜蜜的情人生活。周末時,讓帶她到自己度過孩提時代的海濱故鄉,向她講述著幼時和祖父一起捉螃蟹的故事。兩人憧憬著讓離婚后將要和雅尼娜開始的新生活。不幸的是,這只是一枕黃粱。雅尼娜所在的劇團由于經濟原因中斷了她渴望已久的劇目的上演。讓也因政府改組人事更迭,和提攜他的同窗好友一起失去了官職。他的面前只有一條路:重回外省中學執教。雪上加霜的事發生了,讓患的腎絞痛舊病復發,病在雅尼娜的住所,讓的妻子又找到這對戀人同居的公寓。她告訴雅尼娜,自己患了癌癥,只能再活六個月了。心地善良的雅尼娜,在痛苦地思考一夜之后,決定忍痛割愛,借故與讓分手,來到巴黎一家時裝公司當了時裝設計師。在這家公司里,她又結識了一家服裝廠技術廠長雷內和董事長贊博。在后者的勾引下,雖然雅尼娜成了他的情婦,但對讓的依戀之情卻有增無減。
影片的第三個主人公名叫雷內,他出身于農民家庭,小學畢業后在家務農多年。通過自學和函授教育,19歲進入紡織界,勤奮刻苦的雷內逐步被提升,當上了一家服裝廠的技術廠長,與雅尼娜所在的時裝公司時有業務往來。在激烈的競爭中,他所屬的公司與別人合并,董事長就是不講情面的贊博先生。因為適應不了贊博實施的現代化管理,雷內離開妻子兒女被調到外省一家小廠任廠長。在這里他廠內生產的服裝樣式仍然趕不上不斷變化的時尚潮流,造成了大量的產品積壓,只得削價出售,造成了工廠的虧損。在被解聘或只得改行到公司所屬一家快餐店工作的精神壓力下,自己半生勤奮進取的努力全部付諸東流的絕望心緒,使他走上了輕生的道路。幸而房東太太及時發現,在醫院中被搶救過來。
三個人的故事平行發展又時有交織。雅尼娜是個極富想象力的姑娘,她相信自己有一個美國叔叔,有朝一日會回來并給她帶來大量的財富和無盡的幸福。讓也聽爺爺說過,在他度過童年時代的一個小島上,在一座山的頂部埋著古代海盜秘藏的大量財寶。年輕時他曾扛著鎬頭去山頂挖掘多次,但始終沒有發現寶貝的蹤影,因為只有讓的舅爺才知道埋藏的地點,但他至今也沒從美國回來。兩個人在熱戀時,讓曾說過在和雅尼娜結婚后,要和她一起到小島上去度蜜月。但時過境遷,夢幻已成泡影。
分手兩年后,讓和雅尼娜在這個小島上突然不期而遇。雅尼娜喜出望外,讓卻躲躲閃閃沉默寡言。原來讓在和雅尼娜分手后,回家和妻子已經破鏡重圓,而且在地區選舉中大獲成功,當上了省議員。他又以自己在廣播新聞部的親身經歷為背景,發表了一部政論體小說,名氣大振。潛心執教的結果使他榮獲國家一級教育勛章。在外省的小城市,他重新過起了和諧的家庭生活。然而,今天的雅尼娜,事業上雖略有所成,生活上依然孑身一人。她一直期待著讓在妻子去世之后,能夠與自己重溫舊夢。但是光陰荏苒,兩個年頭已經過去,始終沒有從讓那里傳來佳音。
突然的聚首使讓局促不安。雅尼娜從他的只言片語中得知,讓的妻子不但沒有死去,而且從來也沒有患過癌癥。深感茫然的雅尼娜想向讓說明當時決定暫時和他分手的原因,但讓沒有給她開口的機會。回到下榻的旅館,雅尼娜剛要給讓寫信試圖書面解釋原委時,雷內尋短見的電話傳來,她趕到雷內住所把他送入醫院。陽錯陰差,讓始終不知道是自己的妻子向雅尼娜說了謊話,這位善良的姑娘才離他而去;他只聽說心愛的雅尼娜已經投入了贊博的懷抱。雅尼娜把一切安排停當之后,立即驅車趕到讓的家里。偏偏不巧,讓又出外打獵去了。冤家路窄,讓的妻子容光煥發地再次見到雅尼娜,她對這位插足者冷言惡語,致使后者悲痛欲絕。她又驅車趕到讓所在的私人獵場,只身潛入叢林之中,險些誤中正在圍獵野豬的子彈。聽到她的驚叫,讓和獵手們圍了過來。氣急敗壞的雅尼娜把過去的事說了一遍,但令她吃驚的是讓竟然偏袒自己的妻子。她怒不可遏地打了讓一記耳光,接著兩個便撕打起來。
在一系列追憶往事的閃回鏡頭之后,又傳來了拉博理教授的聲音。他在對大腦功能進行歸納的時候,鏡頭掠過一座荒涼城市的街道,停在一塊飽經滄桑的石雕上。
【鑒賞】
像荒誕派戲劇家尤涅斯庫的名劇《等待戈多》一樣,人們日復一日地翹盼的戈多從未出現。雅尼娜和讓憶想中的美國叔叔也始終沒有回來給他們送來幸福,而現實生活中的煩惱卻時時困擾著他們。向親朋好友不斷講述一個虛構的關于美國叔叔的故事,我們的生活會輕松些嗎?
從上面的“劇情簡介”中,人們也許會認為,這部影片故事情節平淡無奇:不過是雷內的坎坷經歷和司空見慣的一對戀人的愛情糾葛而已。這里應該說明的是,雷乃在這部影片中,根本沒有給觀眾講任何故事。這個“劇情簡介”是我們根據銀幕上的一幅幅畫面和并不總是清晰的人物對話,加上我們認為是作者的弦外之音,拼湊出了上面的故事。也許人們根據這些不連貫的畫面,還可以編織成其它不同的故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隨著一組組鏡頭在眼前飛過,也許人們覺得這部影片根本就沒有什么故事,而只有那位生物學家滔滔不絕地在講解他的生物實驗和他的一些支離破碎的自由聯想而已。
60年代初期,從法國“新浪潮”中涌現出來的阿侖·雷乃與同輩的其他導演諸如弗·特呂弗、克羅德·夏布洛爾或克羅德·勒魯什迥然不同,這些人主張的是敘述“一個好故事,一個好故事,還是一個好故事”;而阿侖·雷乃卻始終把故事情節只看作是一個外殼或載體,他把全部心血都花在內涵上。影片中的對話幾乎全部都是主觀的、內心的,表露著個人的思想活動,而不著力描繪外在的沖突,或敘述一些外在的現象。雷乃通過一個人的回憶或夢境來挖掘人物的意識活動,用他外在的生活、外在的行為跟他的內心活動做對比。影片中安排了大段的內心獨白,以這些內心獨白同他過去和現在的行為形成對照,使觀眾看到這個人物的兩面性。如果根據這些對話和跨越時空的意識流鏡頭,試圖歸納出一個完整的故事,恐怕是徒勞的。阿侖·雷乃影片的故事情節只不過是內涵的注腳。例如他在1959年拍攝的《廣島之戀》和1961年的《去年在馬里昂巴德》,若就故事情節而言,實難講出多少東西。前者控訴了戰爭的罪惡和它給人們生活帶來的災難,后者講一個男人試圖說服一個女人,使她相信去年在馬里昂巴德曾經見過他。可以說它們屬于無法敘述情節的影片。
這部被評論界認為是阿侖·雷乃代表作的影片,是由一組組跨越時空的現實鏡頭、無技巧閃回鏡頭和名片片斷組成的,敘事的主線是拉博理教授講解的生物學理論,三條副線是三位主人公各自的一段生活經歷,副線與主線相交的唯一目的,就是用現實生活證實教授的理論。觀眾面前看到和聽到的,忽而是拉博理教授那玄而又玄的理論,忽而是籠中奔跑的白鼠,忽而是主人公們兒時的回憶,忽而是現實中心緒不寧的人們忽而這些人的腦袋又變成了老鼠腦袋,忽而又出現了舊影片的某些片斷。如果觀眾不集中精神反復思考,必然會被搞得眼花繚亂,理不出一個合理的頭緒來。影片逼著你不斷地開動腦筋,去弄清楚各組鏡頭之間的聯系和含義。阿侖·雷乃的本意就是要人們絞盡腦汁去思考他在本片中提出的社會問題:后工業社會的家庭關系和現代化管理給人們帶來的困擾。有人開玩笑說:“假如你沒有休息好或者沒有去受累的精神準備,千萬不要冒險去看阿侖·雷乃的影片。”雷乃自嘆不能給人類帶來濟世良方,但他迫使你去思考去尋覓。他說:“經過你的認真思考,一定會得出你認為正確的結論來。因為世界上本來不存在適用于每個人的共同真理。在不斷演進的復雜社會中,每個人都必須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正確道路。假使我的影片能讓人們去思考一下,我就不去祈禱上帝了。”實際上,在這部影片中,導演通過隱喻和變形,明確地表明了自己對待生活的態度:讓因婚外戀,離家出走,破壞了傳統的家庭價值,所以頭部變形,一直扛著老鼠腦袋,當他回到妻子兒女身邊,生活重新恢復平衡,他的頭又復歸人形。雷內在和來廠的競爭者爭權奪勢時,兩個人頭都變成了鼠頭,一方面導演要我們去思考教授的理論:人和動物一樣,生存競爭,適者生存。另一方面,他認為雷內拋下家小來參與這無謂的競爭,已經喪失了自身的價值,但這一切都是后工業社會造成的惡果。
阿侖·雷乃這部影片試圖從生物學角度,來觀察、研究和解釋錯綜復雜的人類大千社會,探索變化莫測的人的各種行為舉止,我們認為是絕頂荒唐的,然而他另辟蹊徑,改變傳統的電影敘事手法來觀察思考人生,確有不少新意。
在讓和雅尼娜分手兩年之后,也許在“生物電流”的作用下,兩人憧憬良久的小島成了他們邂逅的地點。讓在棄舟登岸不久就在沙灘上憂心忡忡地踱起步來,他向前走了幾步,又轉身往回走,沒走幾步又停步不前,然后又驚慌失措地鉆進了岸邊的灌木叢。這時出現了一只白鼠在籠子里進進退退的畫面。它的動作酷似剛才讓的行動。老鼠在短暫的猶疑之后,顯出試圖逃遁的樣子。讓藏在灌木叢中四下張望,窺視著周圍的動靜。這時,雅尼娜從海灘朝灌木叢信步走來。正在這時,生物試驗的信號響了起來,小白鼠在籠子里快速奔跑著,企圖找一藏身之所,而在灌木叢中的讓則左顧右盼地疾步向樹林深處跑去。鏡頭從正在翻閱科學雜志的拉博理教授身上,搖向試驗室中的幾只鼠籠。聲音信號又突然響起來,一束強光射進籠中,老鼠立即跑進一個格子里。一位秀麗的女試驗員輕輕地拿起這只小老鼠,用手撫摸著它的后背,微閉雙眼的老鼠似乎被這種愛撫陶醉了。
緊接著出現了下面的一組鏡頭:深夜,讓提著行李離家外出,他的頭變成了一個老鼠腦袋。當他走進雅尼娜住所,喜出望外的雅尼娜在擁抱他時,他仍然扛著一個老鼠腦袋。
動物需要愛撫,人類更需要得到愛撫。
拉博理教授認為,脫離危險境地是動物進行自身防衛以利生存的本能,人也不例外:當時讓離家出走是如此,這次在小島上力圖擺脫她也是這種本能的反應:因為這時的讓已和妻子重歸于好,事業上又一帆風順,假使雅尼娜再次闖入他的生活,他的生活將再次失去平衡,事業和前途也會面臨難以預測的危險。這就是這對久別重逢的戀人為什么不能重溫舊夢的原因,似乎教授的老鼠試驗已說明了一切。
我們再看一看雷內的情況:公司合并之后,以贊博為首的董事會派來一名與他爭奪廠長職位的年輕人。影片用很多細節交待兩個人明爭暗斗的情況,試驗室中的兩只白鼠在危險訊號響起時,為盡快逃離危險區,它們互相沖撞著逃向唯一的出口。因為互不相讓,兩只老鼠竟然你死我活地撕咬在一起,一只較弱的老鼠面部和脖子流出了鮮血。鏡頭回到雷內和他的競爭者身上,兩個人的頭也變成了鼠頭。這里的危險信號表明競爭開始,出口只有一個,廠長職位也只有一個,競爭必然是殘酷無情的。制造競爭的是發出危險信號的人,也就是現代化管理制度。
當鼠籠的出口處于關閉狀態時,老鼠在危險面前無法逃生,在多次嘗試失敗之后,則逆來順受俯首聽命于命運的擺布。長此以往,拉博理教授認為,動物會進入消極的抑制狀態,而人類則會患憂郁癥。憂郁癥導致胃潰瘍,雷內即患此癥。擺脫抑制狀態的最好辦法是奮起抗爭,反抗失敗的一條出路即是自殺。雷內在屢遭貶謫之后,終于選擇了懸梁自盡的道路。
為了深入發揮拉博理教授的理論,使之更有說服力和典型性,阿侖·雷乃在影片中插入了大量的著名經典影片片斷。有時用作主人公心理變化的詮解,例如雅尼娜在法蘭西喜劇院看過著名演員讓·馬雷的演出之后,決心投身演藝界時,影片插入了讓·馬雷身著華美服裝,高傲自信地與人決斗的精彩片斷。在雷內與爭奪廠長職位的年輕人爭吵時,又接入年逾花甲的讓·迦本怒氣沖沖地慷慨陳詞的片斷。這些插入的舊影片片斷往往會引起人們無限的回憶和遐想,增大影片內涵的容量,同時也避免了平鋪直敘,使敘事手法更加簡潔凝煉。例如在雅尼娜陪同贊博勸說雷內辭去服裝廠廠長職務時,建議他去管理一家餐館,雷內先把頭低下,傷心地說了一聲:“唉!我全明白了。”然后抬起頭來怒不可遏地盯著他的兩位上司。接下去插入了讓·迦本在狂怒中把餐桌掀翻的場面。這就無需再交待雷內究竟做出什么回答了。再如雅尼娜和贊博走到雅尼娜下榻的旅館房間門口時,雅尼娜以異樣的目光看著贊博,兩個人的手在房門上相遇之后,贊博走進了房間,房門隨即關上。這時插入了讓·馬雷摟著一個年輕姑娘走進房中直到床邊的鏡頭。不必浪費一句臺詞,滿懷心腹事,盡在不言中。下一個鏡頭則是在他們云雨之后雙雙依偎在床頭,雅尼娜打電話給雷內,才聽房東太太說他尋了短見。這時插入讓·迦本雙手插在衣袋里,獨自在街頭徘徊的片斷。它與獨自在房內走來走去的雷內自殺前的心理狀態適相呼應。
阿侖·雷乃認為,電影藝術的成敗關鍵在于剪輯:畫面的選擇、圖像位置的調整(取景)、節奏、結構,往往來源于十分分散的因素,構成視聽對位就像繃緊的琴弦一樣,它把時空作為原材料,根據創作的需要把它們組合在一起。具有濃厚的后現代主義色彩的阿侖·雷乃,在敘事方法上從不采用傳統的線性結構,他的復調結構總是包含兩個以上的主題、線索和層面。在這部影片中,雷內的個人奮斗及不幸遭遇和讓與雅尼娜的成長與愛情完全是平行進展的,而每條線索都服務于闡述拉博理教授的理論。教授的理論涉及人的神經、大腦、下意識和無意識領域,而這些領域最不受時空、順序、邏輯和理性的束縛,思想可以自由馳騁。因此在故事展開和進展中,隨著主人公的情緒、思想和推理的變化進程,時而是童年的回憶,時而是生物試驗畫面,時而是某一關鍵事件的閃回,時而又是舊影片類似情節的插入,起伏跳躍,變幻莫測,在一個平淡無奇的故事中,導演令觀眾目不暇接,思緒萬千,平添了無窮無盡的想象。
上一篇:《我父我主》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下一篇:《我這一輩子》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